文 | 黃天然

沒人願意和垃圾焚燒廠做鄰居,但是如果這座垃圾焚燒廠可以滑雪、攀巖、健走,還配套了咖啡館、酒吧呢?

把垃圾焚燒廠變成戶外遊樂綜合體,丹麥人做到了。這座名爲ARC(Amager Resource Center)的垃圾焚燒廠,就聳立在哥本哈根市區外直線距離3公里的位置,高達120多米的工廠爲綠色植被覆蓋,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座小山丘,因此也被當地人親切地叫作“CopenHill(哥本山)”。

CopenHill垃圾焚燒發電廠

CopenHill被稱爲全世界“最乾淨的垃圾發電站”,也是“丹麥最大的環保項目”,它每年可以將44萬噸廢棄物轉化爲能源,爲15萬戶家庭提供電力和集中供暖。

更重要的是,周圍的居民可以與它和諧共處,因爲CopenHill擁有“世界最高的人工攀巖牆”,1.4萬平方米的人造滑雪場,還爲居民開闢了各種戶外運動遊樂空間。如今,CopenHill已經正式開放了。垃圾廠變爲遊玩寶地

CopenHill由BIG建築事務所設計,佔地面積達到4.1萬平方米,漫步其中,彷彿置身於一座城市公園,站在頂層,還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的風景。

標誌性的綠色屋頂呈45°角傾斜,建築外立面覆蓋了高1.2米寬3.3米的巨型鋁板,它們像磚塊一樣與玻璃窗錯落排布,富有未來派幾何建築的設計風格。

通過調查,BIG建築事務所發現CopenHill所處的郊區,活躍着衆多極限運動愛好者,他們喜歡在這裏攀巖、玩帆板或是滑水。於是,BIG希望新的垃圾焚燒廠能融入當地社區,成爲拓展當地運動區域的平臺。

在CopenHill的內部,垃圾焚燒和發電的設備按照高度從低到高排列,因此屋頂可以設計成傾斜的滑雪坡道,立面牆壁則可以設計成攀巖區,從屋頂到樓底都成了新的運動場所。

區隔分明的滑雪場和公園遠足小徑,以及外立面的攀巖牆

工廠屋頂的滑雪坡道長達500米,綠色、藍色和黑色代表着不同難度,分別爲新手和專業級滑雪者設計,坡道用特殊材料製作,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來滑雪。攀巖牆高達85米,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人工攀巖牆。

如果你不想挑戰滑雪和攀巖,則可以在滑雪坡道旁的公園遠足小徑散步或鍛鍊。小徑鬱鬱蔥蔥,載滿了柳樹、松樹和灌木,玩累了還可以去樓下的餐廳和酒吧休息。

儘管CopenHill提供了豐富的運動遊樂和休閒娛樂功能,但它的核心仍是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在它的內部有熔爐、蒸汽機、渦輪機等發電設備。整個內部結構全向公衆開放,人們可以乘坐玻璃升降機穿越發電廠,觀看它是如何運作。

CopenHill的目標是100%利用垃圾中的能源,因此它將燃燒哥本哈根超過50萬居民和46000家公司的垃圾。此外,該工廠將再利用哥本哈根90%的金屬廢料,通過煙氣冷凝的方式每年回收1億升備用水,哪怕是10萬噸爐內燃燒的底灰,也可以用作鋪設道路的原材料。

CopenHill之所以將居民休閒遊樂和垃圾焚燒發電兩者結合起來,是爲了突顯出一個新概念:“讓可持續發展成爲一種享樂主義。”

BIG建築事務所創始人Bjarke Ingels說:“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不僅應該對環境友好,而且要讓市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和快樂。”零碳排放的丹麥童話

CopenHill並非是丹麥第一個高顏值的垃圾焚燒廠,羅斯基勒自治市的“能源之塔(Energy Tower)”,同樣是一座令人驚豔的垃圾焚燒廠。

工廠的外牆採用了特別的鍍鋁多孔設計,每當夜幕降臨,人們就能透過這些孔看到爐內透出的點點光芒,既溫馨又科幻。而這座垃圾焚燒廠年處理能力可達35萬噸,通過焚燒周邊9座城市以及從國外進口的垃圾,爲整個市區提供電力和熱能。

羅斯基勒自治市垃圾焚燒廠的“能源之塔”

丹麥是全世界第一個爲垃圾處理立法的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丹麥就頒佈了垃圾焚燒設施經營者的法律,規定所有焚燒設施必須採用熱電結合技術生產電力和熱能,同時,政府向焚燒設施經營者提供資金補貼。據統計,自2015年起,丹麥只有1%的垃圾爲填埋處理。

20:28 2015歐洲各國垃圾處理方式統計,綠色爲回收利用、黃色爲廢棄物轉換能源、紅色爲填埋處理

如今,只有580萬人口的丹麥,境內就建有34座垃圾焚燒廠,它們提供了全國4.5%的電力和20%的供暖。

傳統的垃圾焚燒,容易生成二噁英並污染空氣,而在丹麥,由於採用了催化過濾技術和大裝機容量超高溫作業技術,焚化幾乎是無污染的。所有垃圾焚燒廠外觀美麗,乾淨整潔,氣體排放全都嚴格按照歐盟排放標準進行管理。

此外,丹麥研發的“超臨界燃燒發電技術”,可以把垃圾、天然氣、麥杆等多種燃料在同一爐體重燃燒,淨髮電效率高達49%。

以CopenHill爲例,與傳統燃煤電廠相比,它每年可以減少10.7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這還將使一氧化二氮排放量減少85%,煙氣中的硫含量減少99.5%。

垃圾經過焚化後將轉化爲多種能源

在丹麥,每2噸垃圾焚燒產生的能量≈1噸煤或0.5噸石油,如此高效率的熱能轉化和回收率,完全有賴於前期嚴格的垃圾分類。

當中國人被4種垃圾搞得暈頭轉向的時候,丹麥人民需要把垃圾分爲25個種類,按照材質分爲紙張、玻璃、塑料、金屬、化學品、電子產品、園林垃圾、大件垃圾、殘餘垃圾等,在細類上還可以分成近50種送到回收站。

丹麥垃圾的分類標誌和回收桶

扔垃圾前,民衆需要注意許多細節,比如把塑料瓶裏殘留的飲料沖洗乾淨,將裝垃圾的塑料袋分開回收。通過全民參與垃圾分類,大幅提升了垃圾回收的效率。

丹麥有飲料瓶回收制度,購買飲料之前需預先支付瓶費押金,喝完後押金再通過空瓶子回收機退回。

專門的玻璃瓶回收垃圾桶,瓶內液體需倒乾淨後入桶

進入大型廢物回收站後,垃圾再將進行進一步的細分

經過分類、回收再處理後的垃圾,在丹麥人眼中就是一塊寶。哥本哈根市長Frank Jensen也立下了Flag:2025年,哥本哈根要成爲世界上第一座碳中和城市,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碳可以用植樹造林、循環利用的方式全部抵消,實現“零碳排放”。丹麥竟爲垃圾不夠發愁

關於Copenhill的未來,唯一的煩惱可能是沒有足夠的垃圾可以供其焚燒。Copenhill一年消耗垃圾數量約爲40萬噸,但是負責爲該工廠提供垃圾的5個城市卻可能沒有那麼多垃圾。

由於焚化能力過強,有分析人士預測,Copenhill在產能不足的情況下運行大裝機容量的焚燒工序,會帶來經營損失。預計Copenhill每年將不得不向其他國家進口9萬噸至11.5萬噸的垃圾,以供焚化發電。

而且,沒有垃圾,便意味着城市供暖供電會受到影響,這也是最讓哥本哈根犯愁的問題。

反觀中國,每年產生超過4億噸的城市生活垃圾,大部分被填埋掉,甚至已經無處可埋。如今,中國的垃圾產量正以每年8%至10%的速度增長。中國還一度是世界最大垃圾進口國,每年接納全球70%的電子垃圾。這些垃圾如果處理不當,不僅造成物力、人力、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還將形成巨大的環境威脅。

眼下,中國正面臨着垃圾分類起步階段的艱難時期。如何向北歐國家學習,建立科學、完善的垃圾回收處理機制,提倡可持續、又富有樂趣的能源回收方式,減少環境污染,依然任重而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