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澤元堂

患者關節遊走性疼痛,如果身體健康未發現其他任何異常,關節功能和形態正常,但疼痛反覆發作,而且免疫全套檢查,查類風溼因子、抗鏈O、 血沉、均正常,血常規、尿常規、尿酸、腎功能均正常 ,抗核抗體陰性,內分泌科、風溼免疫科和骨科按風溼、類風溼治療均無效或效果很差,服用各種止痛藥、抗風溼、舒筋活血、激素類藥物沒有效果,最重要的有的患者有失眠、易醒、多夢、精神不振等睡眠障礙,那麼這類關節遊走性疼痛患者患有植物神經紊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活動出了問題。

四肢遊走性疼痛的發生主要是由於機體內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溼、熱、之邪,閉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以四肢的關節、筋骨、肌肉發生痠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灼熱爲主要臨牀表現。屬於中醫學“痹證”的範疇,現代醫學相當於風溼性、類風溼性關節炎,但是幾乎都是檢查不出來什麼問題,沒有器質性症狀表現。

有些中老年人總是有全身遊走性疼痛的症狀,尤其晚上更是疼痛難忍,夜不能眠。相關醫師介紹,需警惕,和遺傳、環境、感染,情志方面等因素有很大關係,必須積極治療和預防。

一、遊走性疼痛病因

全身遊走性疼痛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爲與遺傳、 環境、感染,情志方面等因素密切相關。

引發全身遊走性疼痛的主要因素是遺傳、感染、免疫和性激素的不同,環境質量、化纖、染髮,情致受到一定傷害等因素也會誘發全身遊走性疼痛。天氣變化不會誘發關節疼,在陰雨天裏覺得關節疼痛的患者只是受自己的心理暗示。

若感受風邪勝,則四肢疼痛遊走不定,若感受寒邪勝,則氣血凝滯、關節疼痛劇烈、痛有定處;若感受溼邪勝,則四肢麻木、腫脹;若感受熱邪勝,則四肢關節紅腫、熱痛。

四肢疼痛日久,容易出現以下病理變化:一是氣血運行不暢、瘀阻經絡,可見皮膚瘀癍、關節腫大、關節周圍結節、屈伸不利等現象;二是病久耗傷氣血,引起不同程度的氣血虧虛症候;三是病久不愈、復感外邪,由經絡累及臟腑,其中以心痹較爲常見,在現代醫學相當於風溼性心臟病。

四肢疼痛總是由於感受風、寒、溼、熱之邪所致,所以根據表現症狀的不同,其調理的基本原則爲祛風、散寒、除溼、清熱以及疏經通絡等,後期還應適當補益氣血。四肢疼痛除內服藥物治療外,鍼灸、推拿、薰洗等對本病的治療均有一定效果,但是還是要以內服藥物一對一辨證論治爲治療前提。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