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相貌來評判一個人是否有能力是不正確的,但是古往今來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我們不得不承認在現代,長得好看的能更能運用社會資源以及獲得幫助。在古代科舉制度中,第三名“探花”就專門是爲長得好看的年輕考生設置的,甚至還有人因爲長得醜而落榜的,比如說唐末著名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黃巢出生於公元820年,是曹州冤句人,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爲業,是當地有名的富貴之家,因此黃巢從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不僅精通筆墨,少有才名。而且劍術、馬術也很不錯,堪稱是文武全才。不過黃巢卻又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長得有點不如人意。

這“不如人意”四個字已經形容的比較的溫和了,那麼黃巢究竟有多醜呢?從一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來了。我們知道黃巢從小便文武雙全,但是一般來說文官還是更喫香一些,黃巢也是苦讀聖賢之書,想要考取一番功名,奈何幾次名落孫山。


黃巢心想自己可能不是一塊讀書的料吧,於是他又轉而參加武考,沒有想到竟然一句拔得頭籌,也就是當年的狀元,狀元是要入殿面聖的,誰想唐僖宗一見黃巢嚇了一條,這狀元也長得太醜了吧?簡直是有辱狀元之名,不行不行,於是改第二名爲狀元了。

黃巢一想到這就氣不打一處來,碰到這樣一個以貌取人的皇帝,就算以後當了官還有的氣受,他憤恨的寫下了一首《不第後賦菊》後便離開了長安,與黃存、黃揆、黃鄴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衆數千人逐漸起了一支起義軍,做起了山大王。

唐朝末年,百姓在苛徵的壓迫下,也已經沒有了活路,後來乾脆便響應了草軍,黃巢這一支草莽軍隊聚集的人越來越多,史料記載:“數月之間,衆至數萬”,並先後攻取了鄆州、沂州等地。朝廷趕忙加大了鎮壓力度,一面又派人招安王仙芝、黃巢等起義軍領袖。

王仙芝動搖了,欲放棄鬥爭,接受唐的官職。黃巢怒不可揭,當即和王先知分道揚鑣了。後來王仙芝被黃梅擒殺,所部便有一部分跟隨了黃巢,黃巢的勢力越來越大,一路打到了重鎮渾城,然而這一次卻卡了三天三夜沒有攻擊進去。

黃巢決定先暫時退軍,然後自己親自潛入渾城打探消息,可是黃巢剛進去便被敵軍發現了,好在危急關頭被一名老人所救,老人雖是渾城人,但卻更向着起義軍,於是才救了黃巢。黃巢感激不已於是便告訴老人,在正月十五的那天,一定要在家門口掛上兩盞紅燈籠,可以保你性命無虞。黃巢回到大營之後,繼而又下令軍隊入城之後決不能傷害掛有紅燈籠的人家。

起義軍攻進渾城之後,發現有很多戶人家都掛了紅燈籠,原來是商量的老人,通知街坊鄰居讓他們都掛上了紅燈籠,起義軍入城後,果然信守承若,沒有動掛有紅燈籠的人家一絲一毫。而那位老人,黃巢入城後還專門送去了200兩銀子以示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