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實上,在每一段認真投入的親密關係中,關係雙方都勢必會體驗到很多與自己本身完全不同的東西,也會嘗試很多以前從未經歷過的東西,這就是“存在”本身,也可將它理解爲“過程”本身。相反,如果你是一個看重“存在”的人,你就會對每一個親密關係中所發生的兩人之間的精神、心靈、身體、能量的交流更加在意,你會對你從中體驗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交流了什麼更加在意。

決定人生幸福感的一大因素,就是我們親密關係的質量。
但愛像迷霧,身在其中的人,常常看不清楚。
今天和你分享的這篇文章,提供了3個處理親密關係的原則,書單君希望,它們不僅能對你有幫助,也能成爲你們在關係裏的共識。
——書單君
作者 | 艾菲
來源 | 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這是一篇與親密關係有關的文章,也是一篇與自我成長有關的文章。
即使你已過了戀愛階段,我依然建議你讀一讀這篇文章,因爲親密關係的範圍不僅包含了戀愛,還涵蓋了你與父母、子女的相處。
同時,自我成長的路徑也不僅僅是讀書和思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通過真實的親密關係所獲得的自我成長。
我時常收到讀者在親密關係中受傷的留言,也遇到過一些帶着“破碎的心”來找我的諮詢者。
可見,親密關係雖很重要,但往往也十分傷人。
那麼,“這些痛苦究竟該如何面對?”就成爲了親密關係中一個首先要被討論的話題。
這個話題的回答可以寫不止一本書,但是,是不是有一些簡要的處理原則能夠幫到我們?
我想的確是有的。
在處理親密關係中遇到的各種痛苦時,有三個非常有效的原則,它們對我產生過很大的幫助,今天想寫下來與你分享。

既能投入,又能抽離
世界上有兩種人:投入的人和抽離的人。
投入的人說的是:那種無時無刻不沉浸於當下的人,他們每天都沉浸在當下的事情和情緒中。抽離的人則是完全相反,而我們周圍的大部分人都是時刻“投入”的人。
而真正的生活的高手,既不是無時無刻不在投入的人,也不是永遠都在抽離狀態的人,而是那種既能投入、又會抽離的人。
僅僅只有投入,你會被事情和情緒裹挾、沉淪其中、無法翻身;如果只有抽離,你就永遠也體會不到人生的妙處,體會不到人生中那些細微的動人之處。
所以,只有既投入、又抽離,知道何時投入、何時抽離的人,才能既領會到人生的妙處,又能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這個道理用在親密關係的處理上也同樣適用:

  • 當你在全情體驗這份愛的美好時,就徹底地投入進去。盡情去愛、去享受每一個愛的當下、去體驗每一刻愛的細節與感受。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人生體會,因爲“投入”能夠讓你深刻且徹底的體驗每一次愛的過程。

  • 當你陷入在親密關係所帶來的各種負面情緒難以自拔的時候,就應該抽離出來,抽離到另一個時間點或另一個身份去看看自己以及自己身邊的一切。

  • 當你在美好幸福的親密關係中時,你可以完全充分的投入和體驗。

  • 而當你遭遇分手或離婚、遭遇離別或永別的時候,如果還繼續保持這種“投入”狀態,自然就會備受折磨、飽受煎熬。因爲“投入”會讓你沉浸於當下的每一個細微的感受與情緒,而這時的感受與情緒恰好都是“苦”的。這時,就需要改變狀態,由“投入”轉爲“抽離”了。

這麼講似乎還是有些抽象,具體可以怎樣去“抽離”呢?
在這裏,我跟大家介紹三種特別適合於處理親密關係中痛苦與衝突的抽離方法。
方法一:站到很遠處
“站在很遠處”能夠讓你從現在所處的地方來到20年或50年後,然後再從那個時點回看20年前或50年前的這個時刻。
假如,你現在剛與男友分手,非常痛苦,不知如何是好。
那麼,我想邀請你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假如你來到了20年後,也就是2039年,然後再回看2019年發生的一切,這時,你會有什麼樣的發現?
2039年的你也許已經生兒育女,也許正走在自我探索的路上,也許已經開了你的第一次畫展,或是出了你的第一本書。
當回看2019年這一切時,你可能忽然發現,正是因爲這一年的這樣一個挫折,你對自己有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認識,而這些認識讓你在之後的親密關係與人生之路上越走越穩,並最終來到了這裏。
這時,你恍然大悟,原來,這個挫折竟然是個禮物。
這就是站到很遠處的“抽離”之法。
它能讓你跳出現在的境遇,從更長的時間框架去看當下,從而找到解決之道與寬慰之法。
方法二:退到時間線外
什麼是退到時間線外?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站在時間軸之上的,有時是站在時間軸的當下,有時是站在未來,有時是站在過去。
而退到時間線外則很不同,它說的是退出整個時間線,徹底離開正在進行着的一切。
這時,當你來到時間線的背後,開始注視它,感受它時,你會看到什麼?
也許,你會看到你的整個一生,就像是一條不斷奔湧向前的河流,不論你是否正在參與其中,還是已退後一步,它的奔湧都絕不止息。
這時,如果你將眼前遇到的事和當下強烈的情緒放在這條時間軸上,就會發現,它不過是你整個人生中很小的一段,甚至只是一個點、一抹輕微的印記。
然後,你再將目光投向這條時間軸的前方,你發現前面的路其實還很長,生命中還有很多美好的可能性正在等着你去探索和創造。
這時,眼前痛苦和焦灼的情緒開始逐漸變淡,變成了人生長河中的一個小小插曲,一段小小的過往,或者只是一抹淡淡的印記。
你的內心也開始走向寧靜、平和。
每次,在我遇到親密關係中的困境,被眼前情緒深深困擾的時候,我都會嘗試着退後一步,像個局外人似的看着眼前奔湧而去的時間軸。
看看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然後我就會平靜下來,意識到人生還很長,不必急於一時;人生還有很多美好的可能性,眼前的痛苦只是生命中的一段經歷。
也許,在未來某一天再想起這段經歷的時候,我不但不會感到痛苦,反而還會覺得珍貴。
這就是退到時間線外的“抽離”之法。
方法三:轉換到“上帝視角”
假如你能脫離開當前自我的身體,來到更高的“上帝位置”- 也就是中立的第三視角以及更高的系統化視角,然後俯瞰自己以及親密關係中另一方的時候,你會發現些什麼?
這時,你可能會看到,“你”身上一些平時從未察覺到的東西,以及對方身上的一些從未覺察到的東西。
在吵架最激烈的時候,如果你能抽離到“上帝視角”,也許你就能夠看到她的委屈、你的強勢;或者是發現你們二人在情感投入上的極度不平衡;又或者是你們二人的爭吵讓父母和孩子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這些東西,可能是你在作爲“你”的時候根本無法看到的,而當你來到了更高的、更中立的第三視角,也就是“上帝視角”的時候,你的注意力從自我的強烈情緒中解脫了出來,於是你看到了其他人的感受、想法、情緒。
這時你不僅能夠看到自己,同時你還看到了整個系統。
實際上,不論是對待感情,還是對待生活工作中的很多痛苦,我們都既要學會“投入”,又要學會“抽離”。用“投入”去深刻體驗真實細膩的人生,用“抽離”去避免情緒帶來的過度傷害。
重存在、輕佔有
什麼是佔有?
“佔有”意味着我們在對待每一段親密關係時都更看重結果,也許是結婚的結果,也許是一直保持男女朋友關係的結果,也許是對方一直與你相依相伴的結果。
而“存在”則不一樣。
“存在”的意思是在對待每一個親密關係的時候,都將自己的注意力和感受都放在了體會每一個當下、體味每一次愛的感受、體驗與對方的交流互動,而不是結果上。
所以,假如你是一個非常“佔有”導向的人,你可能會問很多這樣的問題:
“你會永遠愛我嗎?”
“我們會一生一世永不分離嗎?”
“你是100%的愛我嗎?”
因爲,親密關係中的“佔有”對你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你會非常在乎“是否擁有”、“是否純粹的擁有”、“是否100%的擁有”、“是否能夠一直擁有”。
相反,如果你是一個看重“存在”的人,你就會對每一個親密關係中所發生的兩人之間的精神、心靈、身體、能量的交流更加在意,你會對你從中體驗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交流了什麼更加在意。
於是,你可能會這樣說:
“今早,當你擁抱我時,我感受到了那種溫暖踏實的滿足感,真好。”
“在我們剛纔的對話中,我對於你和自己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我意識到我們應該常常進行這樣深入的。”
事實上,在每一段認真投入的親密關係中,關係雙方都勢必會體驗到很多與自己本身完全不同的東西,也會嘗試很多以前從未經歷過的東西,這就是“存在”本身,也可將它理解爲“過程”本身。
對於這些感情、這些愛,當它們發生問題,或者是要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不該將其否定、一筆勾銷,如果這樣做就等於是否定了所有真實的過程以及真切的感受。正如那句話所說,“如果中午的薔薇失去了它在清晨時的嬌美,它在清晨時的嬌美仍然是真實的。”
事實上,如果你的眼睛總是盯着結果或“佔有”,而忽視了過程或“存在”本身,那就等於是忽視了人生中最最寶貴的東西,而這東西本身就已是最大的獎勵。這就像是,你的頭腦總是在惦記着即將枯萎的或已經枯萎了的薔薇,卻將清晨時開得正好的薔薇或是曾經開得嬌美的薔薇忘得一乾二淨。
這是一件多麼可惜的事啊……
而這時的你也正是一個被“佔有”所主導的人,你忘記了事情的另一面,即事情的“存在”本身:
每一個你愛過的人,以及每一段的親密關係,都是你生命中無法抹去的印記,或深或淺、或長或短,你不能因爲無法駐足在此就否認這些印記曾經真實的存在過、這些愛曾經真實的發生過。
同時,你也不該因爲不捨或否認失去就駐足不前,從而忘記了生命前方還有更多美妙的可能性正等待着你的到來與創造。
愛過並深深的體驗過,就是這愛本身所帶來的最大回報,至於結果以及所謂的“永恆”,就請在全然的投入後,隨遇而安吧。
每一段的親密關係
都是通往自我的征途
從本質來說,每一段的親密關係,都是通往自我的征途。
這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方面,我們知道任何一個關係,不論它是多麼的深情與炙熱,都有結束的時刻。
父母無法陪自己的孩子一生一世,白頭偕老的夫妻也最終會因生命的終結而分離。
所以,關係是無法佔有的,它只能存在。存在於你的生命裏,並在你的身上、靈魂上、心靈上印刻下無法磨滅的體驗與感受,而這一切都是關乎自我的。
另一方面,不論是怎樣一段親密關係,讓你十分快活的,或者是讓你非常痛苦的,它都會或多或少的給你帶來些禮物。
這些禮物可能是關於自我認知的、可能是關於自我成長的、可能是對於人性的理解的,也可能是對於愛的理解的。
這些禮物最終都會成爲你的一部分,並影響到你的生命。
所以,我會說,每一段親密關係,最終都是通往自我的征途。
比如,在《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這部美劇中,女主人公正是在丈夫離開之後才第一次發現了自己的天賦,從而走在了尋找真我做自己的路上。
這就是一段幫助她最終通往自我征途的親密關係。
關於這個原則,我還有一個自己的真實故事想要分享。
在曾經的一段親密關係中,因爲男友劈腿,我們分手了。
而我從那段親密關係中則學到了很多——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強烈的控制慾以及對於愛的理解的偏頗。
我那時的男友在碩士畢業後想考博士,然後留在高校當老師,雖然他要留的是非常好的學校,他的專業也是非常好的專業,可以說只要他考上博士就一定能夠留在那所學校擔任老師。
但是,因爲那時在我心中,我更希望他能在畢業後直接去外企工作,未來成爲高管。
所以,我就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要求他放棄考博而進入企業。
他是一個內向且不善於高難度對話的人,面對那時強勢的我,他很自然就選擇了逃避的方式,而在這個逃避的過程中,因爲其他女性對他的撫慰,他的感情發生了變化。
最後,他劈腿了,而我們也分手了。
在遭遇了這一打擊後,痛苦自然無可避免,更讓我一直備受折磨的是“爲什麼?”。
直到分手一年後,我才終於把這一切都想明白了,於是我給他打了一個電話,在電話裏我跟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感到非常抱歉,因爲強烈的控制慾,我將自己想要的當做是你想要的,於是強加於你,造成了你的痛苦以及你後來爲此而走的彎路(分手後,他從企業辭職,重新考博,後來如願成爲了高校老師,但這中間浪費了不少時間)。我想讓你知道我的歉意,雖然事實已經無法改變。同時,我也想讓你知道,正是這段感情讓我開始意識到“愛”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那段親密關係帶給我生命的禮物,雖然那時的痛苦感受到現在都還記得,然而我卻已經將它轉化爲了一份厚重的禮物,並讓這份禮物影響到了我的整個生命。
顯然,這是一條需要終生修煉的路,但當我回首去看,每一個我愛過的人都讓我看到了自己身上從未看到的部分,讓我對自己的認識不斷加深,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愛”、“親密關係”以及“人性”的東西。
所以,一段真實投入的感情,即便分手,它帶給你的也不僅僅只有傷痛,在傷痛的同時,它還會爲你帶來覺察、領悟、思考和成長。
這就是它給你的禮物,希望你不要把它像垃圾那樣扔到一旁。而是感恩它,然後繼續你新的征途,走向越來越棒的自己……
這就是我想說的第三個原則:一段親密關係即便帶給你了很多傷痛,但它也一定是個禮物。
而每一段的親密關係,不論結局如何,最終都是通往自我的征途。
最後的話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親密關係都是一門必修的課程,可惜這恰好也是課本中幾乎從不涉及的內容。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提出了三個核心原則,希望他們能夠幫你在親密關係的修行中越走越好,在遭遇痛苦時能最大程度的減輕痛苦,並能理解這背後的意義。
1)既投入,又抽離
2)輕佔有、重存在
3)每一段的親密關係,都是通往自我的征途
最後,祝福你在通往自我征途的路上越走越好!
本文首發微信公號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作者艾菲,書單獲授權編輯轉載,較原文有刪節。其他媒體及公號轉載請聯繫作者。
好物推薦:十點讀書2020日曆
書單君的好基友十點讀書,推出了一款日曆,上線3天就賣了2萬套。
· 這是一本金句日曆+好書指南:從366本好書中摘出最有價值的366句金句,每天一句,陪你一整年,還能收穫一份好書書單。
· 這是一本“聽書”日曆:每週一的日曆上有一本書的精華解讀,掃碼就能收聽,一年輕鬆聽完52本書
· 這還是一本“插畫日曆”,國際知名插畫師lost7特地創作了365幅原創插畫,溫暖治癒,讓日曆既有內涵又有顏值。
無論是自用,還是送人,都很體面。2020,用閱讀開啓吧!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