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嬌離婚了。

讓人有點詫異。因爲,這場婚姻只維持了14個月。

爆料新聞裏有一句話,讓書單君很感慨:

“兩人2018年美國婚禮後,阿嬌就後悔這段婚姻,但爲了已簽約的真人秀,才繼續維持假面婚姻。”

有人說,回想阿嬌當初頻上熱搜,就覺得她有些像是在爲了證明自己想結婚、能結婚,而選擇結婚的。

與其說她當初愛的是這個男人,不如說,她愛的是“終於要結婚”這件事。

愛和咳嗽一樣難以僞裝,其實不愛也是同樣。面對一個不愛的人,度過朝夕相處的日子,這是折磨,是煎熬。

今天,書單君想和你分享幾個小故事,它們或者真實地發生在我身邊,或者來自網友的真實經歷。

影響婚姻決定的現實因素確實很多:經濟、家世、生活習慣、親友的看法……可它們都比不上,你到底愛不愛眼前這個人,這個人到底愛不愛你。

從這些小故事裏,我希望你能真正明白,和一個真正相愛的人結婚,到底多重要。

“我爲了廣州戶口,和一個姑娘閃婚了”

第一個故事,來自我在廣州的朋友A。

A的老家是陝西某縣,畢業後,他留在了廣州發展。在社會上搖晃幾年,轉眼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 家裏人覺得兒子不願意回來就隨他吧,於是費了挺大勁,給他安排了一場完美的相親—— 女孩老家也是陝西,而且家裏條件不錯,也給女孩置辦了婚房,最關鍵的是,這姑娘有廣州戶口。 雖然廣州戶口不太難拿到,但是對於沒有根基在外發展的A來講,簡直是天大的誘惑。 原本婚姻觀念不強的A動心了,但僅限於對“廣州戶口”以及那套婚房。

他開始頻繁約姑娘出來見面。

姑娘挺漂亮的,他想着,總有一天自己會愛上她吧。 兩人談了大概3個月,女孩覺得A不錯,老實巴交,長得也好,除了經濟條件一般,對她也還算上心。

於是倆人閃婚。 一切都朝着A預想的那樣進行:他有了廣州戶口,房產證上寫了他的名字。

唯一沒有如他所願的是,爲啥就是愛不上姑娘呢?

裝出來的感情,總會有破相的一天。

真正過起日子來,A發現自己和姑娘,一點興趣交叉點都沒: 她學文學的,喜歡在朋友圈裏轉發文藝範兒的文章,可這些文章A甚至讀不下去,也不想敷衍地點贊。

姑娘總是想要些儀式感,一到紀念日,就要搞些小驚喜,A卻對此避之不及。 他們開始頻繁吵架和冷戰,沒過多久就徹底分了居。

女孩也曾歇斯底里鬧了很久,她以爲自己遇到了愛情,結果遇到的卻是個愛情騙子。

我曾問過A,既然不喜歡,當初到底爲啥要結婚?

他說,總以爲天氣一天暖過一天,日子一寸寸都會越有意思。可誰知道呢?不愛就是不愛,一天一月都裝不下去,何況是一輩子。

其實,要是他早早發現,目的性如此強的婚姻可能真的不幸福,會不會不那麼莽撞去耽誤一個女孩的婚姻?

書單君不知道,但我想,那些因爲物質條件結婚,婚後又感到幸福的例子,應該不大多。

大齡青年相親時,工作、收入、房產、家世背景,往往會被拿出來擺上檯面,至於愛不愛,反而是其次了。

我們常常說,金錢會打敗愛情。不過你也可以去問問那些被打敗愛情的人,他們在乎的,到底是失去了愛,還是失去了錢?

正如豆瓣網友@小島仙貝子 說: (爲了)點小錢是真不值當,日子也沒特別特別滋潤,還天天低頭不見抬頭見個不愛的人,想想就心煩。

“面子高於一切,和他離婚都沒人知道”

朋友B就不一樣了,沒那麼多利益糾葛,她閃婚閃離,只因她受不了一個超要面子的丈夫。

結婚時他們排場不小,酒席擺了足有幾十桌;最荒唐的是,關係要結束時,丈夫甚至因爲“怕被別人知道”,離婚手續都是悄悄和B辦的。到現在離婚1年多,除了雙方父母,大部分朋友都不知道他們早就分開了。

B和我說,其實結婚前她就發現丈夫特別“要臉”: “他跟我結婚,完全是因爲他家的親戚朋友,都知道我們在戀愛,別人問他什麼時候結婚,他順口就說了個日子。”

因爲這個事情,B和他吵過鬧過,別人都是求婚後結婚,爲什麼到她這,變成了順坡下驢,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丈夫卻覺得也沒啥不好,這不是該到結婚的年齡了嘛,再說有人問,二人也確實在相處,結婚不就是早晚的事。

一場如演戲一般活在別人眼中的婚姻,B的日子過得窩囊極了

比如: 最好婚後一年就生個寶寶,這樣他可以向大家“有個交代”;晚上別總和朋友們玩太晚,“鄰居們看到了不好”;逢年過節最好是早晨10點前回爸媽家,要不然外人看見以爲我們“婆媳不和”。

丈夫所有的臉面,B都要照顧得面面俱到,直到最後默默無聲地離婚。 她狠狠地說,“我像是嫁給了他全家。”

一個家庭的婚姻幸福,全都靠活給別人看,這大概是書單君聽過最心酸的故事。

有太多人,結婚是因爲“到了那個歲數”,父母覺得不結婚的話,街坊鄰居會說閒話。 或者兩人相處久了,不結婚的話,朋友們會八卦議論。

但不知他們有沒有想過,面子是給外人看的東西,感情纔是婚姻的“裏子”。

兩個人過日子,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外人做不到替你過日子,或是幫你評估這段感情的真相。

一雙看起來再漂亮的名牌鞋,如果不合腳,穿着它的每一秒,都會是煎熬。

與那些“合適的人”結婚,會後悔嗎?

安排相親時,家長、介紹人總會說一句:你倆條件相當,挺合適的。

纔剛進入戀愛狀態,就會有朋友說:“你和那誰,真是般配。”

在決定進入婚姻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這樣暗暗比較:我家和他家條件相似,雙方父母是世交,知根知底,工作收入也差不多,連身高差好像都看起來剛剛好,朋友們都覺得我們挺搭,也許,他就是我要找的人吧。

有的人,在旁人看來,彷彿就是該在一起的一對。可是與看起來“合適的人”結婚,一定合適嗎?

一位知乎網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作了回答: 這個女生跟在國外留學期間的男朋友結婚了,男生比她大三歲,博士畢業,在海外一家國際大投行做全球資產配置。

女生碩士畢業回國,工作幾年,其間分手又複合,兩人最終選擇定居國內。

兩個人的條件看起來非常般配,但女生心裏清楚,自己對他其實沒有太深感情。上學時候在一起很大程度上源於他的學霸光環,一起考證,相互欣賞。

不過兩個人性格有不小差異,男生謹慎內斂,缺乏情趣,而女生並不喜歡這種文質彬彬的類型。

她決定結婚,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更合適的對象,父母也催得急。

男生也知道兩人感情不深,加上雙方工作很忙,經常出差,慢慢地,大家共同話題越來越少。 有一天女生出差回家,男生已經收拾好行李,也找好了房子,讓她在離婚協議上簽字。

對於他這樣突然地提出離婚,女生有一點點意外,但轉念就覺得這是對大家都好的選擇。她沒有問一句爲什麼,內心非常平靜。

反倒是父母知道後非常驚訝,其實婚禮前夕,女生就跟父母說自己對這段婚姻其實沒什麼期待。 父母覺得她說傻話,哪裏有那麼多真愛,不都是過着過着就有感情了,對方爲人純良、上進,是多合適的老公人選。

然後結婚才兩三年,就這麼離了。 很多人都覺得,找了個條件適合的人在一起,好也好,壞也好,就可以湊合過一生了。有的人也許真就“湊合”了幾十年。可有的人,在這種假面婚姻裏,終究過不下去。

情感基礎不良的婚姻,就像開頭糟糕的文章,越往後寫,越覺得彆扭。

合適的人是搭伴旅行,相愛的人才能相伴到老

我們總說,婚姻合適就行,一起過日子,最後總會相愛的。

和相愛的人結婚,似乎一點都不重要,只要有物質基礎我們就會過得好,有家庭的支持我們不會過得累,總之最廉價的就是"真愛"。

但假如一直不愛呢?像A一樣,他直到最後都沒愛上姑娘;或是像B一樣,她雖然得到兩方家庭的支持,但活得就像個透明人,所有未來的生活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知乎網友@馬拓 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地鐵站拉黑車的一對夫婦,丈夫老於拉車,妻子負責招攬客人。因爲黑車是非法營運,他們總得一邊想辦法多拉客人,一邊和執法人員“打游擊”。 他妻子看着髒兮兮的,給人很笨笨的感覺。但老於不一樣,他車開得飛起,頗有地鐵黑車一霸的樣子。 老於脾氣不好,總是對媳婦吆五喝六。周圍同是拉客的司機看見都鳴不平,說他這麼嫌棄人家,當初娶來幹嘛?這日子過得痛快嗎?

後來有一次,老於因爲和其他黑車司機起衝突,掛了彩,被警察扭打着送去了醫院。 老於捂着傷口,疼得哆哆嗦嗦,卻還是拽着要通知家人的警察反覆念念叨叨:別通知我媳婦,她知道該着急了。就這一句話,你就知道倆人真正的情感質量。

老於媳婦還是來了,見面除了悉悉索索的哭,就是指着老於一頓數落。老於負責坐一旁嘿嘿傻笑。

平時大家見慣了老於罵媳婦,這次總算是看到他媳婦扳回一局。

我想,老於是懂得幸福的,他和笨手笨腳的妻子是真愛,風裏雨裏走過多少歲月,患難夫妻,相依爲命。即使看上去,他們婚姻的外表沒有那麼浪漫,沒有那麼鮮豔華麗。

合適的人適合搭伴旅行,走一段就散了。相愛的人才適合相伴到老。

阿嬌選擇結束“假面婚姻”,我想她終於明白,好看的外表、輿論的起鬨、錄製節目的需要、恩愛的設定,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不愛就是不愛,僞裝得了一時,僞裝不了一世,哄得了別人,瞞不過自己。

“臺前如何發亮,難及給最愛在耳邊,低聲溫柔地唱。”

生活不易,心中有愛,才能撐得更久。

主筆 | 心喆 編輯 | 黑羊 燕妮

圖源 | 《戀愛的發現》、部分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