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

  作者:[美]揚·哈羅德·布魯範德

  譯者:李揚王珏純

  出版社:生活書店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內大街81號。隨着《京城81號》的熱播,一度成爲探險熱地。資料圖

  張艾茵

  朝內81號是北京城裏一處特別的所在,它地處於北京的市中心東城區朝陽門內大街上,因爲電影《京城81號》的熱映聲名遠揚,一段時間內,幾乎成了一處新旅遊景點,探訪者絡繹不絕。它與著名的老牌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遙街相望,社裏的朋友曾經說起,在樓上就能看見對面院內的情況以及三五不時出現的鬼鬼祟祟的人,暗夜探訪成爲一種常態,鬼宅之名,也由此發酵。

  其實所謂的鬼宅不過是一則典型的都市傳說,試想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市中心,一處被廢棄的西式洋樓顯眼的矗立在街旁,無人問津,自然會引來衆說紛紜,從這裏死過人到這裏有鬼,口耳相傳,不斷演變,都市傳說正是這樣一種口頭民俗。

  所謂都市傳說,在大衆的概念中無非是未經證實,但是應該確有其事的一些危險、詭異、恐怖的故事,甚至有人直接就把它與鬼故事混爲一談。然而,都市傳說本質上是一種民間敘事文類,它是民俗學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從鄉野到城市

  都市傳說又稱爲“都市信仰故事”“城市傳說”“現代傳說”或者“當代傳說”等。最早的研究來自於西方,大致起源於20世紀上半葉,其中,美國民俗學家布魯範德是這一領域最爲重要的學者,他的《消失的搭車客》可以稱之爲當代都市傳說的開山之作。在美國,它首次出版於1981年,在學界和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此之前,尚未有人如此大面積的收集、整理和研究過都市傳說。

  事實上,都市傳說的歷史可能沒有那麼長遠,因爲它要依附於城市的形成,但是它的母體來自於古代民俗的傳說傳統,卻有着悠久的歷史,它與早期民俗中的神話、童話或歌謠具有相同的傳播方式,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不斷複述、不斷改良的一種講述故事的行爲。 比如早期,在中國的許多鄉野怪談,鬼神志怪裏就有不少“傳說”的素材,它們最早出現在民間茶餘飯後的閒聊裏,往往以“我聽說”爲開頭,帶有強烈的真實性,幾乎都是身邊的朋友、街坊或者是熟人的熟人帶來的傳聞,在傳說講述者的自我意識裏,無疑認爲是在傳述一個真實的事件,有意思的是,這些故事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版本演變,但是又存在着極爲相似的內核,比如在村野的墓地間都流傳着鬼火的傳說,幾乎是所有鄉村都共有的故事。

  而隨着鄉村向城市的轉變,都市傳說逐漸賦予了傳說更多的可能,就好像所有的城市都會有一輛消失的末班車,或者一間著名的凶宅(建築),它們的起源大多來自一些社會新聞,或許是一樁真實案件,這點也反映出在社會化進程中,人們內心的焦慮和恐慌,而近年來隨着網絡及媒介的高速發展,都市傳說的傳播也更加迅速,就像最近微博上有關溫莎大廈的熱搜,快速的讓1981年香港發生的狐仙殺嬰事件跨越了地域,演變成了一個被更加廣泛的人羣認知的都市傳說。

  美國的汽車與日本的妖怪

  以城市爲背景講述個人親身經歷的當代故事正是布魯範德對都市傳說的全新定義,雖然它在學術界上還有一些爭議,但是這個概念經常出現在美國流行文化的各類刊物中,同時也在收音機和電視脫口秀等商業媒體中被反覆提及。因此,他更傾向於使用已經被美國公衆所熟知的“都市傳說”用語。他對此也進行了極爲細緻的分類,把它劃分爲十個主題,包括關於汽車的傳說;關於動物的傳說;恐怖傳說;意外事故傳說;性和醜聞傳說;犯罪傳說;商業和職業傳說;關於政府的傳說;名人謠言和傳說;學院傳說。

  這些主題幾乎囊括了這一領域中所有可能的範疇,你會發現有些起源於美國的都市傳說,在中國也會有着相近的變體。比如在《消失的搭車客》裏提到的“紅絲絨蛋糕”,講述了一則傳說中的美食故事,從來沒有人真正做出過傳說裏的那種紅絲絨蛋糕,但是總有人孜孜不倦的尋求它的配方。於是,各種高價的名不符實的配方紛紛登場,而所謂的“美味”的紅絲絨蛋糕始終是一種傳說。它的故事被歸在了商業和職業傳說的類別裏,由此我們不難想到,在中國廣爲流傳的百年老湯的故事,它的配方和製作方式極其神祕,只活在坊間的傳聞中。

  在美國,關於都市傳說,版本最多,最有影響力的無疑是有關汽車的故事,從《消失的搭車客》到《死亡之車》,或者《後座殺手》,很多故事的載體都與汽車有關,有意思的是,它不但是美國城市進程的一種見證,也是國家特性的表現。

  從19世紀末第一輛四輪汽車的誕生,到19世紀初福特汽車公司的正式成立,恰逢美國工業化進程的開始。由內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50年時間內,美國迅速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加之地廣人稀的地貌特徵,以及經濟的快速增長,汽車成爲了其重要的代步工具也就不足爲奇了。而在方便了人們出行的同時,空間狹小又極具密閉性的轎車也暗藏着諸多的隱患。對此,最敏感的人羣無疑是女性和青少年,美國許多與汽車相關的都市傳說都對此有所反映。比如,約會的年輕情侶,遇到突發事件,停車檢查時發生的死亡事件,這一素材也經常被用在恐怖風格的影視作品中。或者是路上偶遇的搭車客,往往以女性的角色出現,會在路上或者到達目的地時突然消失,結果汽車的主人會發現她已經去世多年。所有這些傳說的最初生成和傳播,都與土壤相關,但是也會隨着演變,產生不同的變體。

  當我們把視野轉向亞洲的時候,就不得不提傳說非常風行的日本,顯然,以妖怪爲載體的傳說是日本最大的一個分支,也是日本整個娛樂文化產業鏈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們被廣泛的應用到動漫、遊戲、文學、影視,甚至許多周邊產品上面。而這其中,河童又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存在,它的傳說分佈和流傳極廣,據聞,在日本的大部分地區都出現過河童。就像最近我去日本旅行時,也在溫泉勝地北海道見到了不少河童的石像。

  河童在日本如此盛行,也是源自許多人確信它的存在,各種“親眼所見”愈演愈烈,甚至芥川龍之介這樣的文學大師也把河童寫入了書中,其後各種影視、動漫等衍生品越加豐富了河童的故事,這些恰好符合了傳說的範疇——具備相當完整的故事情節,不是所謂的一句話形式的謠言,在相對詳盡的故事情節的基礎之上,傳說故事常常被信以爲真。

  顯然,日本多河流的地貌變成了河童的溫牀,使這種妖怪經久不衰地流傳至今,甚至從鄉野傳說進入了都市的範疇。無數的水鬼變體成爲了新的都市傳說的素材,比如在風靡全球的任天堂經典遊戲口袋妖怪中,蔓藤怪之謎裏的蔓藤就被傳聞是在此溺水而亡的小女孩的化身。而探尋口袋妖怪背後隱藏的都市傳說也成爲許多粉絲的樂趣所在。

  都市傳說在中國

  當然,在日本,都市傳說的故事絕不僅僅侷限於妖怪故事,只是像美國一樣,在都市傳說的樣本上,日本的妖怪和美國的汽車,都成爲了最大的類別,這也是國家差異性的體現。在中國,傳說或者都市傳說也有着多樣性的流傳,只是缺少系統化的演變,特別是在都市傳說上,很多人的意識裏並沒有鮮明的概念,就拿北京城來舉例,小時候常聽老人提起北京城的四大仙兒,它們是黃大仙兒黃鼠狼、紅大仙兒狐狸、白大仙兒刺蝟和綠大仙兒蛇,都是充滿靈氣的動物,千萬不要得罪,否則是要走黴運的,如果你至今還有幸生活在北京的衚衕裏,見到黃鼠狼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它們現在依然熱衷於偷鴿子。至於它們爲什麼會被稱爲仙兒,大多數人也說不出所以然。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作爲如此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北京居然會生存過這些動物,這也正是都市傳說存在的獨特意義所在,當我們回到過往那個以衚衕和四合院爲主體結構的時代,不難看出地域環境是如何催生了傳說的形成,不過,有一些遺憾的是,當下“90”後的一些新北京孩子,已經不知道四大仙兒的傳說了,比起美國或者日本,我們的都市傳說在傳播上並沒有形成體系,對都市傳說的整理和研究也要滯後很多。也許在傳統的觀念中,都市傳說更像一種獵奇的存在,然而,它其實是對城市民俗文化和百姓日常生活的最真實表現,同時,一些危險性的傳說也兼具了警戒的作用,我們實在應該更有意識的去探索和研究這一領域,讓都市傳說不只是淺薄的停留在“鬼故事”的範疇。

  責任編輯:高恆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