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食制呢?
分食制就是今天西方和日本比较流行的用餐方式,一人一桌,各吃各的,餐具也是自己用自己的,互不干扰。
千万不要以为分食制是西方特有,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其实都是分食制的。尤其在魏晋之前,中国人在室内都是跪坐的,然后在吃饭的时候呢,都是一人一个小方案,人跪坐在案前,案上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饮食。
实际上,这种饮食方式一般来说都是古代贵族在筵席上的讲究。一方面,分食制各吃各的是挺好,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造成浪费。古代普通农家吃饱肚子尚且成问题,一家子抢饭吃都吃不饱,还分啥食。贵族家大业大,浪费点粮食不算什么。
另一方面,古代贵族的筵席不仅仅是吃,更重要的是礼的彰显,要通过礼来区别社会阶层和身份地位,不同的地位要通过不同的座次、不同的食器、不同的菜品来区别,大家坐一起围着吃菜吃饭的话就没法区别了,所以分食制就很有必要了。
但是从唐宋两朝开始,分食制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合食制开始流行。很重要的原因是,世家大族开始陨落,通过科举制完成阶级跃升的士大夫阶层有很多都是寒门庶族,帝王又有意扶持寒门庶族去对抗世家大族,以便从世家大族手中夺回对国家的掌控权。而这些寒门庶族往往没那些尊卑高下的讲究,吃饭时也就没必要搞分食制,所以宋朝以后直到明朝,合食制就流行开来了。
而且魏晋以后,随着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传入,到宋朝时,基本上就没有跪坐的习惯了,桌子椅子这些也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大家坐在椅子上,围着一张饭桌,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填饱肚子之余,也有助于联络感情,比起分食制,显然要热闹不少,更强化了家庭观念和社会交往。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即便是明清两朝,在宫廷的正式宴会上,很多情况下仍然采用的是分食制,至少会把皇上的饭菜和嫔妃、大臣们的分开,皇上会好心把自己桌上的菜赏赐给底下的嫔妃和大臣尝尝,以示恩赐。不过皇上在私下赐宴时,为表示亲近,也会采用合食制,和对方在一个菜碟子里夹菜吃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