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食品商業市場中,有很多靠着幾元、十幾元、幾十元單價的小商品做出一家市值超過百億乃至千億的大企業。比如辣椒醬領域的老乾媽、榨菜領域的涪陵榨菜、瓜子領域的洽洽食品。而在中國調味料江湖中,龐康掌控的海天味業更是傳奇,其靠賣醬油、耗油等單價不超過百元的小商品,硬是壘出了一家市值1760億元人民幣的巨型企業。

在過去的2017年,海天味業實現總營業收入145.84億元、淨利潤35.21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爲17.06%和24.21%,連續20年位列調味品產銷量全國排名第一。靠着這份傲人的成績單,海天味業入選了2018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值得一提的是,海天味業在今年9月份還入圍了《福布斯》2018年度亞洲最佳上市公司50強,併成爲50強中唯一的調味品企業。

事實上,海天味業除了在去年業績表現不俗外,其在今年的業績表現也尤爲亮眼。在今年上半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業收入87.2億元,同比增長17.2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2.48億元,同比增長23.3%。這個成績,比其它同行都高出不少,也顯示了海天味業超強的盈利能力。

從海天味業的官網可以看到,海天是中國調味品行業的龍頭企業,專業的調味品生產和營銷企業,溯源於清代中葉乾隆年間開始鼎盛的佛山醬園,距今己有300多年的歷史。不過,雖然海天的歷史淵源頗爲久遠,但其品牌火遍全國也是從上世紀90年代之後開始的,而讓海天成長爲現在這般規模的關鍵人物就是龐康。

1956年1月,龐康出生於廣東佛山,在他26歲時便進入了佛山市珠江醬油廠工作。從職業起點來看,龐康的起點並不低,他一進入醬油廠便擔任了副廠長一職。事實上,當龐康進入醬油廠工作時,珠江醬油廠已經建制經營了27年之久,這家醬油廠是佛山當地二十多家古醬園合併重組而成的,而在1955年成功重組當年,其也成了佛山當地規模和技術最好的醬油企業之一。

面對一家歷史淵源過百年的老字號企業,作爲副廠長的龐康顯得有些年輕。但也正是這位老牌國企的新領導,逐漸打開了海天走向行業巔峯的大門。事實上,彼時龐康面臨的壓力並不小,他既要保護好歷史沉澱下來的獨特釀造文化,又要牽頭將其打造成新時代的行業標杆。雖然困難重重,但身處在中國改革開放這一巨大政策紅利的龐康在解決這些問題時顯得遊刃有餘。

1988年,國企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龐康獲得了企業發展的主導權。1994年底,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珠海醬油廠作爲佛山市國企改制首批試點,把原來單一的國有經濟重組爲職工個人出資和國家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分別佔股70%和30%。而這次改制,也讓珠海醬油廠向產權明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離、科學管理的現代化企業轉變。從客觀上來說,這也爲龐康推進改革創造了更加廣闊的政策環境,爲其實現一個調味品帝國的崛起打下了堅實地基。

在改制之後,龐康將公司名稱從珠江醬油廠改爲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公司,重啓海天品牌對龐康來說意義重大。事實上,改制之後龐康還對醬油廠做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他不僅重新設計了新的標籤形象,還花巨資引進了先進的生產線,這也讓海天進一步實現工業化生產。到1995年時,海天已經形成年產醬油18萬噸的生產能力。

除了推進產能和形象的改革外,龐康還開始着手將海天品牌進一步做大。1999年,龐康斥巨資在央視投放廣告,到2001年時,海天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而當品牌影響力逐漸擴大後,龐康又意識到現有產能已經滿足不了市場需求。於是在2005年,龐康又投資10億元在佛山高明建設100萬噸醬油生產製造基地。

產能規模搞上去後,將上百萬噸醬油賣出去又成了龐康工作的重點,而要賣出這些產品,規模化的渠道網絡必須建立起來。在經銷商體系建設方面,龐康很有一套。他在每個地區設置兩名以上的經銷商,同時將公司的年度目標劃分成月度目標。而爲了掌控這些經銷商,他還專門培訓了一支超過千人的管理隊伍下放到經銷商中去。到2016年底,海天的渠道已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超300個地級市,近1000個縣,33萬個終端營銷網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4年改制後,海天的國有股權被出售給了外資企業,這讓海天成了一家中外合資企業。2007年,海天再次進行所有制改制,公司收購了外資全部股權,海天也成爲一個由全員持股的民營公司,這讓海天在經營上變得更靈活,發展步伐也更加迅速。2014年2月,龐康帶領海天味業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在資本的助推下,龐康又投建了一座150萬噸的生產基地。

當海天的醬油做到全國第一後,龐康又擴張了新產品耗油,之後又增加了調味醬、味精、腐乳等產品。從產品品類來說,這些擴張並沒有跳出調味料這個大領域。而經過這些擴張,也降低了海天味業單靠醬油這一單一產品的風險。目前,在龐康的經營管制下,海天味業形成了醬油、耗油、調味醬三大品類主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