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李白《俠客行》
刺客是人類歷史上極爲特殊的一種職業,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行業,中國的刺客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對此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有一章用來介紹這一特殊且神祕的職業,名曰《刺客列傳》。
行刺者的目的多是爲了復仇、政治、錢財、個人恩怨等等古今中外史上留名的刺客們,不論是出於怎樣的目的,他們都爲推動歷史進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近現代仍然有刺客的存在,甚至許多國家的安全局還專門設置了培養刺客的機構,例如美國的中情局,蘇聯的克格勃……
就在我國境內就曾發生過一件天衣無縫的刺殺行動。
銘記史冊的刺殺:槍殺伊藤博文

位於這個畫面中心的身量不高,正在伸出右手敬禮的人,就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他是這起槍殺案的第一主角。伊藤博文此時所在地是我國的哈爾濱火車站,他的計劃是在東北(時爲僞滿洲國)與俄方財政大臣會面,談判一些不爲人知的祕密內容。
伊藤博文絕對不會想到的是,在之後的幾分鐘,他會死在一名刺客的槍下。就在他下車向俄國儀仗隊揮手敬禮時,混在隨行隊伍裏的無名刺客,正在悄悄地準備扣動扳機。
刺客名爲安重根,韓國人。可能有人會產生疑問,一個韓國人在東北的地界上,要刺殺一個與俄羅斯人商討的日本人,從表面上看似乎毫無頭緒,種種這些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呢?

(安重根)
1894年的甲午中日海戰過後,勝利者日本政府成功的通過這場戰爭清除了清朝在韓國半島的全部實力,日本距離完全控制韓國地區只差一步之遙,只要能在接下的日俄戰爭中再次獲勝,韓國半島之於日本簡直如探囊取物一樣輕鬆容易。
眼見勝利的天平即將向日本這邊傾斜之時,日本向韓國遞上一份《乙巳條約》,這份條約表面將韓國變爲了日本的保護國,內裏滿滿卻是殖民統治的意味,韓國民衆一時間羣情激奮,本以爲同屬東亞小國,應該守望相助,不想日本竟早早就將此地暗自劃分成爲自己的殖民領域。
他們強迫韓國向日本''借款''一千萬元,韓國地區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日本還爲他們算好了利息,加上利息變成了一千三百萬元,此舉激起民憤。而領導簽署這份條約的人就是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安重根仇恨的種子就此埋下。
神祕殺手安重根
安重根此次刺殺,目的就是爲全體國民和死去的同胞烈士們,出一口惡氣。
據後人統計日本當時在韓國地區犯下的惡行,幾乎是吞併了整個國家的財政大權以及物質資源,1909年七月,日本內閣正式通過了''合併韓國使其成爲帝國版圖之一部分''。

(安重根親筆血書)
熱血青年安重根,從小便是一個豪爽俠義,有勇有謀的孩子,他的槍法準到什麼程度呢?
據他的親叔叔回憶,以前他經常帶着孩子們去打獵,安重根是當中射擊最爲出色的孩子,只要是被他盯上了的獵物,一般根本不會逃脫出他的子彈,一擊斃命。這一次他的獵物就是近在眼前的伊藤博文,這次不成功便成仁。
安重根曾經斷指立誓,高呼:''大韓獨立萬歲!''在斷指同盟會上,宣佈如果三年之內他殺不了伊藤博文,就在全體國民面前自殺謝罪。
伊藤博文的行程消息,通過報紙飄向全國各地,安重根和同伴反覆確認過後,他們率先來到哈爾濱,打探地形,做好最後的刺殺準備工作。
經過特殊處理的子彈
1909年10月26日,上午九點,伊藤博文所乘坐的列車準時到達了哈爾濱火車站。安重根已經提早做好了埋伏工作,他絕不想給伊藤博文留下任何生還的機會,以至於提前對子彈頭做好了特殊處理。
我們平時看到的子彈,通體是一個圓柱體,子彈的頭部被打磨成尖頭樣式,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增加子彈的衝擊力更加適用於遠距離射擊。而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所使用的子彈,是平頭的,而且上面刻上了十字凹槽,這種設計很像二戰時期的一種三棱軍刀,這種軍刀有三道凹槽,主要目的就是放血。

(安重根處理過的子彈頭)
特殊處理子彈是爲了將目標人物擊中後,增加內臟創傷面積,從而更加難以止血,爲死亡按下加速鍵。
安重根將自己打扮成隨行的日本人員模樣,當伊藤博文向俄國儀仗隊致禮完畢後, 徑直走向了安重根的所在方向,此時他們二人之間的距離不超過十米,隨着伊藤博文的一步步逼近,安重根看準時機,從大衣裏掏出他的朗寧手槍,連發七槍。
其中有三槍命中了伊藤博文,第一發子彈從右臂上中央射入,轉而進入右胸肋,穿透右肺葉後留在左肺葉中;第二發子彈從右胸肋射入,穿過胸腔,留在了左肋上;第三發子彈從上腹中央位置射入,嵌在了腹肌內。槍槍都是致命傷,伊藤博文搶救無效後離世。

安重根的目的終於達到了,這一刻他緊繃的心臟,終於漸漸恢復了平靜,因爲周邊有很多伊藤博文的侍從,所以安重根被當場抓獲,日本人對他進行了最高審判。
轉年三月,安重根被判以絞刑,他面色平靜,坦然淡定地走向自己的死亡。這時候家鄉的父老親朋應該都在爲他流淚又驕傲着,安重根就是他們全體國民的大英雄。
由於近代戰亂頻發,如今已經找不到安重根的原始墓葬點,他的遺體也不知去向,但是這不能阻止人們紀念他的熱情,韓國政府爲這位英雄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希望大家能夠世世代代不忘他的捨生取義的偉大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