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要點:

查證者:雲無心 | 食品工程博士

大家都知道了,喫鹽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減鹽”作爲健康飲食的一條基本原則,得到了廣大公衆的認同。

不過,鹽對食物味道的影響實在太大——對於習慣了“重口味”的人,做菜少放鹽,還真不太容易做到和堅持下去。爲了能“減鹽而不降味”,“低鈉鹽”成了常見的一種方案。不過,低鈉鹽在中國消費者中的接受度並不算高。

許多人認爲低鈉鹽是自欺欺人,因爲這種鹽本身“不夠鹹”,實際用的時候會放更多,真正喫進肚子裏的鈉,沒見得少多少。此外,因爲低鈉鹽中含有更多的鉀,許多人擔心這會“危害健康”。低鈉鹽包裝上了“不適宜腎病人羣”的註釋,更加劇了人們的這種擔心。

但是,最近《英國醫學雜誌(BMJ)》上發表的北京大學以及英美著名學術機構共同完成的研究,顯示:推廣富鉀鹽,會給中國人羣帶來巨大的好處。這項研究說了什麼?

一、新研究中所說的“富鉀鹽”,其實是一種“低鈉鹽”

市場上的低鈉鹽,一般含有65%氯化鈉、25%的氯化鉀和10%的硫酸鎂。如果用低鈉鹽來代替同樣重量的普通鹽,那麼鈉攝入量就降低了35%。

不過,鹽的鹹味主要就來自於鈉,氯化鉀的鹹度只有氯化鈉的70%左右,硫酸鎂壓根沒什麼味道,所以低鈉鹽的鹹度就比普通鹽要低。大致而言,低鈉鹽降低了35%的鈉,保持了80%以上的鹹度。

總體來說,在實現相同鹹度的前提下,低鈉鹽對於降低鈉攝入量是有意義的。

二、“富鉀”對於普通健康人來說並不會危害健康

很多人對“低鈉鹽危害健康”的擔心來自於鉀。腎病患者對鉀的代謝不完善,鉀攝入量過高可能導致“高血鉀”,所以低鈉鹽會註明不適用於這些人羣。很多人把這一標註理解成了低鈉鹽會“導致”腎病或者高血鉀症。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實際上,“高鈉”是高血壓的風險因素,“低鉀”也是。充足的鉀輸入,跟“降低鈉收入”一樣,有助於預防高血壓。當然,話說回來,任何營養元素“過高”都會危害健康。不過,大多數人的鉀攝入量並不高。

目前,科學界對於人體適當的鉀攝入量還沒有達成共識,不同機構的每日推薦量相差較大。

中國的推薦攝入量是每天2克,美國2019年更新的推薦量是成年男性3.4克、女性2.6克。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推薦“應該攝入”的量,而不是“安全限量”。對於普通人羣,日常喫進體內的“高鉀”都能正常排泄掉,所以中國和美國都沒有設定鉀的“安全限量”或者“最大攝入量”。算一算就知道,即使每天喫10克低鈉鹽,攝入的鉀也不過1.6克,即使再加上食物中其他來源的鉀,對普通人羣也是沒有安全威脅的。

簡而言之,低鈉鹽對於普通人羣的健康價值,一方面是降低了鈉攝入,另一方面是補充了一定量的鉀。二者對於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都是有好處的。

最新的研究說明,食用富鉀鹽對於全社會來說,健康收益是巨大的這項最新研究其實是對其他研究數據的分析。研究人員的主要結論是:

如果全國人民用富鉀鹽代替普通食鹽,每年可預防大約46.1萬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其中有20.8萬例中風死亡和17.5萬例心臟病死亡。這個數字,相當於中國每年心血管病死亡的11%。

此外,每年還可以減少74.3萬次非致命性心血管事件發生,其中有36.5萬次中風和14.7次心梗。中國大約有1720萬慢性腎病患者。如果他們也都全部食用低鈉鹽,那麼鉀的攝入量增加可能帶來1.1萬例因爲高血鉀導致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但另一方面,其降壓作用又能預防大約3.3萬例的心血管疾病死亡。

總體而言,即便是這1720萬慢性腎病患者不自知而食用低鈉鹽,全社會水平上的淨收益是減少了約2.1萬例死亡。

三、對於所有人,減鈉都是關鍵

這項研究最核心的指導價值在於:對於中國人羣,降低鈉攝入量對於控制高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有着重要的意義。如果全社會推廣低鈉鹽,每年因爲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能減少11%,超過45萬人。

對於慢性腎病患者,用低鈉鹽可以算是“雙刃劍”,不過帶來好處的那邊“刃”比帶來傷害的那邊更加鋒利,所以在“不清楚自己是否存在慢性腎病”的前提下,用低鈉鹽代替普通鹽也依然是“收益大於風險”。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去正規醫院檢查,如果確診有慢性腎病,通過其他方法既減少鈉又控制鉀。

本文編輯: 三月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