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甲亢”和“甲減”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的內分泌疾病。如果是橋本甲狀腺炎導致的甲減,高碘飲食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要限制高碘食物的攝入,但並不需要食用無碘鹽,因爲過分限制碘的攝入並不能改善甲減病情,反而會增加甲狀腺腫瘤的發病風險。

較真要點:

查證者:宋璐璐 |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醫生

每年的5月15日是“防治碘缺乏病日”,所謂的碘缺乏病指的就是由於缺乏碘元素導致的以甲狀腺激素合成不足爲主要發病機制的一組疾病。說到甲狀腺,我們在生活中又經常能聽到一對名詞:“甲亢”和“甲減”。這兩個疾病有什麼關係?又是怎麼產生的?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較真邀請到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的宋璐璐醫生給大家科普。

“甲亢”和“甲減”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的內分泌疾病

甲狀腺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內分泌腺體,主要功能是分泌甲狀腺激素。

對於成人而言,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各種代謝,包括提高基礎代謝率,增加能量消耗,促進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電解質等營養物質的代謝,調節胃腸道蠕動和消化吸收、造血以及月經週期等等。

對於兒童來說,甲狀腺激素還是調節生長和發育的關鍵激素,特別是神經和骨骼系統,缺少甲狀腺激素會導致智力和身高發育遲緩,導致“呆小症”。

那麼,甲亢、甲減和甲狀腺是什麼關係呢?

甲亢的全稱爲“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是甲狀腺腺體不適當地持續合成和分泌過多甲狀腺激素而引起的內分泌疾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

甲亢的症狀主要表現爲人體代謝加快,體溫怕熱多汗、疲乏無力、消瘦、心慌、心律失常甚至心衰、血壓和血糖升高。有的人出現食慾亢進、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失眠緊張、焦慮煩躁、手抖。女性還可能出現月經稀少或延遲。

有的甲亢患者肉眼可見甲狀腺瀰漫性腫大。部分患者眼球輕度突出、眼裂增寬、眨眼減少,也可能出現畏光流淚、視物成雙、視力減退、眼部腫痛、異物感,嚴重者甚至發展結膜、角膜外露潰瘍以及失明。有的還會出現週期性癱瘓和肌無力。

約5%的患者還會出現特殊的皮膚病變,也叫做“對稱性頸前粘液性水腫”,這種皮損主要集中在小腿前側,皮膚粗厚,呈片狀甚至樹皮狀。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老年人的甲亢症狀很特殊,並沒有上述代謝旺盛的症狀,甲狀腺腫大和眼球凸出有時候也不明顯,而是表現爲淡漠、厭食,僅有消瘦、乏力、心律失常等表現,因此很多老年甲亢患者往往被懷疑爲惡性腫瘤或者冠心病。

說完了甲亢,我們再來看看甲減。

甲減的全稱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這是由於甲狀腺激素合成和分泌減少或組織作用減弱導致的全身代謝減低綜合徵。

成人甲減早期常常缺乏特異性的症狀,典型症狀經常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顯現出來。

比較輕的甲減患者通常表現爲畏寒、少汗、乏力、水腫、體重增加、行動遲緩、言語緩慢;記憶力、注意力、理解力和計算力減退,嗜睡,反應遲鈍。

比較重的患者會表現爲癡呆、幻想、木僵,甚至出現黏液性水腫昏迷,嚴重的可危及生命;心率減慢、血壓增高,食慾減退,腹脹、便祕,甚至腸梗阻。

長期甲減還會引起女性溢乳、男性乳房發育,女性月經紊亂、經期延長、經量增加。兒童期甲減會表現爲智力和身高低於同齡兒童。

甲亢首選藥物治療,需要堅持;而甲減患者需要服用左甲狀腺素,一般要終身服藥

甲亢的治療手段有三種:藥物、放射碘和手術。首選藥物治療,療程12-18個月。如果出現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藥物治療無效或者停藥復發,並且不是在妊娠或哺乳期,可以考慮放射碘治療。如果甲狀腺腫大顯著,出現了壓迫症狀,或者因爲種種原因無法接受藥物治療而又處於孕中期(4-6個月)或者哺乳期,那麼就可以採用手術的辦法治療甲亢。

有人問,甲狀腺功能正常後可以停藥嗎?一般來說,多數患者在治療3個月內甲狀腺功能即可恢復正常,但是由於甲亢難以治癒,停藥後非常容易復發,並且停藥越早越容易復發。事實上,即使治療足療程後停藥,仍然有約50%的患者會復發。因此爲了儘可能減少復發,即使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也要堅持治療12~18個月。

甲減患者需要服用合適劑量的左甲狀腺素(L-T4),一般需要終身用藥,需要注意的是L-T4替代治療後4-8周監測血清TSH,治療達標後,每6-12個月監測1次,或根據臨牀需要決定監測頻率,根據TSH的水平調整L-T4的劑量。

飲食注意事項:甲亢患者選擇低碘飲食,甲減患者需要分情況來看

甲亢患者務必低碘飲食,不喫海帶、紫菜和加碘食鹽這三種高碘食物,其它含碘產品並非禁忌但要限量。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之後可恢復正常飲食。當然,僅僅控制碘的攝入並不能控制甲亢,必須採取治療措施,治療不及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對於甲減患者,如果是由於缺碘引起的甲減需要補充碘的攝入,食用含碘鹽,適當增加海帶、紫菜的攝入,或者補充含碘的維生素。如果是橋本甲狀腺炎導致的甲減,高碘飲食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因此要限制高碘食物的攝入,但並不需要食用無碘鹽,因爲過分限制碘的攝入並不能改善甲減病情,反而會增加甲狀腺腫瘤的發病風險。至於捲心菜以及蕪菁、甘藍、木薯等,由於可能會引起甲狀腺腫大,應當儘量避免長期大量食用。

甲亢具有一定的遺傳性,懷孕前建議控制;短期輕度的甲減對胎兒影響輕微

甲亢未控制不建議懷孕,藥物治療控制甲亢後應當在停藥3個月後懷孕。如果可能,懷孕期間,特別是1-3個月不要服用藥物。如果採用放射碘治療,服用放射碘6個月內不能懷孕。甲亢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同卵孿生均換甲亢的幾率爲30~60%。

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成人甲減會遺傳給子女。甲減糾正後不會對胎兒有影響,即使在懷孕後發現甲減也不必太擔心,短期輕度的甲減對胎兒影響輕微,只要及時糾正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孕前3個月開始一直到分娩都需要嚴密監測甲狀腺功能。甲狀腺激素在乳汁中的含量並不多,因此哺乳期間服用甲狀腺激素對於嬰兒也是非常安全的。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