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膳食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爲食物品種結構單一,新鮮蔬菜水果喫得少,穀物佔的比例小,優質蛋白攝入少,某些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A、E等)和微量元素、礦物質(硒、鋅、鉬、錳等)的缺乏都可能增加食管癌的風險。經常喫熱燙食物、進食過快等也會增加食管癌風險。

較真要點:

查證者:潘戰和 |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最近,《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發佈的一項研究統計顯示,2017年全球食管癌新發病例47.3萬例,因食管癌死亡43.6萬例,中國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數都最多,分別爲23.5萬和21.3萬,新發病例數佔到全球的大約50%。

如何早期發現和預防食管癌?較真邀請腫瘤內科潘戰和醫生爲大家科普相關知識。

一、爲什麼會得食管癌?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大多數分佈在發展中國家。中國的食管癌(包括其他發展中國家)以鱗癌爲主,而值得注意的是,歐美西方國家近幾十年來的食管癌發病率也有較明顯的上升,主要是食管腺癌的增長。

食管癌確切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確,總的來說,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以下高危因素:

1 、社會經濟狀況和居住地

總體來說,食管癌(鱗癌)是“窮癌”,經濟狀況差的低收入人羣和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地區,食管癌更高發。中國是食管癌高發區,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水平低下的地區。

2 、生活方式和飲食因素

吸菸飲酒會增加食管癌發病風險。某些不良飲食習慣,比如經常喫酸菜、醃製食品、黴變食物。經常喫熱燙食物、進食過快等也會增加食管癌風險。

這裏特別提一下燙食與食管癌的關係。中國人在餐桌上有個口頭禪“趁熱喫”,“趁熱喫”到底好不好要看具體情況。食物弄熟了,當然趁熱喫更方便,但這個“熱”得有一定的度,不能太熱。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癌症研究機構將超過65攝氏度的熱飲歸爲2類致癌物。這是因爲熱燙食物可能燙傷口腔、咽喉、食管粘膜。一次當然關係也許不大,粘膜細胞代謝更新快,燙傷壞死的細胞,會有新的細胞來替代,這就是人體的修復機制。但反覆多次,食管粘膜不斷損傷,不斷修復,很可能就出現慢性炎症和增生,細胞就可能癌變,最後發生食管癌。

營養因素也與食管癌發病關係密切。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膳食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爲食物品種結構單一,新鮮蔬菜水果喫得少,穀物佔的比例小,優質蛋白攝入少,某些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A、E等)和微量元素、礦物質(硒、鋅、鉬、錳等)的缺乏都可能增加食管癌的風險。

3 、感染因素

主要是指食物黴菌污染和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食物黴變通過黴菌毒素促進亞硝胺的合成增加致癌風險。HPV感染也是食管鱗癌可能的風險因素。此外,幽門螺桿菌感染與食管癌的關係尚存爭議,有待進一步研究。

4 、遺傳因素

研究提示,食管癌的發病存在家族聚集現象,也就是同一家族中具有血緣關係的多人同時或先後發病,這其中既可能有遺傳基因因素致病,也可能跟同一家族成員具有相同或類似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關。總的來說,遺傳因素也是食管癌不容忽視的發病因素。

二、如何預防食管癌?

所謂預防,就是採取措施儘可能降低得食管癌的風險,主要有:

不吸菸、不喝酒,至少要限酒。避免進食過快、暴飲暴食、燙飲等不良飲食習慣。

膳食搭配合理,全面均衡多樣化飲食,多喫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偏食挑食,避免營養不良和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礦物質的缺乏。

講究飲食衛生,注意口腔衛生,不喫不潔、過期、黴變食物,儘量不喫或少喫燻烤肉類、鹹魚、油煎食物、酸菜醃製品等。

對於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注意加強監控,做好篩查。及時處理某些食管癌前病變,比如食管慢性炎症、反流性疾病、食管賁門失馳緩症、食管疤痕狹窄、食管白斑病等,如不能處理,則注意篩查。

三、如何早期發現食管癌?

食管癌死亡率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晚期病例太多,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高食管癌生存率的關鍵。如何早發現呢?有的人想到通過所謂的早期信號來發現食管癌,但這其實很不可靠,因爲食管癌早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症狀,有時儘管有些不適,但也沒有特異性,容易被忽視。

不過,瞭解一下食管癌可能會出現的症狀也無妨,但不要簡單地對號入座。食管癌可能會有的一些表現主要有:

1、進食時胸骨後出現不適感、摩擦感或微痛,或者感覺食物通過緩慢,有異物停留感、哽噎感,通常在吞嚥固體食物時出現,最初是間歇性、偶發的,以後逐漸變爲經常性。有時也表現爲頸部發緊感、咽喉部乾燥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感到喉嚨發緊、乾燥吞東西不順暢,多在進食較粗糙固體食物時比較明顯。

2、如果吞嚥困難越來越明顯,慢慢發展到進食半流質、流質飲食也感到困難,甚至喝水困難,也就是醫生經常會說的“進行性吞嚥困難”,這時候很可能已經是食管癌中晚期,進行性吞嚥困難是食管癌最突出最典型的症狀。

3、此外,有的食管癌早期還可能表現爲胸後或心窩部與上腹部燒灼感或摩擦樣疼痛感或刺痛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燒心感、上腹部飽滿感,或者胸背部持續性隱隱作痛,或者燒灼樣的針刺痛感。這些表現都沒有特異性,你不可能僅通過這些表現來判斷是哪裏出了問題,你要做的就是到醫院就診。

4、如果食管癌侵犯或壓迫周邊組織器官,可能會帶來相應的症狀表現,比如當腫瘤直接侵犯或壓迫喉返神經,會出現聲音嘶啞;侵犯壓迫氣管或支氣管可導致刺激性乾咳或血痰,或食管氣管瘻;侵犯主動脈引起胸背部疼痛,甚至可能導致主動脈穿破而大出血。不過,這些都不是早期表現。

四、哪些人羣建議主動篩查?

想要靠症狀來早期發現食管癌,多半是很難的,建議食管癌高危人羣主動進行篩查。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的食管癌早診篩查指南或規範,我國的經驗支持在食管癌高發區及高危人羣中開展食管癌篩查。

符合下列1和2-6 中任一項者列爲食管癌高危人羣,建議作爲篩查對象:

1、年齡>40歲;

2、來自食管癌高發區;

3、有上消化道症狀;

4、有食管癌家族史;

5、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

6、具有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吸菸、重度飲酒、頭頸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推薦對食管癌高危人羣先做普通內鏡(食管胃鏡)檢查,並考慮食管粘膜碘染色或電子染色內鏡等精查(詳查),如內鏡下沒有發現可疑病竈,則定期隨訪;如內鏡下發現可疑病竈,則進行活檢病理檢查。然後根據不同的病理結果採取相應的隨訪複查和處理方案,比如輕度異型增生建議3年隨訪一次;中度異型增生每年隨訪一次;重度異型增生、原位癌、粘膜內癌要進行內鏡下治療。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參考文獻詳見本文的微信版本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