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漢和帝開始,東漢王朝大多由子女繼承王位,最小的皇帝是隻生了100多天的孩子,皇帝年輕時太后掌權,太后又將政權移交給自己孃家人掌握,於是就形成了外戚專權的局面。
但是當皇帝長大後就變得理智起來,他不願意做一個長期被控制的木偶,他想擺脫這種局面,但裏裏外外都是親戚培養出來的親信,他能和誰商量呢?每天只有幾個宦官在身邊侍奉皇帝,所以皇帝不得不依靠宦官的力量來消滅親戚的勢力,這樣親戚的權力就轉移到了宦官手中,無論是親戚還是宦官,他們都是最腐朽和衰敗的力量的代表,這兩組勢力互相競爭,輪流控制着朝政,使東漢的政治越來越腐敗。
125號年,東漢七帝漢順帝上臺,外家親戚梁家掌控了朝政大權,順帝皇后的哥哥梁冀專橫、傲慢、無理,欺壓百姓羣臣,像張綱這些人被迫回家工作,以避免坐牢和死亡的災難,順帝死後梁太后抱着2歲的兒子登上皇帝的位置,就是衝帝,衝帝登上皇位後一年就去世了,爲了統治東漢梁太后與梁冀密謀,從皇族中挑選了一個8歲的孩子作爲政權的象徵,就是質帝,雖然他很年輕但他很聰明,他看不慣梁冀的粗暴和殘暴,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在大臣們面前指着梁冀說:“多麼霸道的將軍!”梁極聽了氣得要死又不敢當面攻擊,他心裏想這麼小的時候就那麼厲害,將來肯定不是棘手的禍患,就偷偷地往煎餅裏放了毒藥給質帝喫了,梁冀毒殺了質帝,然後又從皇族中挑選了15歲的劉志繼承王位,也就是桓帝。
桓帝登基後,封梁冀三萬戶,由梁冀爲首的將軍府官吏增加爲三公,封梁冀的兄弟、兒子爲萬戶候,從那時起無論事情的大小,都由梁冀決定一切纔可以進行,文武官員的升遷不僅要先到梁府去感謝他,皇帝的貼身僕人也是梁冀派來的,皇帝的生活起居都要向梁冀彙報,梁冀掌權近20年,最終與漢桓帝發生衝突,漢桓帝無法忍受了於是他暗中聯繫了五個與梁冀有仇的宦官,趁梁冀沒有防備的時候,率領1000多名羽林軍突然包圍了梁冀的家,梁冀驚慌失措,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就服毒自殺了,後來漢桓帝評功行賞,封那五個宦官爲“五候”,從那時起東漢政權從外族手中又轉回宦官手中了。
桓帝憑藉宦官的力量打敗了他的外族親戚,並視宦官爲心腹,宦官的力量急劇增加,他們的威望不亞於外族親戚,漢末,學者們對時政進行了批判,太學生則在太學中進行反宦官政治的組織和宣傳,清議之風頓時盛行,再加上中下級官吏的聲援,所以掀起了一個不小的反對宦官政治的風潮,宦官見勢不好就進行了兇猛的反攻,於是形成黨錮之禍。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