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雖然他所處的時代,周道衰落,禮崩樂壞,但是他確信人類將來可以重新活出禮樂文明:“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這一講《青銅之美》,林海老師將孔子請出來:什麼是天地的精神。

原標題:辛太學 ǀ 情深而文明

辛太學 ǀ 情深而文明

學習隨筆2020年5月11日星期一

青銅器是什麼東東?

在目前標準的教科書《中國藝術史》或《中國美術史》中,這樣寫道: “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古代青銅器的造型體系,在中國工藝美術發展中,一直受到極大的重視。”

在高度物化的現代人看來,青銅器只是精美的工藝品而已。我們當前的藝術教育,也只是見物不見人,關注所謂的藝術造型,而不能體會物象背後的氣象、氣韻、氣質、氣機、氣勢,故更無法體會古人的用心之道。“遊於藝”的核心是:依於氣,據於律,成於神,止於至善。不懂得“氣”,不懂得“陰陽二氣,中和之律”,不懂得“備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我們就無法進入古人的精神世界,就無法與先祖心靈相會。

形而下者謂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孔子生前就感嘆,道衰矣!今人更是離道遠矣!開放我們的心靈,不是追求縹緲的靈性,而是心裏有天地。一元復始,其見天地之心乎?

今天這個時代,中國文化雖跌落到了谷底,然有人在,道就從來沒離開過我們。一陽來複,首先是心中重見天地。這一講《青銅之美》,林海老師將孔子請出來:什麼是天地的精神?——“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嗚呼!與聖人精神往來,並不難啊!林海老師說自己曾經讀到《繫辭》中的這段話,才真正識得孔子的好。感恩我們文化的祖先,沒有他們明道、傳道,我們是無法見到天地的。我們眼睛看到只是有形的天空和大地,卻無法與天地合其德。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首先作爲禮器,其用途就是向天地致敬,向先祖感恩的。我們都聽說過,孔子崇尚禮樂文明,那麼何爲“禮樂”?

《禮記·樂記》中寫道:“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這就是聖人之用心,“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所以,我們見到如此歎爲觀止的青銅禮器,大樂就會在我們心中奏響。

大哉孔子!他非常確信:“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聖人可學,當你心中有了天地,你就走在通達聖人的路上。可敬可愛的孔子,他不是一般讀書人描述的那樣憂心忡忡的形象,他的心靈自由極了,“天下何思何慮!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爲何?因爲他對人類有信心。雖然他所處的時代,周道衰落,禮崩樂壞,但是他確信人類將來可以重新活出禮樂文明:“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迴歸心的生活,重建心的文化——“一心世界”,人類新時代的序曲奏響了!

(中霖)

0 1

中國藝術精神

0 2

0 3

遊學·遊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