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外,身體的各種炎症發作見於高熱時,只要符合實熱的病機,石膏與知母的運用也能夠顯現出良好的治療優勢。石膏與知母兩味藥物的配伍,早在醫聖張仲景時代就有了經典的用法,比如在經方白虎湯中便有運用,而且這兩味中藥還是白虎湯中的君臣藥,發揮着主要的作用。

自古由今,在前輩們的不斷髮掘與實踐下,我們能夠使用的中藥已經非常豐富了,在《中藥大辭典》中便收載了五千餘種中藥。當然,如此多的中藥自然不可能一一使用,而每一位醫家在他長期的臨牀使用中便會慢慢形成常用和擅用的中藥和方劑,甚至將某些中醫運用的出神入化。

古往今來,有些醫學大家將某些中藥運動到了極致,比如清代火神派創始人鄭欽安就將附子運用的爐火純青;又比如近代中醫第一人張錫純,將石膏運用的登峯造極,並將石膏稱之爲“救顛扶危之大藥”。對於附子,一般醫生可能會對它“敬而遠之”,但石膏卻十分常見,那麼,被張錫純給予如此高評價的石膏,究竟能有什麼妙用呢?其實,如果將石膏與知母共同搭配使用,往往可以發揮事半功倍的效力。

對於石膏來說,人們耳熟能詳,但大部分都想到的是食用和工業方面的用途,然而石膏作爲中藥,也是一味經典良藥。石膏和知母這兩味中藥,最早都記載於《神農本草經》,石膏味甘、性寒,主“中風寒熱……口乾舌焦,不能息”,知母味苦性寒,“主消渴熱中……”總之,石膏、知母都是性寒之品,具有清熱瀉火之功。此外,石膏還可生津止渴,而知母還能夠滋陰潤燥。

石膏與知母兩味藥物的配伍,早在醫聖張仲景時代就有了經典的用法,比如在經方白虎湯中便有運用,而且這兩味中藥還是白虎湯中的君臣藥,發揮着主要的作用。因此,石膏與知母的配伍,主要可用於治療陽明經證或是氣分實熱證。

我們平時所說的感冒,其實從病因來說通常有風熱與風寒之別。風寒多在冬春寒冷之時常見,風熱則在春夏溫熱之時多發。但不管是風寒還是風熱邪氣,首先侵犯的都是身體的肌表部位。這時便會出現發熱惡寒、身體疼痛、鼻塞流涕、口乾咽痛等表證,而在此時的治療大多以發汗解表或疏風清熱爲主。如果邪氣未能及時去除,就會入裏。寒邪入裏,閉鬱氣機則化熱;熱邪入裏則熱勢更甚,這時便是傷寒的陽明經證或溫病的氣分實熱證,往往以高熱爲主要症狀,感冒後出現的高燒也就屬於這一階段。

對於傷寒的陽明經證或溫病的氣分實熱證的治療,解表自然已經不夠用了,需要力量更加強勁的藥物來退熱瀉火,石膏與知母就能派上用場了。石膏清熱瀉火,知母則助其清熱之力,而且知母滋陰的能力還能夠緩解熱邪傷陰的態勢。

由此可見,石膏與知母的配伍在臨牀中常用於治療高熱的病症,最常見的自然是發燒了。在使用這對中藥時,只要對證了,高燒不退的症狀往往都能夠迅速緩解。此外,身體的各種炎症發作見於高熱時,只要符合實熱的病機,石膏與知母的運用也能夠顯現出良好的治療優勢。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無常,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