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杨晓雨)2020年初,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武汉全市公园首次全面闭园,却意外呈现出一番野趣。公园重新开放后,大家不禁重新思考园林绿化养护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园处顺势推出“公园养护沙龙”系列活动,12日上午,以“让自然多生长一会儿”为主题的首场讨论在线开展。全市公园的园丁们和杭州园林专家余昌明、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庞静一起“云端”头脑风暴。

解放公园闭园期间,由于养护工人减少,未按惯例对花坛里的羽衣甘蓝进行清理,使其出现抽薹开花现象:原本长得像“包菜”的羽衣甘蓝,抽薹开花之后更像“油菜花”了。有游客赞赏称,看到了一株植物的多样之美。无独有偶,武汉动物园闭园期间保留了全园的小叶女贞、金森女贞未修剪。这些自然生长的枝叶,竟成了金丝猴、黑叶猴等灵长类动物的主要食材。

城市公园的绿化养护,应该发挥自然之力还是人工干预?余昌明说:“随着生态自然理念深入人心,整齐划一不再是唯一的审美标准。公园的植物养护也要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需求。”

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公园?庞静认为,有空间、有条件的城市公园,可以借鉴英国伯肯海德公园的分区管理模式:野趣区域留给植物和野生动物栖息,尽可能避免人工干预;人类活动区域加强管理,注重整洁和精细化养护;二者之间设立过渡区。

黄鹤楼高级工程师王臻认为,疫情让人们再次思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只看到人类的需求,也应该看到其他生物,思考整个城市、整个人类族群、整个生态环境需要什么样的公园。”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