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纪2:

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黥布为保留实力而敷衍项羽:
黥布名义上是项羽的人,可黥布作为九江王,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军队。黥布自然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在面对项羽要求出兵北上的时候,黥布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对项羽的要求大打折扣。只是派出几千士兵,敷衍项羽,这让项羽对黥布很不满,这才派使者前来九江督促黥布发兵增援。

黥布肯定不会愿意,这对黥布来说没有利益可图,一旦黥布大量派兵前去支援项羽,项羽一定会让黥布的军队在前面冲锋。仗打好了,黥布的军队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长大的不好,黥布的军队也会被消耗的差不多。
在那个拳头决定地位的时代,黥布不可能拼上自己的所有部队前去支援项羽,谁都在保存自己的实力。因此从保留实力而言,黥布是不会大批量增兵支援项羽的。面对黥布的犹豫不决,为何随何的一句话,就能帮黥布做了决定:
黥布迫于项羽的威压,不敢明目张胆的背叛项羽,黥布深知项羽的背叛者的残忍。之所以黥布派出几千士兵支援项羽,正是因为对项羽的恐惧之心,害怕事后项羽怪罪自己。可为了保存实力,只能敷衍项羽。

另一方面因为刘邦给黥布开出了诱人的条件,使得黥布为之心动,黥布也很想站在刘邦那边,获得更多的利益。可一点站在刘邦一方,就等于背叛了项羽,以项羽的脾气一定会对黥布加以报复。
在这种犹豫不决的情况之下,随何担心黥布迫于项羽的威慑之下,不敢背叛项羽而投靠刘邦。因此直接找到项羽的使者,当面挑明,以此逼迫九江王黥布做出背叛的决定。
随何之所以敢直接挑明,正是因为黥布接见了随何,并进行了详谈。这事一但传到项羽耳中,不管黥布最终有没有背叛项羽,都已经在项羽那儿产生了隔阂。黥布已经有了背叛之心,项羽迟早也会收拾黥布的。

黥布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在随何的怂恿之下,被迫杀了项羽的使者,最终背叛了项羽。
黥布背叛项羽事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些事情,不管有没有背叛,一旦有了背叛之心,即便没做背叛也会被认为有异心。一旦有了异心,就等于背叛,迟早也会被收拾的。
作为领导一定要知道这一点,对于属下一旦有了异心,不管最终是否有做出背叛之事,他迟早也会背叛你,只是时间与利益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