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漢紀2:

楚國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緊督促黥布發兵援楚。隨何徑直闖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說:“九江王已經歸漢,楚國憑什麼能來徵調他的軍隊?”黥布聽了大喫一驚。這時楚國使者便起身要走。隨何乘勢勸黥布說:“事已至此,可以就殺掉楚使者,不要讓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漢王,與漢軍協力作戰。”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辦。”於是殺掉了楚國使者,趁機起兵攻打楚國。黥布爲保留實力而敷衍項羽:
黥布名義上是項羽的人,可黥布作爲九江王,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軍隊。黥布自然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在面對項羽要求出兵北上的時候,黥布爲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對項羽的要求大打折扣。只是派出幾千士兵,敷衍項羽,這讓項羽對黥布很不滿,這纔派使者前來九江督促黥布發兵增援。

黥布肯定不會願意,這對黥布來說沒有利益可圖,一旦黥布大量派兵前去支援項羽,項羽一定會讓黥布的軍隊在前面衝鋒。仗打好了,黥布的軍隊也就消耗的差不多了,長大的不好,黥布的軍隊也會被消耗的差不多。
在那個拳頭決定地位的時代,黥布不可能拼上自己的所有部隊前去支援項羽,誰都在保存自己的實力。因此從保留實力而言,黥布是不會大批量增兵支援項羽的。面對黥布的猶豫不決,爲何隨何的一句話,就能幫黥布做了決定:
黥布迫於項羽的威壓,不敢明目張膽的背叛項羽,黥布深知項羽的背叛者的殘忍。之所以黥布派出幾千士兵支援項羽,正是因爲對項羽的恐懼之心,害怕事後項羽怪罪自己。可爲了保存實力,只能敷衍項羽。

另一方面因爲劉邦給黥布開出了誘人的條件,使得黥布爲之心動,黥布也很想站在劉邦那邊,獲得更多的利益。可一點站在劉邦一方,就等於背叛了項羽,以項羽的脾氣一定會對黥布加以報復。
在這種猶豫不決的情況之下,隨何擔心黥布迫於項羽的威懾之下,不敢背叛項羽而投靠劉邦。因此直接找到項羽的使者,當面挑明,以此逼迫九江王黥布做出背叛的決定。
隨何之所以敢直接挑明,正是因爲黥布接見了隨何,並進行了詳談。這事一但傳到項羽耳中,不管黥布最終有沒有背叛項羽,都已經在項羽那兒產生了隔閡。黥布已經有了背叛之心,項羽遲早也會收拾黥布的。

黥布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在隨何的慫恿之下,被迫殺了項羽的使者,最終背叛了項羽。
黥布背叛項羽事件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些事情,不管有沒有背叛,一旦有了背叛之心,即便沒做背叛也會被認爲有異心。一旦有了異心,就等於背叛,遲早也會被收拾的。
作爲領導一定要知道這一點,對於屬下一旦有了異心,不管最終是否有做出背叛之事,他遲早也會背叛你,只是時間與利益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