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藉什麼讓一朝百姓安居樂業?他的身世爲何會成爲坊間八卦被議論至今?他的手下有多少名臣名將 ?今天李夫子就和大家聊聊古裝熱播劇《清平樂》,和您聊聊是誰在北宋創造了一片清明盛世、太平天下?

話說在北宋仁宗年間,有一天晚上,皇宮大殿外邊傳來了一陣陣絲竹歌舞的聲音,宋仁宗:“這是哪裏傳來的聲音?”侍從:“回官家,這是外面的酒樓,他們家生意好的很,幾乎每天晚上都有百姓在那裏宴飲。”宋仁宗:“百姓們歌舞昇平,這是好事。”侍從:“外面百姓們這麼熱鬧,可咱宮裏反而冷冷清清的。”宋仁宗:“是啊。不過你知道嗎?正是因爲宮裏冷清,百姓們才能這麼快樂。要是朕也這樣夜夜笙歌的,恐怕就聽不到民間的歡聲笑語了。”

這個小故事不過是宋仁宗仁愛百姓、勵精圖治的一個小側面。這位千古第一仁君,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士大夫們心中最理想的皇帝了。這位皇帝身上到底有什麼魅力能讓他這麼受歡迎?爲什麼說宋仁宗是士大夫們最喜歡的皇帝類型?他究竟是一位守成之君,還是一位銳意改革的君主?爲什麼有人說他賢明仁厚,也有人說他其實是毫無能力?今天李夫子和您聊聊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趙禎的故事。

最受士大夫歡迎的宋仁宗

最近有一部熱播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說的就是宋仁宗一生的故事。在大部分人的眼裏,宋仁宗其實是一位沒什麼存在感的皇帝,他政績平平,一生沒犯過什麼大錯,但也沒立下過什麼大功。雖然描寫這一段時間的文學作品有不少,像《包青天》、《楊家將》、《大英雄狄青》等等,然而在這麼多的大IP的背後,宋仁宗卻像是一塊毫無感情的背景板,連出場的戲份都少得可憐,就連在關乎於他自身身世的《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裏,他也只是給包拯當了一個配角。

不過您知道嗎?這麼一位存在感超低的皇帝,卻特別受士大夫們的歡迎。要是讓他們排出一個史上最受歡迎皇帝排行榜,仁宗的粉絲們肯定能把他送進前五。宋仁宗到底有什麼個人魅力呢?大家可能對宋仁宗的施政措施不太清楚,但是大家一定聽說過《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宋仁宗的生母不是劉太后,而是一位地位不怎麼高的嬪妃李氏。雖然在故事的末尾裏是被迎接回皇宮,享受到了皇帝母親應有的待遇,然而在真正的歷史中,宋仁宗是一直到生母、養母都去世後才知道自己身世的,沒能在母親活着的時候盡孝道,也成爲了宋仁宗一輩子的遺憾。也正是在養母劉太后去世之後,宋仁宗終於掌握了國家大權,開始不動聲色的推行他的仁政。

宋仁宗對待士大夫的仁厚

想要當一個仁愛的皇帝,首先就要對手底下的士大夫們好一點。大宋的國家公務員待遇好、工資高,這咱們都知道,而要說他們最幸福的時候,無疑是在宋仁宗時期了,不僅物質待遇高,精神上也很享受,因爲皇帝太尊重他們了。大家可能也在電視劇裏看到過,臺諫官因爲不滿意宋仁宗廢掉郭皇后,甚至敢哐哐砸門高喊着要和皇帝當面辯論,而且還有比這更過分的,就拿大名鼎鼎的包拯來舉個例子吧。有一回張貴妃想給自己的伯父張堯佐求個宣徽使的官職,也就是類似皇家總管的職務。好不容易軟磨硬泡得到了宋仁宗的首肯。這一天臨上朝的時候,他還特意囑咐宋仁宗:“官家,您今天可別忘了宣徽史這事。”宋仁宗也滿口答應,然而朝堂上剛把任命一說,包拯就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宋仁宗一看,宣徽史不成,要不給個節度史?宋朝的節度史可和唐代的不同,基本上就是一個虛銜。仁宗本來覺得好歹也算是個皇家的親戚,給個風風光光的名頭總不過分。沒想到這次包拯更生氣了,說“本朝太祖太宗可都當過節度使,您怎麼能說這是個不管事的虛銜?而且就憑張堯佐他的工作能力,給他個什麼官職都嫌多。”包拯大概說的太激動,連塗抹濺到宋仁宗臉上都沒注意,可是宋仁宗居然一點都沒生氣,默默的放棄了任命。只是回到宮中和張貴妃發了一句牢騷,“你光知道過來要宣徽史,你不知道朝堂上還有一個包拯嗎?”

您聽聽,別說給包拯治罪了,宋仁宗當着他的面都沒生氣,皇帝脾氣也太好了。宋仁宗不僅對自己身邊的大臣十分優待,就連對士大夫的預備役都非常仁厚。在這方面他又有着怎樣的事蹟?有這麼一個小故事,據說當時四川有一位讀書人給成都太守獻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詩,“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這個“劍門”就是劍門關,可以說是四川和外界溝通的一條要道。而這句詩的意思就是說,咱們一把火把棧道給燒了,咱們雖然出不去,但是別人也進不來,您一看也能看出來了,這好像要攛掇成都太守自立爲王的意思。這可是要造反啊。當時這一句詩可把太守嚇了個半死,趕緊把老秀才綁了送到京城,還戰戰兢兢的表示,“這個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犯事的人給皇上您送過去了,我真的沒有造反的意思。”雖然成都太守在家等消息等的是心驚肉跳,可是宋仁宗知道之後卻一點都不生氣,反而說這有什麼大不了的,這老秀才又不是真的要造反,急於做官又當不上,寫首詩泄泄憤,怎麼好治他的罪呢?不如給他一個官做做,或許還會因爲有愧疚感而做的更好。

還有一個故事,是關於北宋大名鼎鼎的三蘇之一的蘇轍的。蘇轍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年紀不大,還是一個處世未深的愣頭青,他當時在試卷裏寫道,“我在路上聽人說,皇宮裏美女數以千計,每天就是歌舞宴飲、紙醉金迷,皇上是一點都不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們商量治國安邦的國家大事。”字裏行間把宋仁宗描寫成了一個只知道喫喝玩樂的大昏君。閱卷的考官們看見這學生這麼寫,可氣得不行。“這位同學,您就別管考試成績了,要不還是先去大牢裏冷靜一下吧。” 然而宋仁宗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卻哈哈一笑,“我既然開科取士,那就是要歡迎這樣敢於說話的人才嘛,蘇轍還是一個學生都敢這麼直言不諱,這肯定是國家需要的人才,應該特別獎賞纔是。”就這樣蘇轍反而成了當年的進士。

宋仁宗對待宮人的仁厚

舉了這麼多例子,足夠說明宋仁宗對士大夫沒有多好了吧?而且不僅是對官僚士大夫,他連對身邊侍奉的宮人們都是前所未有的仁厚。有一天,宋仁宗正在花園裏散步,還時不時的回頭看一眼,隨從們都很納悶,皇帝這是要幹嘛?可是宋仁宗一直都沒說,直到回到宮中,這才着急的和嬪妃說“渴壞了,趕緊拿水來”。這妃子也很奇怪,“您怎麼不讓隨從伺候茶水,還一路忍着渴?”宋仁宗這纔回答道:“他好幾次回頭,看見隨從們沒有準備水壺。他要是問了,或許就會有人因爲準備不周而受罰,就爲了一杯茶水,這也太不值當了。”

還有一天,宋仁宗喫飯的時候喫到了一粒沙子,他把沙子吐出來之後,連忙叮囑身邊的宮人:“我喫到沙子這事,千萬不要聲張出去,這可是死罪。”上到士大夫下到身邊侍奉的宮人,宋仁宗對待他們都十分仁厚,他對待百姓如何呢?可能有人說了,這皇帝對官員好,這不能說明問題,關鍵還得看對百姓們好不好?沒錯。想要當一個好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對百姓好。不得不說,在這方面宋仁宗的做法也是教科書式的,咱們現在提起帝王家,想象出來的都是極盡奢華、處處講究,然而宋仁宗卻是個例外,飲食起居各個方面都十分節儉,天天都想着怎麼給老百姓們省錢,他這個皇帝甚至因爲太接地氣而顯得有點摳門了。

宋仁宗對待百姓的仁厚

就說宋仁宗寢宮裏的被子,原來都是明黃色的,結果因爲用的太久,反覆清洗都洗成暗黃色的了。堂堂一朝皇帝就連衣服也大都是粗布的,這還要反覆洗了好幾次都捨不得扔。大概宮人們也沒見過這麼摳門的皇帝,甚至還有人在背後偷偷地笑話他。宋仁宗還禁止宮中奢華浪費,常常在宮廷裏開展光盤行動,宣揚粒粒皆辛苦。北宋有一本叫做《後山談叢》的小說,裏面記載了這樣一件事,說有一年秋天,有一位官員給皇帝進貢了一些蛤蜊,宮人們當天就烹飪好了,送到仁宗的餐桌上。然而宋仁宗喫飯的時候,一看見蛤蜊,第一反應不是嚐嚐有多美味,而是問起了蛤蜊的價格,宮人們回答:“回官家,這些蛤蜊一共28枚,每枚要1000錢,是好東西。”宋仁宗:“不喫了,朕不是常常告誡你們要勤儉節約嗎?現在一盤蛤蜊就要將近3萬錢,這樣朕怎麼喫的下?”

除了給老百姓們省錢之外,宋仁宗還很關心老百姓們怎麼賺錢。他取消了坊市之間的界限,讓人們自己家就能經營個小攤,還取消了晚上不許出門的宵禁制度,這纔有了咱們開篇中皇宮裏,天天晚上都能聽見外邊百姓們歌舞宴飲的聲音。如果有哪遭了災,宋仁宗也會愁得好幾天都喫不下飯,立刻派出大臣們視察情況,分發糧食、安置災民,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除此之外,宋仁宗還有哪些仁愛的表現呢?這樣一位千古仁君應該受到大家的一致讚美纔是,可是爲什麼還有人說宋仁宗毫無能力呢?成爲一個仁愛皇帝的第三步,對敵人也好!你沒看錯,宋仁宗對待敵人也很仁厚,有一回遼國的國君想要一幅宋仁宗的畫像,這個消息一傳到京城,那些官員們立刻就炸了鍋,好端端的他們要畫像幹嘛?萬一遼國有什麼密不外傳的巫術,給皇帝扎小人可怎麼辦?不過宋仁宗本人卻一點都不介意,他覺得平日裏對待遼國都挺寬厚的,他們肯定不會恩將仇報,不就是一幅畫像嗎?給他就給他了。其實人家遼國君想要畫像,也不是爲了給他施什麼巫術,純粹就是被宋仁宗的個人魅力給折服了。當仁宗畫像送到遼國的時候,國君親自列隊迎接,還跟身邊的大臣們說,我要是也出生在中原地區,肯定不會和這樣的人爭奪地盤的,能做他手下一名小吏,我也心甘情願。

千古第一仁君

說了這麼多宋仁宗的事蹟,大家也應該覺得“仁”這個字他當之無愧了。因此他在位期間,宋朝各個領域人才輩出,比如在政壇圈,就湧現出了好多大咖,而在科技圈仁宗年間出版了一本了不得的書,總結了數學、物理、天文、工程、技術等多個領域科研成果,這就是沈括的《夢溪筆談》。像沈括、蘇頌,這可都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而他們能在仁宗年間大放異彩,自然是和當時清明開放的社會環境分不開。而在經濟圈,仁宗朝不僅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張紙幣“交子”,民間商業也有了很大發展。文學上那就更不用多說了,像范仲淹、蘇軾、歐陽修……一個個那都是語文課本上背誦並且默寫全文的作者本人。而這些流傳千古的名人的背後,都離不開宋仁宗和他頒行國策的支持。

公元1063年,兢兢業業幹了40多年的宋仁宗去世了。根據史料記載,他駕崩的消息傳出之後,整個開封城裏哭聲不斷,百姓們自發地給仁宗焚燒紙錢,煙霧飄滿了城市上空,甚至遮擋住了日光。消息傳到了遼國,就連遼國的國君也是大喫一驚,抓着使臣的手嚎啕大哭,還給宋仁宗立了一個衣冠冢,藉此寄託哀思。不過也有人說了,宋仁宗這樣其實不是什麼仁厚之君,而是根本不能控制手下那幫大臣,他一輩子都沒什麼突出的功績,也沒爲大宋開拓疆土,甚至皇帝本人的存在感還沒有朝堂上的官員高。

的確宋仁宗在位42年,沒有什麼微服私訪,也不像太祖太宗那樣南征北戰,要不是爲了祭祖,他連踏出宮門都很少,就算是在宮裏,他還會處處小心自己的行爲是不是有什麼不妥?皇帝當的說難聽點有點憋屈,李夫子估計打死他也不敢唱一句“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然而卻也正是這樣的小心謹慎、束手束腳,讓他成爲了士大夫心中的理想皇帝,換來了千古第一仁君的稱號,更換來了一個百姓安居樂業的仁宗盛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