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除了某些特例,一般來說,誰的兵馬多誰就有底氣,因爲古代戰爭靠的是人口,只要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基本上就贏了。

既然如此,具備遠程攻擊的弓箭,爲什麼很少淬毒呢?就像荊軻刺秦王的那把匕首一樣,擦破點皮就能弄死一個,那麼一波劍雨下去,豈不成了收割機?

畢竟古代的冶煉技術一般,充其量護住士兵的要害,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大量裝備起全身覆蓋鐵甲的部隊!
如果再配合騎兵的機動性,哪怕敵衆我寡,只需帶上充足毒箭,拉開雙方距離進行襲擾,獲勝應該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爲什麼戰爭史上,沒有出現過這種狀況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點!

關於製毒,我國已有悠久歷史,但用的原材料,都是一些天然存在的東西,製作過程繁雜不說,最重要的是數量實在太過稀少,沒辦法大規模使用。
況且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古代的儲存技術有限,毒藥很容易過了保質期,讓淬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一根毒箭殺死一個敵人,聽起來是很狂霸酷炫拽,可一場大戰,箭矢用量起碼以萬爲單位,守城戰還好,弄幾個大桶灌滿毒藥,射箭之前蘸一點。但要是野戰呢?難道每名士兵配備一包毒藥?
這裏面的消耗,想必任何大國,都消耗不起,還不如把這些銀子,用來裝備更多的士兵!

除非死戰,一般而言受了傷的士兵,得要一兩個月的恢復期才能再次提起武器,重傷則需要更久。在這期間,他們需要喫喝拉撒吧?需要人照顧吧?這種消耗,是非常大的!所以把對方士兵弄個半死喪失戰鬥力,遠比直接弄死更划算!

古代打仗是很講究的,比如先秦時期開戰了,會提前跟你約好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多少人,就算打輸了追殺距離也是有明確規定的。儘管後來的戰爭加上了謀略,但還是要站在正義的角度上,講究個師出有名,比如農民起義是打暴君,地方造反是清君側。
而且,大多數戰爭屬於一家人內鬥,用毒箭下死手,違背了倫理道德,故而不允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