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法律援助中心業務科是一支旗幟鮮明的黨員隊伍,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正確的政治路線,堅定政治信仰,堅守政治紀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心中、抓在手上,以滿足受援羣衆法律需求爲工作目標,做到應援盡援。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的法律服務需求,業務科簡化工作流程,對涉及疫情的維權事項開闢綠色通道,組建疫情防控專項法律援助顧問團,爲企業和職工提供專項法律諮詢服務,依法服務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認真服務羣衆。(資料照片)

濟南市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設立的爲經濟困難羣衆和特殊當事人提供無償法律服務的機構,是維護弱勢羣體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道防線。作爲我市司法行政機關爲民服務的窗口,市法律援助中心業務科肩負着接待羣衆來訪、受理援助案件、指派援助律師、結案歸檔、監督回訪等工作,是戰鬥在法律援助工作一線的先鋒隊。近日,該科被山東省總工會授予“山東省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堅持政治引領,黨建先行

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爲統領,注重抓黨員幹部素質提升,有力推動了法律援助工作開展。把好政治方向的“總開關”。市法律援助中心業務科是一支旗幟鮮明的黨員隊伍,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堅持正確的政治路線,堅定政治信仰,堅守政治紀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心中、抓在手上,以滿足受援羣衆法律需求爲工作目標,做到應援盡援。打造政治理論的“學習班”。把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擺在重要位置,經常抓、抓日常,堅持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科室6名黨員堅持把學習強國作爲重要的學習平臺,3名同志的學習積分在局機關200多名黨員幹部中長期名列前十名,努力營造了科室人員善於學習的濃厚氛圍。成爲困難羣衆的“貼心人”。近年來,市法律援助中心統籌協調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打造“溫暖法援”惠民利民品牌。業務科年均指導、受理法律援助案件近萬件,接待羣衆法律諮詢6萬餘人次,挽回經濟損失4億元,爲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堅持服務大局,率先垂範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業務科主動作爲,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當好社區居民健康安全的“守門員”。積極下沉社區疫情防控服務一線,把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作爲檢驗黨員幹部的“試金石”。賈敏執勤時被電動車砸到,肋骨骨裂仍堅守一線;武波不畏風雨交加,要求提前換班上崗;武冬梅強忍腳踝舊傷疼痛,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充分體現了黨員幹部在服務疫情防控工作中堅忍不拔的信念和勇氣。啓動網絡申請法律援助的“安全線”。在疫情防控期間堅守工作崗位,確保法律援助“不打烊”。利用“法援在線”平臺推出無接觸式在線服務,在服務大廳首創現場視頻接待方式,實現申請法律援助服務“零接觸”,既方便羣衆申請,又安全高效快捷。做好依法推進復工復產的“踐行者”。針對疫情防控期間的法律服務需求,業務科簡化工作流程,對涉及疫情的維權事項開闢綠色通道,組建疫情防控專項法律援助顧問團,爲企業和職工提供專項法律諮詢服務,依法服務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

堅持創優爭先,真抓實幹

善於創新工作機制,勇於爭創一流業績,取得了顯著成效。健全工作機制。業務科負責統一管理全市100餘家法律援助工作機構,實行分類指導、分層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機制,確保爲困難羣體提供及時的法律援助服務。優化服務效能。推出“只跑一次”清單、“一小時辦結”和個人聲明制度等便民服務舉措,提速法律援助審批時限。積極採取“法律援助便民直通車”等方式,到項目建設工地開展“法援惠民生 關愛農民工”活動,爲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法律幫助。推動業務創新。研發“濟南法援在線”應用平臺,實現申請法律援助自助化、智能化。組織案件質量同行評估等技能比賽活動,加強案件質量評查和全程監督,實行一案一評和分級發放辦案補貼等制度,提高法律援助辦案質量。勇於創優爭先。業務科組織研發的“濟南法援在線”在司法部信息化大比武中榮獲一等獎,市法律援助中心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本報記者楊晨通訊員邢曉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