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打造城河共融的先行示範樣板。

今年4月28日,省委書記劉家義到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調研,掀開了先行區發展的歷史新篇章。在今年的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先行區建設全面破題起勢。爲加快自身發展,先行區今年將進一步學習領會新舊動能轉換和黃河戰略內涵,放大兩大戰略疊加優勢,優化提升總體規劃和生態環境,全力加快徵地拆遷和安置房建設,着力推進綠地國博城、中科新經濟科創園、數字經濟與智慧物流產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儘快形成產業支撐,積極佈局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領域,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爲新經濟發展提供國際化制度體系和生態,力爭儘早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助力省會揚起經濟龍頭。

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高點定位提升規劃

省委書記劉家義在先行區調研時指出,先行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試驗田”,無論是產業培育、城市佈局、生態治理等,都承載着濟南發展的未來,要舉全市之力推進。這在明確先行區未來發展定位的同時,也凸顯了先行區承載的使命擔當。

把握新定位、承擔新使命,都在呼喚新的擔當與作爲。“先行區作爲落實國家戰略的引爆區,要站在服從、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的最前沿,這要求我們以更加寬闊的視野,對標雄安新區、學習浦東新區,通過推動自身建設發展,發揮國家戰略疊加優勢、放大國家戰略效應。”不久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先行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國祥這樣表示。

在省會協同發展中一體化推進先行區建設,等於將其放在了省域發展的大盤中,這意味着先行區要做好北跨文章,以自身建設爲支撐,把黃河兩岸真正連起來,把省會經濟龍頭揚起來。

“必須把先行區規劃放在整個濟南總體規劃中統一考慮,深度研究建設理念、開發路徑等,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產城融合、綠色發展、安全保障、體制機制六方面,全面提升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引領性。”先行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圍繞融入國家戰略、對接省市發展、突出先行特色,先行區將加快提升完善總體規劃,目前正在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牽頭進行先行區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並行開展總體規劃提升和綠色城鄉發展兩項專題工作;同時,抓好國土空間利用、產業發展、綜合交通、黃河生態景觀4項專題規劃,力爭儘快拿出高水平規劃成果。

全面營造藍綠空間打造生態智慧城市

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先行區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把生態環境提升作爲今年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高水平實施黃河生態公園、中央公園等一批集生態、景觀和遊憩功能於一體的工程項目,讓生態成爲先行區的亮眼標識。根據不久前“出爐”的“綠色生態建設指標體系”,先行區提出要打造以水爲脈的生態韌性之城,其中水岸綠化率不低於80%,藍綠空間比例不低於70%,堅持“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公園”的規劃理念,佈局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口袋公園三級公園體系,300米見綠、500米入園、2000米進溼地,實現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50%,形成“開門見綠、步行入園”的城市意象,營造宜居宜業的生態空間。

先行區還要對標雄安新區,探索中國未來城市發展路徑,結合當前國家加大“新基建”投入機遇,先行區將高標準實施智慧城市頂層規劃設計,加快建設濟南黃河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及自動駕駛示範小鎮,探索運用“BIM+CIM”技術打造數字孿生城市系統,儘快形成一批智慧城市標杆示範項目,實現智慧賦能,提升城市能級。

聚焦六大重點園區培育高端主導產業

先行區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產業支撐。當前,先行區管委會已着手啓動產業規劃提升工作,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指出的“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產業發展標準,聚焦全省“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羣,圍繞全市十大千億級產業佈局,進一步研究先行區產業發展定位、產業體系、產業佈局和政策支持等,找準集聚新動能產業的攻堅方向。

同時,加快推進現有六大重點產業園區建設,發揮綠地、京東、中科院系列院所落地項目的引爆作用,推動高端會展、數字經濟、智慧物流、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新動能形成集聚效應。加大中科院等高端科研院所引進力度,積極爭取建設一批國家(省)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大科學裝置和公共服務平臺。

爲加快產業發展,重點圍繞崔寨南與都市陽臺兩大片區,加快徵遷、路網、綠化、市政公建配套,在完成拆遷村居85個、清理土地13800畝的基礎上,先行區今年將再拆遷45個村、清理土地10000畝,計劃到明年完成全部156個村居、12.5萬人口的拆遷任務,利用兩年時間實現核心區大橋、崔寨街道村莊清零,爲後續建設打開新空間;同時加快安置房建設和羣衆回遷速度,讓羣衆共享先行區建設發展成果。 (本報記者王寶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