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初政治形势复杂,宫廷和朝廷里到处都是暗流涌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很多的姬妾和子女都死于非命,而薄姬和刘恒因为深知凶险,与世无争,却得以前往代地就封,避开了权力中心的腥风血雨,保全了性命。刘恒有个舅舅叫薄昭,在刘恒没有成为皇帝以前一直是刘恒最大的助力支持和左膀右臂。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西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自刘恒执政时开端。其母为薄姬。
薄姬原本是秦末反秦诸侯魏王豹的姬妾,后来魏国被韩信和曹参攻灭,俘虏了魏国宗室人员,薄姬以俘虏的身份进入汉室,从事浆洗衣物的工作,不料无意中被刘邦看中,便入了刘邦的后宫。
虽然成了刘邦的姬妾,薄姬却并不受宠,入宫很久连刘邦的面都没有见到。刘邦还是在跟后宫的佳丽们相处时无意中听人提起薄姬,这才想起还有这么一个人。
刘邦怜悯薄姬的遭遇,想想确实是自己冷落了人家,没有做到雨露均沾,于是当夜便决定由薄姬侍寝。
据说在薄姬侍寝的前夜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一条龙在自己的身上盘旋,觉得这是一个吉兆。果然,这次侍寝之后,薄姬便有了身孕,而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汉文帝刘恒。
如果要问刘恒有什么鲜明的人物特点,小编觉得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争。
这种不争的态度,在刘恒的执政方式和处世方式两方面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不争的哲学想必是得益于其母亲的言传身教。
汉初政治形势复杂,宫廷和朝廷里到处都是暗流涌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很多的姬妾和子女都死于非命,而薄姬和刘恒因为深知凶险,与世无争,却得以前往代地就封,避开了权力中心的腥风血雨,保全了性命。
吕后去世后,诸吕势力覆灭,大臣们议立新帝,却发现王室成员几乎已被吕氏屠戮殆尽,只剩下就封的代王刘恒还活着。于是拥挤刘恒为帝。
本来,如果历史按照正常的发展进程,怎么着都轮不到刘恒来做皇帝,但正是因为其不争,反而做了皇帝。
不争的处世哲学在刘恒的执政方式上也得到了体现。
一般来说,新帝继位总是会有一些大动静的,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折腾一番怎么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呢?
但刘恒继位后,并没有什么雷厉风行的大动作,天下还是按照原来的剧本在前进。
政治上,继续坚持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朝中官吏也并没有什么大的调整,基本上都是原来的领导班子。
经济上,继续轻徭役,薄赋税,大力发展生产,体恤民力。
军事外交上,继承汉初的“和亲”政策,不轻启战端。
刘恒似乎从来没想过要做一个雄才大略的伟大帝王,只是老老实实地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点都不折腾。
可恰恰是因为刘恒的不折腾,汉朝的国力得以迅速发展,国家一片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开启了“文景之治”。
虽然刘恒是一个淡泊之人,但其毕竟是帝王,帝王必定有其冷酷的一面。
刘恒有个舅舅叫薄昭,在刘恒没有成为皇帝以前一直是刘恒最大的助力支持和左膀右臂。刘恒称帝后,薄昭就飘了,仗着国舅爷的身份欺男霸女,强占民田,结果被人举报了。
举报信送到刘恒御前,刘恒很是为难,自己的舅舅劳苦功高,对自己这个外孙更是掏心掏肺,杀他不忍心。可不杀又有违国法。思来想去,刘恒还是决定秉公执法,念在其功劳份上,免除刑罚,责令自裁。
这一来薄昭不干啊,我对你这么好,你为这点事就要我自杀?我就是不自杀!刘恒几次下诏,薄昭都拒不执行。最后刘恒也来了一手硬的,管你死没死,命人直接到薄昭府上治丧哭祭,薄昭无奈,还是只好自杀。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