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源易緣”從林黛玉胎裏帶的“慢性絕症”入手,審視黛玉的“靈魂之病”,爲黛玉、哥哥、喬任梁和身陷困頓的年輕人,找出一副治療精神困頓的藥方。比如林黛玉,紅學界一直流傳有黛玉的結局是“淚盡而亡”的說法,黛玉“還淚報恩”,用現代人的觀念解讀,讓人感覺很無厘頭:報恩的方式那麼多,用金錢報恩,以身相許。

照風月寶鑑:林黛玉的慢性絕症張國榮也有?《道德經》裏有解藥

“不管如何這個世界上每天都有人離去…既然離去,就讓他好好安息。”2016年9月,喬任梁的經紀公司發文證實,青年演員喬任梁離開人世,讓人扼腕嘆息,原因可能是抑鬱症。

和哥哥張國榮一樣,耀眼的明星,光明的前途,卻倒在心靈這個最隱祕的世界裏。

《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精神世界的崩潰,其本質是自己堅持的信念受到現實嚴重的打擊,無法接受自己,慢慢變成心魔,直至做出結束生命的舉動。

執着於一種信念,能夠成就不凡的事業,如哥哥,因爲執着,他演繹的角色讓人如癡如醉,震撼人心,但俗語常說,物極必反,執着同樣是精神世界的大敵。

比如林黛玉,紅學界一直流傳有黛玉的結局是“淚盡而亡”的說法,黛玉“還淚報恩”,用現代人的觀念解讀,讓人感覺很無厘頭:報恩的方式那麼多,用金錢報恩,以身相許……爲何黛玉這麼作,非要還什麼眼淚?

瑞士分析心理學創始人榮格說:“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清醒。”

《紅樓夢》的林黛玉,與其說是一個絕世美女,不如說她是一種精神和氣質的化身,是曹雪芹對美好精神內核的一種終極審視和釐清。

時代變遷,唯一不變的是人性。“源易緣”從林黛玉胎裏帶的“慢性絕症”入手,審視黛玉的“靈魂之病”,爲黛玉、哥哥、喬任梁和身陷困頓的年輕人,找出一副治療精神困頓的藥方。

一、性格決定命運:黛玉還淚,是慾望的執着和消耗

佛洛依德說:“性格決定命運。”

《紅樓夢》中三大主角寶黛釵都有病,林黛玉是胎裏帶來的“不足之症”,賈寶玉是“呆病”,薛寶釵是“熱症”。

他們得的這些病症,傳統醫書裏是沒有的,他們所謂的“病”,實際上是性格里的“缺陷”。那麼,林黛玉得的“不足之症”到底是什麼呢?要先從她的出身來看。

“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喫飲食時便喫藥。”

換句話說,林黛玉的病是從胎裏就有的。而林黛玉的前身絳珠草的憂愁是什麼呢?“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絳珠草一株。”

《竹枝詞》說:“三生石上舊精魂……此身雖異性長存。”林黛玉和神瑛侍者寶玉是有三生三世緣分的一對,因神瑛侍者對其有灌溉之恩,絳珠草便落草人間,用眼淚還債報恩。

用眼淚報恩,猛聽上去很仙很浪漫,但實際上黛玉可能並非是一個具象的人,而是美好純真的情感的一種化身。

你看曹翁寫寶釵:“臉若銀盆,眼如水杏”,都是實寫一個人,而黛玉的樣貌從來都很抽象:“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如果說寶釵是塵世的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黛玉則僅是寶玉的一個美好精神的託體。

黛玉還淚,每哭一次,是寶玉離理想國更遠一步,直到黛玉淚盡而亡,則是寶玉精神世界的崩潰和轟塌。

黛玉的悲劇,實際是對愛而不得的東西不肯放手,執着追求的悲劇:爲寶玉生,爲寶玉死,這種“癡”纔是林黛玉17歲就死亡的真正原因。

二、風月寶鑑:照見每個執迷人的“癡心”

紅樓夢裏有名的風月寶鑑鏡,照見的一是人慾望中的事物,二是事物的本質:賈瑞單相思王熙鳳,正面照,鏡中是美豔的鳳姐兒,背面照,卻是一具骷髏。

風月寶鑑鏡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爲他能照見人的慾望。那麼,林黛玉照看風月寶鑑鏡,鏡子的正反兩面都是什麼呢?

根據黛玉的“心病”,正面照,應該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賈寶玉,穿着喜服迎娶自己。而背面照,則是寶玉迎娶寶釵,或者抽身離去,爲求功名,出賣黛玉爲其前程鋪路。

只可惜,出生於靈河岸邊的黛玉,本性靈巧如仙,但因癡心所累,爲慾望牽絆,終致一生悲苦,以仙柳之資,做了一世糊塗人。

有神仙顏值的喬任梁,有顏,陽光,星途本來很光明,但在出事前,卻是一個長期失眠患者,甚至因爲抑鬱症,多次在劇組遲到,被導演發聲明嚴厲警告。

明星這碗飯,本來競爭壓力就很大,不紅時有生存壓力,紅了後又面臨勞動時間的擠壓。

同時期的藝人,張藝興在某綜藝節目昏倒,黃子韜機場昏倒,更有高以翔在錄製某綜藝節目時突然猝死。

在正常的工作壓力之外,作爲公衆人物,又多次遭遇了網絡暴力。

哥哥張國榮,死後受到粉絲的追捧,但生前,大衆對他也並不寬容,加上生活裏的不如意,追求完美的哥哥內心早已千瘡百孔,終於用縱身一躍,了結了這一生。

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被稱爲是神仙顏值,又是大型廣告公司的老總,金錢、地位、容貌都有,但卻離快樂很遠,在身患乳癌後,爲了美麗和心中的執念,執意不接受手術,讓美麗的生命早早凋零。

不可否認,林黛玉、哥哥、喬任梁、陳曉旭……他們在生活中並非是弱者,但都因爲心中非此不可的完美執念,讓自己的一生都沒有快樂,生生活成了悲劇。

老子《道德經·不尚賢》篇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爲盜;不見(xiàn)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

如果黛玉沒有執念,懂得緣來則就緣去則放,靈河岸邊的絳珠草,不會整日遊離於離恨天外,抑鬱纏綿,更不會下界還淚這麼悲慘;

哥哥如果能放棄對完美的追求,便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比如主持人金星,懂得接納自己,現在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好日子;

喬任梁爲了工作的壓力和網絡暴力,對自己逼迫太緊,走進抑鬱的怪圈裏無力自拔。人生一世,快樂的事很多,貴圈裏的工作壓太大,就做個普通人也不錯,逼迫自己太狠,反而看不到生活的寬度和美麗;

比如陳曉旭,上天已經把最美麗的容顏給了她,前半生美夠了,就是做手術,美麗有點殘缺也不會怎樣,而執着的愛美之心摧毀了人間最美的黛玉。

就在今天剛剛爆出,湖北一名男醫生,因爲家庭糾紛,帶着6歲的兒子縱身從樓上跳下,結束了兩條鮮活的生命……

常言道:“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在乎的東西,而這往往也成了自己的執念,如果能做到剋制執念,“無知無慾”,或許才能看到生命的精彩和厚度。

對於所有身陷困頓的人來說,記住一句話非常重要:人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別爲難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