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爲何將星不墜,成功迷惑住了司馬懿?看他遺言怎樣交待

陰陽此起彼伏,五行相生相剋,再厲害的神人,也有相同實力的對手。

歷史上,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絕對算得上一個厲害的知名大人物。他精通天文地理,不出隆中便能準確預測出將來三分天下的局勢,既有神鬼莫測的智慧,又有出神入化的謀略,既能憑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羣儒;又能在三軍陣前,憑着自己的口才,罵死了司徒王朗;又能草船借箭,在劉備被動落後的局勢下,成功避開了蜀漢江山。

但再怎麼厲害,諸葛亮仍然以“諸葛臥龍”爲己稱。何爲“臥龍”?就是“臥居”、“伏藏”着的一條龍。

從傳統文化《易經》64卦中的乾卦中,我們不難看出:乾卦動性剛健,自強不息,一卦出現了“六龍”。

分別是,初九爻,潛藏在深淵的“潛龍”;九二爻,伏藏在田野中的“見龍”;九三爻,一天到晚都處於謹慎恐懼中的“惕龍”;九四爻,準備跳躍騰飛的“躍龍”;九五爻,飛黃騰達、上天入地的“飛龍”;上九爻,飛的太高、退無可退的“亢龍”。

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卻只認爲自己是條“臥龍”,爲何他這麼自謙呢?

因爲,他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更懂得《易經》中最好一卦“地山謙卦”中的“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的易理。

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談到,諸葛亮在三國紛爭時期的對手,一是周瑜,二是司馬懿。

歷史上,稍遜諸葛亮一籌的周公瑾,兩人幾次鬥智鬥勇後,周瑜大敗,最後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三國演義》原著第57回,“柴桑口臥龍弔喪,耒陽縣鳳雛理事”一章節中,第三次遭遇諸葛亮的計策,周瑜連敗後又中了箭瘡,氣憤不過。

於是,他在乃聚東吳衆將中說:我不是不想盡忠報國,奈何天命絕我。你們要繼續忠心輔佐好吳主,共成大業。

說完昏絕之後,又徐徐醒來,仰天長嘆一聲:“既生瑜,何生亮?”最終去世,享年36歲。

“源易緣”注意到,諸葛亮雖然完勝周瑜,當他遇到第二個對手司馬懿時,才知道這個人是真不好對付。

司馬懿,字仲達,三國時期曹魏政權的主要謀略家、軍事家,更是西晉政權的奠基人。

在與諸葛亮的鬥法中,司馬懿屢出奇謀,善於抓住戰機,並善用奇策,曾逼得諸葛亮無奈擺下了“空城計”、“八卦陣”,也曾中了諸葛亮的妙計,被火燒博望坡,火熄上方谷,狼狽不堪不說,如果不是天降大雨相助,司馬懿差些丟了性命。

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交手,猶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其戰術和謀略雖然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但最終面對司馬懿的進逼,諸葛亮錯用馬謖,痛失街亭。又在上方谷用魏延誘惑司馬懿困於上方谷。

“谷口中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武侯妙計如能就,安得山河屬晉朝!”

令諸葛亮怎麼也沒有想到,千算萬算,天則一算,關鍵時候天降大雨,火不能着,使得司馬懿父子死裏逃生。諸葛亮發出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求的感嘆!

《三國演義》裏,當諸葛亮看到三臺星中,將星幽隱昏暗,搖搖欲墜時,知道自己命不長久,於是設下祈禳大法,步罡踏斗,向上天借命。

此時,堅守不出陣營的司馬懿,一天晚上在仰觀天文時,也觀察到了諸葛孔明有病將死之象,於是派出夏侯霸前往五丈原打探情況,準備乘亂攻擊蜀軍。

諸葛亮祈禳到第6天深夜,突然魏延進入陣中,將借命的主燈撲滅,使得祈禳大法功虧一簣,命不能保。

奇怪的是,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本是乘機擊敗蜀軍的一次大好時機,可是他卻錯失良機。

難道是司馬懿內心尊重佩服這位對手,認爲死者爲上,不忍心落井下手?還是司馬懿天文術有限,不確定諸葛亮這顆將星是否真的墜落?又或是司馬懿有其他的顧忌?

“源易緣”留心到,《三國演義》第104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喪膽一章節中,寫道:司馬懿夜觀天文,見一大星,赤色,光芒有角,自東北方流行西南方,墜於蜀營內,三投再起,隱隱有聲。

看到這些天象,司馬懿驚喜地說道:孔明死矣!隨即傳令追趕蜀軍。

然而,他剛出了寨門,心裏又生了疑慮,害怕孔明懂六丁六甲之法,詐死誘其出戰,只派了幾十個人繼續打探消息。

除了司馬懿的疑心過重外,諸葛亮死後,依然確保了蜀軍平安返回蜀地,這還要得益於諸葛亮遺言中的一番交待。

諸葛亮在臨終前,交待楊儀以下幾點:一是在他死後,不可發喪,確保軍中安靜如初;二是製作一個大龕,將他的屍身放置於此龕中,再在他的嘴裏放上7粒米,腳下放一盞燈,用他的陰魂相鎮,這樣可確保將星不墜;三是隻要軍中沒有舉哀,司馬懿又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不敢貿然行動。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易經》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