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到我們之前探討的,在古代往往是重文輕武的,但是就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大將軍這個職位了,它是不怕文官的,但其它的武官,可就不能這樣了,他們還是小心翼翼的,既怕君主,又忌憚文官,不過,這也是君主專制下的結果,作爲一個萬人敬仰的皇位,皇帝當然得多方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啦。我們深入一步就會發現,其實是皇帝是爲了自己的江山,因爲拿兵器的武官,權力大,掌握着國家軍事命脈,皇權很容易受到威脅。

大家好,我們的集散化小倉庫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在古代社會中,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但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下,皇帝永遠是最高地位的,每一個官職都是爲皇權而服務。從一開始官員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後來漸漸發展成等級森嚴職位之分,古有九品芝麻官之說,其爲最差,最好的莫過於一品官。現有文理不分家,古時也是一樣的,武官也有區別。古話有說: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其中就是說文官的思維邏輯與行事風格和當兵的有區別。在專制主義之下,拿筆的往往比拿武器的更喫香,拿筆的給君主想辦法,而拿武器的只能是跑腿了。
那麼爲什麼拿筆的會比拿兵器的更喫香呢?我們深入一步就會發現,其實是皇帝是爲了自己的江山,因爲拿兵器的武官,權力大,掌握着國家軍事命脈,皇權很容易受到威脅。於是,重文輕武就出現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完全符合時代背景,用文牽制武力,二者相互制約,循環利用,最後集中於爲皇權服務。但是,人都是有私心的,權力原本這麼大,卻被一個文縐縐的壓制,誰心裏都不爽,可是被安排了,爲了自己以後的發展,武官們往往是敢怒不敢言。那麼這時候,就像小編開頭題目說的那樣,還真有一個拿武器不怕拿筆的,當時的朝代是清代,而他的官位幾乎連九品都沒有,或者直接說是爲零官級。然而他卻是最牛逼的,他就是傳說的大將軍。
誠然,大將軍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霸氣,顧名思義,就是帶兵打仗的那個,那麼,爲什麼它這麼霸氣呢?原來,一般國家受到外敵侵略,這時候就要快速的有個人出來帶隊了,而這個霸氣的官職,就應運而生,一般是君主親自封的,所以他就比較有含金量一點,得到的羨慕不計其數,可謂是霸氣十足。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爲皇帝,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爲出征的將軍的。在現代社會中,公民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在古代,要求自然不會比現代低。首先,基本的是要對皇帝絕對無二心,要有超高膽識與智慧,其次,既然是帶兵打仗的,武功只會要求更高!但要找到符合這些條件的人,往往很少,宗法制的社會,血緣關係是最親的,而那時,多數將軍也是要與皇帝有關係纔可以得到任命。權力往往使人迷失自我,在塞外打仗,手中掌握着兵權,皇帝的臉色看與不看全在一瞬間。所以,忠心很重要。君主挑選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能夠勝任的,必定是經過嚴格考驗的人,或出兵前名氣大的,或出兵後流芳百世的,特定的環境造就不同的人物。
我們不說晚清,就談談清朝前期,你們知道有哪個大將軍比較出名嗎?沒錯,他就是多爾袞,他出名到皇帝都親自給他一個封號。除了他,還有其他出名的,比如後來也有好多位,他們的官職也很重要,很多是親王之類的,他們都與皇帝關係密切。他們準備帶兵打仗時,皇帝會給他們先通知,頒一道聖旨,給個光榮的稱號,讓他們未出發前就感受到皇帝的重視。然後就是按規定出發,直至勝利後纔可回來。
皇帝是怎麼知道前線的消息呢?這時候,通訊兵就出現了,他們是君主與前線戰事聯繫的紐帶。霸氣十足的將士,在外殺敵,保衛家園,他們得到百姓的愛戴,得到君主的重視,從他們身爲這個職位開始,就註定是光榮的,無論成功與失敗,他們都是最厲害的。就是因爲這樣,身爲大將軍,身上的責任與權力之大,加上常年在外打仗,文官都不敢怎麼招惹他們。
成功者往往是光榮的。古時的大將軍,在成功得到了名與利後,而對於這個職位,就會被撤銷。所以說,這個權力大的職位是短暫的。但畢竟是爲國家出生入死的人,自然官職也會得到升任了。回到我們之前探討的,在古代往往是重文輕武的,但是就有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大將軍這個職位了,它是不怕文官的,但其它的武官,可就不能這樣了,他們還是小心翼翼的,既怕君主,又忌憚文官,不過,這也是君主專制下的結果,作爲一個萬人敬仰的皇位,皇帝當然得多方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啦。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