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文。宋鹹淳九年、元至元十年(1273年)正月,準備就緒的元軍依大將阿里海牙之策,開始對襄陽最爲倚重的姊妹城——樊城發動總攻。元軍先派遣擅於泅渡的勇士攜大刀巨斧浮水而進,斬斷襄樊之間的浮橋,割斷二城聯繫。同時又派大將隋世昌率一支水軍乘風燒燬了停泊在漢水岸邊的宋軍戰船一百餘艘,封鎖了由襄陽入漢水的各處水道,斷絕了襄陽宋軍救援樊城的可能。襄陽宋軍雖明白樊城危在旦夕,卻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友軍遭難,而自己則無能爲力。

01

如潮而上

一切準備就緒,元軍總帥阿術不再猶豫,當即下達攻擊命令。只見早已架設完畢的十餘座回回炮對着樊城展開轟擊,斗大的砲石砸在城牆上,其聲如雷,瞬間就將牆壁打得千瘡百孔。宋軍大懼,紛紛抱頭鼠竄,而元軍諸路兵馬則在震天動地的喊殺聲中,如潮水般湧向城頭。

儘管元軍攻勢一浪高過一浪,但宋軍在最初的驚慌過後,也都豁出命來拼死抵抗。守將牛富帶領官兵們視死如歸沉着應戰,殺傷元軍無數。帶頭當先攻城的元將李庭、張弘範、劉國寶、隋世昌等均被擊傷,元軍被迫一次次暫停攻擊,重新調整部署。牛富率樊城軍民堅守五年有餘,與大家同甘共苦,頗受城中軍民的愛戴。此番他抱定與城共亡之念,在城頭上往來衝殺,連斬登城元軍數十人,所向披靡。宋軍將士見主將如此,無不以一當百,捨命搏鬥。然而,樊城到底陷入絕境,守軍越打越少,再加上回回炮晝夜轟擊,牛富就算渾身是鐵,又能打得多少釘?

02

樊城陷落

正月初九,經過多日的猛攻後,元軍發現城南宋軍的抵抗已經十分微弱,遂調集精兵猛攻南門。元軍在回回炮強大火力的掩護下,幾經攻擊終於粉碎了城南宋軍的所有抵抗,殺進城中。不久後,樊城東北面在幾度易手之後也被攻破,元軍遂如同決堤的洪水一樣湧入城內。

此時,城內守軍僅餘百人,且大半帶傷,牛富更是身被十餘創,血染袍鎧。但即便如此,他們沒有一個人屈膝投降。牛富帶領大家依託城內每一間屋、每一面牆和元軍展開巷戰,打得極其慘烈,元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相當的代價。牛富因傷勢過重,行走困難,便暗伏於一座民宅中,擊殺進屋的元軍。元軍連損數人,不敢進屋,只能將屋子團團包圍,並喊話勸牛富投降。牛富見大勢已去,不願被俘受辱,便用頭撞擊屋內支柱。可是由於重傷在身使不上勁,他連撞數下也沒有斷氣,遂投火自焚。部將王福見此情景,感嘆道:“將軍死於國事,吾豈宜獨生!”(《續資治通鑑》)亦投火而死,其餘宋軍將士或陣亡、或自殺,全部壯烈殉國,無一人生還。宋廷聞訊後,追贈牛富爲靜江軍節度使,諡“忠烈”,爲其立廟祭祀之。

元軍破城後,因惱怒於宋軍的頑強抵抗致使部隊遭受重大傷亡,遂將滿腔怒火發泄到城內倖存的百姓身上,展開了血腥的屠殺。樊城內外血流成河、浮屍遍野,變成了人間地獄。

樊城的陷落,使襄陽失去了脣齒相依的最後依靠。於是元軍馬上調轉槍口,準備對襄陽發起最後一擊。

03

孤城欲墜

經五年多的圍困,襄陽城外圍的所有宋軍據點早就被元軍一一拔除,四面八方的救援道路也被元軍看得死死地,加上樊城陷落,此時的襄陽已是孤城一座,任何轉危爲安的希望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即便呂文煥仍然苦苦堅守,但他很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一場註定要失敗的戰鬥,故而其內心甚是淒涼。

樊城失守後,呂文煥更加絕望,他每次上城巡查防務時,都會忍不住號啕大哭,以至於不得不借助部將的攙扶才能下城。有人建議催促朝廷急發救兵,襄陽或許可救。但在臨安的朝堂之上,賈似道卻只知道拿着呂文煥的求救信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勢。每當他表示自己要親自率軍去解襄陽之圍時,那些對其想法心知肚明的黨羽便會立即上疏,說國不可一日無太師,太師不可親赴險地。而毫無主見的宋度宗本來也不願意師相離自己而去,於是便就坡下驢接受羣臣的奏請,詔令賈似道不可離京。就這樣,呂文煥雖每日連發十數封告急文書,也只能是望穿秋水而無濟於事。

在這種情況下,坐困孤城的襄陽守軍士氣全無。元軍又利用回回炮晝夜轟擊,把襄陽城牆打了個稀巴爛,更令宋軍意志幾近崩潰。呂文煥帳下將領田世英、曹彪等人知襄陽失陷在即,遂連夜縋城而出,向元軍投降,致使城內更加人心惶惶。

這時候的呂文煥,內心十分矛盾。一方面,他呂家久食宋祿,在南宋位高權重,兄弟子侄皆掌兵權。因此,他們有義務爲保衛大宋的江山社稷而肝腦塗地。但另一方面,自己被敵人團團包圍,而朝廷卻對他的求救置之不理,這樣下去除了城破身死,還有別的出路嗎?所以,呂文煥深感自己已被朝廷所拋棄。但身爲大宋臣子,他又不願意、也不甘心向夷狄卑躬屈膝,從而使自己的後半生都被“貳臣”的惡名所籠罩。之前,劉整曾經親臨城下勸降呂文煥,令其心中糾結了許久。但他因爲還寄希望於援軍來救,故而回絕了劉整,並讓守軍發弩攻擊,射中了劉整。所幸劉整身穿重甲,箭矢沒有貫穿,這才撿回一條命。可眼下,呂文煥看到這麼多跟着自己刀頭舔血的兄弟都投降了,他不禁慨嘆自己的出路又在何方?

面對襄陽已成盤中之餐的大好局面,劉整主張立即發兵攻城。但阿里海牙卻認爲部隊剛剛攻克樊城,損耗較大,不宜馬上投入又一場血戰之中。況且呂文煥乃南宋大將,又深知宋軍虛實,若能對其曉以利害,勸其開城投降,不僅襄陽可不戰而下,對日後滅宋也很是有利。那麼,面對二人的分歧,作爲元軍總帥的阿術又將如何選擇?襄陽城及城內軍民的最終命運又將如何?我們所熟知的大俠郭靖義守襄陽的故事,又是否存在歷史原型——敬請關注對決襄陽之大結局:拔旗易幟。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林森 製作:喫硬盤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