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所撰《世說新語》,又名《世說》,載錄有諸多東漢後期至魏晉間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卷十九,曰《賢媛》。

賢媛,多指德行可嘉、才智過人、品貌出衆的女子。此卷中有數位老媽,或深明大義,或風趣幽默,或剛強正直,其言其行讀來頗令人感佩,感動。

01

狗鼠不食汝餘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身染沉痾,逝世於洛陽。

早就惦記老爹相位的曹丕,急顛顛從鄴城趕來,繼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爲延康元年。幾乎與此同時,還做出了一件令後世詬病的醜事——

將老爹的一衆宮人,悉數承繼,留作己用。

就事論事,曹丕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復通西域,繁榮建安文學,開文學批評風氣,正經事沒少幹,但私德着實不咋的。

一轉眼,到了黃初七年(公元226年)。初夏時節,曹丕病重臥榻,老媽卞皇后前去探視。

卞皇后,琅琊郡人,出身倡家,即漢代專門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家庭,曹操正妻。

前腳進門,環顧四周。嘿,值班的,侍奉的,端茶倒水的,一個個皆是熟面孔,當年老公的寵愛們。

“你們啥時過來的?”卞皇后問。

“正伏魄時過。”宮人們答。

伏魄,舊時指人之將死,拿其平時所穿衣服到門外招魂,讓魂魄歸位,亦叫復魄。而宮人的話中之意是,先主曹操身處彌留之境,一息尚存,兒子曹丕就將她們照單全收,統統劃拉進了手。

卞皇后聽罷,掉身便走,邊走邊咬牙罵道:“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

連狗鼠都不稀得喫你剩下的東西,你個龜兒子真特麼該死。

狗鼠不食汝餘,同“狗豬不食其餘”,形容人品極端卑陋,禽獸不如。老媽能這般罵子,可見真是恨到了家。

事實也是,卞皇后言出必行,說到做到,直至文帝去世,也沒去哭吊。

02

窮人乍富,腆胸疊肚

秦朝末年,東陽縣書吏陳嬰,在鄉里之中頗有名望。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陽城人陳涉聯合吳廣,於大澤鄉揭竿起事。東陽人也跟着湊熱鬧,呼啦啦圍攻縣衙,誅殺縣令,並極力擁護陳嬰當帶頭老大。

當還是不當?陳嬰正自猶豫,卻聽陳母悠悠開了口,語氣非常堅決乾脆:

“不可!自我爲汝家婦,少見貧賤,一旦富貴,不祥。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

翻譯成白話,陳母是這樣說的:“兒子啊,自從老孃嫁進這個門,你們陳家就冷竈清鍋,窮得叮噹響。暴得富貴,非常不吉利,娘覺得,倒不如把軍隊交給別人。事成了,能得些好處;失敗了,自也有人頂缸背鍋,承擔災禍。”

細細咂摸,陳母說得還真有些道理。

正所謂,禍者福之所倚,福者禍之所伏。老子說的。

窮人乍富,腆胸疊肚。老百姓說的。

很多人都這樣,一旦富貴加身,就很容易飄飄然找不到北。當北都找不到的時候,也便離完蛋不遠了。

03

謀取小利失大道

東晉名將陶侃,出身貧寒。年輕時做監管魚梁(在水中築起的捕魚的堤壩)的小吏,曾給老媽送過一罐醃魚,以表孝心。

不料,老媽原封未動,又將醃魚交由來人帶還,且回信一封:“汝爲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你呀,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官兒,都沒村長鎮長大呢,就敢拿公家的東西送給我。這不只沒有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慮。

啥憂慮呢?若謀小利,便失大道;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

讀罷母信,陶侃感觸良多,遂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終出人頭地,官至侍中、太尉、都督八州諸軍事,封長沙郡公。

咸和九年,陶侃病逝,晉成帝下詔追贈其爲大司馬,賜諡號“桓”,以太牢禮(牛羊豕三牲大禮)祭祀。

04

趙母嫁女奇葩說

某地某日,趙母嫁女。

吉時一到,女兒出門。老媽再三叮囑道:“慎勿爲好。”

閨女啊,一定要記住,儘量不要去做好事啊。

餘嘉錫在《世說新語箋疏》註解,“……斤斤於爲善之名,以招人之妒嫉,而非禁之使不爲善也。”

古人認爲,做好事會招致嫉妒,因爲誰都不喜歡別人超過自己。

“既然不能做好事,那我就做壞事唄。”女兒回道。

老媽一聽,正色道:“好尚不可爲,其況惡乎?”

好事尚且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聽聽,這趙母分明就是個超級辯才,不穿越來參加《奇葩說》,還真有些可惜了。

05

王母相人不走眼

西晉初年,太原郡晉陽縣人王渾的媳婦鍾氏,生下一有貌有品的女兒。漸至婚配之齡,長兄王武子結交一兵哥,有型有塊,便想讓妹妹嫁給他。

王母聽罷,要求先替女兒相他一相。王武子依言安排,囑咐兵哥換了衣裝,混於平民百姓之中,讓老媽在帷幕裏暗中觀察他。

相罷,老媽說,那個穿啥衣服,長啥模樣的小夥,就是你給妹子挑的人吧?

好眼力。王武子不由咋舌:對,就是他。

老媽搖頭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長年,不得申其才用。觀其形骨,必不壽,不可與婚。”

意思是說,這人瞅着是有點才能,但門第太過寒微。如不高壽,來不及發揮就掛了。再看他的相貌,嘴小脣薄蛇精臉,印堂發暗眉雜亂,一準兒不長壽。這門親事,不結也罷。

事實也是,沒多久,那兵哥便不幸嗚呼。

都言薑是老的辣,醋是陳的酸,老媽斷人,果真沒走眼。

06

大義老媽感天地

三國時期,冀州清河郡人王經,少時家貧,困頓拮据。後得同鄉賞識,被提拔任命爲郡守。

老媽說:“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物太過不祥,可以止矣。”

兒啊,你是農家子弟,今兒個已做到了二千石的官。事太過則不祥,行了,到此爲止吧。

王經沒聽,繼續往上捯飭,一路坐上了尚書的位子。

及至甘露五年,魏帝曹髦因相國司馬昭權傾朝野,隻手遮天,便暗中召集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和尚書王經,意欲組團幹掉司馬昭。豈料,王沈和王業掉屁股就告了密。而王經不齒爲伍,自然遭到清算,還連帶老媽一同遇害。

被抓前,王經哭着對老媽說:“不聽老人言,喫虧在眼前。兒知錯了。”

誰料,老媽竟全無愁態憂容,呵呵笑道:“爲子則孝,爲臣則忠;有孝有忠,何負吾邪!”

身爲人子,能孝順爹媽;身爲人臣,能忠心不貳。你有孝有忠,沒啥對不起老媽的。人活一世,誰能不死?黃泉路上,媽陪你走。

識大體,知大義,無懼無畏,妥妥的親媽一枚。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刺蝟 製作:喫硬盤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