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5月,阿里聯合銀泰、復星、富春投資以及順豐和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物流行業的頭部公司成立菜鳥。然而,話雖如此,但我們從阿里聯手菜鳥向中通快遞投以及又以46.6億元的價格收購申通快遞14.6%的股份,再加上參與投資百世物流、圓通速遞等行爲不難看出,物流行業已成爲阿里繼新零售之後最捨得花錢的投資領域。

原標題:豐巢還在漲價,菜鳥繼續免費,順豐第二次叫板阿里又沒成功!

文/華商韜略 Bonnie

曾經,中國只有2個快遞公司,那就是順豐和阿里。

而當阿里參股“三通一達”(中通、申通、圓通、韻達)後,中國也有兩家快遞,順豐和阿里菜鳥系。

這是快遞界蘋果和安卓的較量。

馬雲說:阿里巴巴和菜鳥網絡要投資上千億元,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並實現“國內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而故事的開頭,卻始於一場針鋒相對的戰事。

儘管事件已經過去3年,但人們對於這場“戰事”依舊記憶深刻。

2017年,順豐和菜鳥上槓上了。

彼時6月1日,菜鳥網絡官微發出一則“菜鳥關於順豐暫停物流數據接口”的聲明,表示:順豐主動關閉了豐巢自提櫃和淘寶平臺物流數據信息回傳。

隨後,順豐回應:菜鳥以安全爲由單方面切斷豐巢的信息接口,並指責菜鳥索要豐巢的所有包裹信息(包括非淘系訂單),認爲菜鳥有意讓其從騰訊雲切換至阿里雲。

經過一天的發酵,兩家的“鬥爭”演變成了一場互聯網圈的戰隊“狂歡”。京東、網易、騰訊甚至是美團外賣、優信紛紛以行動表示對順豐的支持;而EMS、蘇寧、易果生鮮、全峯、國通、圓通等企業則齊發聲明,選擇了站隊菜鳥陣營。

最終這場“戰爭”以國家郵政局的兩次出手發聲而終止。

但順豐和菜鳥之間的恩怨卻沒有真正的了結,以至於在順豐旗下的豐巢發佈“延時收費”時,菜鳥第一時間表示,其旗下的菜鳥驛站服務不會對消費者收費,無論存放多久,都會免費妥善保管,這項政策持續不變。

但從近期的結果來看,以豐巢掀起的第二次與阿里叫板的行動,順豐還是敗了。

【決戰最後一公里】

一位菜鳥驛站的經營者表示,最近幾天,他明顯感受到了業務量的增長。從剛開始的幾十個,增加到上百個,目前每天進站的包裹量已經上升了約15%。

菜鳥驛站是除了快遞櫃之外,另一種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的方法。

與快遞櫃相比,菜鳥驛站輸掉了便捷性和隨時取件的便捷性,但其也有自己的優勢,如大件快遞方便存放、盈利方式更加多樣等。

不同於快遞櫃又需要租金又需要維護,菜鳥驛站採用零加盟費模式,在門面租金以外,開設站點的成本不過萬元。據瞭解,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小區的具體情形,驛站平臺還提供團購、洗衣、回收等多種增收方式。

據菜鳥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超100萬人申請加入菜鳥驛站。

當然,快遞櫃也是菜鳥不能落下的。2018年,菜鳥就開始鋪設起了自己的快遞櫃,和菜鳥驛站打起了配合。在快遞櫃興起的這幾年裏,菜鳥驛站雖然走得並不快,但其實也一直沒落下腳步,“快遞最後一公里”的決戰依舊在繼續。

在末端服務這個市場上,角逐依然激烈。但菜鳥的野心當然不僅僅只在最後一公里。

【背靠阿里的菜鳥,財大氣粗】

2013年5月,阿里聯合銀泰、復星、富春投資以及順豐和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物流行業的頭部公司成立菜鳥。其五大戰略發展方向爲,快遞、倉配、跨境、農村、驛站。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增資菜鳥53億元,持有菜鳥股權比例從47%增至51%;2018年,張勇親自擔任菜鳥董事長;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再次領銜並完成對菜鳥的新一輪增資。

此輪交易中,阿里通過增資和購買老股的方式,投入人民幣233億元(約合33億美元),其對菜鳥的持股比例也從約51%增至約63%。

阿里逐漸控股菜鳥,而順豐在菜鳥中早已消失,就像“三通一達”從豐巢消失那樣,靜悄悄的。

作爲第三方物流服務平臺,成立之初,馬雲就明確菜鳥是做物流網絡、物流平臺:菜鳥網絡不是一家快遞公司,沒有一個快遞員。

平臺定位讓原先各自爲政、單打獨鬥的快遞公司第一次有了共同目標,它們與菜鳥是合作而非競爭關係,各自在技術平臺調動下協同作戰,從此進入精細化經營時代,全行業運力開始大幅提高,與快遞廠商是合作而非競爭關係。

然而,話雖如此,但我們從阿里聯手菜鳥向中通快遞投以及又以46.6億元的價格收購申通快遞14.6%的股份,再加上參與投資百世物流、圓通速遞等行爲不難看出,物流行業已成爲阿里繼新零售之後最捨得花錢的投資領域。

在中國電商快遞件佔據絕對多數的情況下,這筆投資很有必要。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曾表示,從2008年開始,阿里用時11年完成了對‘三通一達’的全部入股,且全部是戰略合作。

菜鳥網絡的目標是要在全球範圍內構件全新的“第四方物流”平臺,統籌衆多的第三方服務,爲消費者和業界提供更多維的服務。

除此之外,菜鳥不斷投資構建起“倉、幹、配”等物流生態體系,強化與合作伙伴的關係,不斷推動物流行業效率提升。

據悉,阿里巴巴內部在倉儲物流領域有「天網」和「地網」之分。菜鳥網絡被稱爲「地網」,主要內容包括網絡運營,包括拿地、建倉、搭建合作團隊,承擔着物流底盤重要角色。

根據菜鳥網絡官網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已經覆蓋全球國家地區數224個,接入快遞員超300萬。

阿里對物流的野心,人盡皆知。

物流是繼電商、金融、雲計算後的又一個國家級的基礎設施建設機會。

2009年,頒佈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已經將物流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2017年2月13日,國家郵政局規劃打造“快遞航母”,到2020年形成3家~4家年業務量超百億件或年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快遞企業集團,培育2個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知名快遞品牌。

如今已經2020年中,作爲國內物流的頭部企業,菜鳥、順豐、京東必定將競逐智慧物流大棋。

2014年,菜鳥推出電子面單,完成包裹數字化;在倉儲和分揀環節,自動流水線、機器人、物聯網等技術大面積應用,給提供商家普惠服務;在末端配送環節,菜鳥推出智能語音助手,幫助快遞員自動完成“派前電聯”、菜鳥驛站最後100米數字化解決方案。

作爲領先的智慧物流網絡平臺,菜鳥正成爲“新基建主力”,引領物流行業走向智慧化與智能化。

早在2018年,馬雲所描述的物流大目標就是:阿里巴巴和菜鳥網絡要投資上千億元,全力以赴建設國家智能物流骨幹網,並實現“國內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在馬雲看來,中國的社會物流總成本佔GDP的比重爲16%,發達國家只有8%,菜鳥的目標,是幫助中國把這一數字下降到5%。

整個物流業正在進入全面的數字化時代,物流行業終將走出單純依靠規模和價格的競爭,技術競爭將成爲關鍵。

因此,菜鳥勢必會和順豐、京東等物流巨頭產生摩擦和碰撞,未來這個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現在還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良性的競爭勢必會不斷推進行業的向前發展。

一一END一一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