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突出“從0到1”的原始創新,通過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加強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湧現出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下線等一批創新成果。科技部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爲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爲確保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並立足長遠,爲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做好謀篇佈局。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19日說,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達2.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GDP(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爲2.19%,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9.5%。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評估顯示,中國創新指數居世界第14位。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發佈會,王志剛在會上表示,中國整體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新進展。

王志剛介紹,過去一年,科技工作在支撐高質量發展、改善民生福祉、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

一是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加大基礎研究支持力度,突出“從0到1”的原始創新,通過實施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加強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湧現出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懸浮試驗樣車下線等一批創新成果。

二是科技創新爲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科技重大專項在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集成電路實現14納米工藝產業化,5G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全面推進。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成爲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載體,169個高新區生產總值達12萬億元,經濟總量佔全國1/10以上。全國高新技術企業達2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5.1萬家。

三是科技創新更加貼近生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成效明顯,數十萬名科技特派員領辦創辦1.15萬家企業。推進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關,新增18家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深入推進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爲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支撐。

四是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生態建設加快推進。近年來,科技部統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一批基礎性科技制度,打通科技、金融、產業和成果轉化的通道。通過破除“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斷完善,2019年全國技術交易額達2.2萬億,超過當年度全社會研發支出總額。

五是科技開放合作邁出新步伐。中國與主要國家進一步加強創新合作對話,圍繞氣候變化、清潔能源、生命健康等深化研發合作。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和技術轉移4項行動。把港澳地區打造成爲科技開放合作的樞紐,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推動澳門成爲國家創新體系對外連通的重要窗口和通道。

王志剛強調,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次重要檢驗。科技部會同12個部門組成科研攻關組,組織動員全國優勢力量開展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科研攻關格局,科技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取得積極成效。同時,科技部積極推動開展疫苗、藥物、檢測試劑等領域國際合作,及時分享中國抗疫科研成果,爲全球抗疫做出積極貢獻。

他表示,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的關鍵之年。科技部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爲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爲確保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並立足長遠,爲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做好謀篇佈局。(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