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說史

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戰國)韓非《韓非子·定法》

春秋,百家爭鳴。

戰國,紛爭不斷。

如果是春秋是諸子百家爭奇鬥豔的時期,那麼戰國就是法家逐漸被君主接受並推崇的過程。

諸子百家,真是100家嗎,其實並不止,根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先秦時期能叫出名字的學術派別,有近200家之多,在其後的《四庫全書總目》則記載,諸子百家,實則有千家,只不過最爲著名的就幾十家而已。

但最終發展成學派的也就12家,呂思勉先生曾在《先秦學術概論》寫到:故論先秦學術,實可分爲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小說、兵、醫十二家也。


那麼爲何春秋是諸子百家發展的黃金時期呢,因爲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時期,諸子百家能夠爭奇鬥豔,說白了,是因爲奴隸制度趨向解體。

維持社會穩定的奴隸制即將崩潰,各諸侯國君主就比較犯難了,因爲他們並不知道什麼樣的思想、什麼樣的學能說強大國家、能更好地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從一定程度而言,是君主的嘗試,造就了百家爭鳴的現狀

當然,最終形成派別的這12家學說裏,也並不是說都是爲了服務君主而誕生的,但它們的出現也是因爲有實際需要,如果要說出現最晚的當屬,法家。

因爲不到布衣力量開始膨脹的戰國時代,法家思想是不可能誕生,更不可能逐漸被君主接受而成爲治國思想的。


而最先在用法家思想變法強國的是魏國的魏文侯。

既然魏文侯強大了魏國,爲何又說魏國的衰落魏文侯也有原因呢?因爲他推崇法家的同時,又被儒家思想約束,可以說魏國成也魏文侯,敗也魏斯,因爲他爲子孫後代樹立了壞榜樣。

此事我們還得慢慢說。

魏文侯危則思變,開變法先河。魏文侯魏斯自從瓜分了晉國而成諸侯之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避免魏國的下場不會像晉國一樣,晉國的分裂是因爲卿大夫的權力過大,想要避免這種情況,必須得限制卿大夫的權力,確切的說是舊貴族的權力。

魏文侯發現舊貴族的權力並不能憑空被限制,想要實現,必須用好控制的人來制約舊貴族,什麼樣的人好控制呢,當然是布衣英才,於是在魏文侯統治時期,我們會看到大量的布衣活躍在政治舞臺上,如翟璜,樂羊,吳起等等。


另外,魏國處於四戰之地,魏文侯知道這種地理位置非常不利於國家的長期發展,在這一系列的因素下,魏文侯決定啓用具有法家思想的李悝進行變法。

魏文侯的這一變法,使得魏國稱霸了戰國初期的百餘年,整整兩代半人,魏國打遍天下無敵手,但也僅僅只是兩代半而已,和後來的秦國六七代君主堅定不移的變法相比,魏國還差得很遠。

魏文侯深受“禮”的束縛。魏文侯生活的年代是春秋戰國的過渡時期,這階段雖然禮崩樂壞,但禮還是深深影響着魏文侯,而主張以”禮“來治理國家正是儒家的思想,並不是說儒家思想不好,只是在諸侯並起的戰國時期,它並不適合治理國家罷了。

魏文侯被儒家思想束縛表現在什麼地方呢,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樂羊攻打中山國,你可能會說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其實有,因爲樂羊攻打中山時,喫了自己兒子的肉。


正是因爲這項瘋狂的舉動,讓魏文侯身邊的儒子們,開始瘋狂的詆譭樂羊,其中睹師贊說的”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誰不食“,

讓魏文侯心中的儒戰勝了法,從此不再信任樂羊,並且收回了他的兵權,《戰國策》記載:樂羊既罷中山,文侯賞其功而疑其心。

此外,戰功赫赫的吳起在魏文侯年代,也只做到了統軍大將,並未位列卿相,並且長期讓吳起駐紮在西河地區,這或許也是因爲吳起曾爲了求將而殺了妻子,和儒家的思想格格不入。

魏文侯爲子孫樹立的壞榜樣。關於魏國衰落,不少人把責任一股腦地扣在魏文侯的孫子魏惠王的頭上,因爲魏國在他的手上,從稱霸一時變成了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

其實魏文侯對於魏國的衰落也有責任,魏文侯雖變法強了魏國,但也扶持了舊貴族的發展,

因爲在人才濟濟的魏國不缺的就是布衣英才,而魏文侯最後的宰相人選是魏國宗室裏的魏成,或許這個魏成很有本事,但我想和李悝,吳起等人相比,還是有差距吧。


魏國的變法僅僅維持兩代半,是因爲舊貴族的勢力到了魏惠王時期膨脹到了極點,它顛覆了魏國原本任人唯賢的清明政治

你可能會說,那魏文侯時期的魏國爲何那麼強大呢,這是由於三晉剛分家,舊貴族實力並未成勢,而魏文侯卻親手栽了一棵扶持舊貴族的小苗,到了魏惠王時期它已經長成了不可被撼動的大樹,最終拖垮了魏國。

飛魚說:爲何說魏國成也魏文侯,敗也魏斯?因爲他爲子孫後代樹立了壞榜樣,如果不是魏文侯立了魏成爲宰相,那麼舊貴族的勢力很可能就會一蹶不振,從而使封建官僚體系真正的代替貴族特權政治。

在這種政治下,魏國接下來出現的那些不世出的大才(如商鞅,張儀等),或許不會紛紛逃魏入秦,自己的國家能選賢任能,能讓自己實現價值,又何必歷盡千辛去往他國謀發展呢?


可惜的是,經過兩代半發展而成勢的貴族政治,不僅爲這些人才關上了大門,而且也斷送了魏國繼續強大稱霸的希望。

所以從政制度上來看,魏國的衰落魏文侯也有原因,他推崇法家的同時,又被儒家思想約束,這也就導致了魏國在變法上的侷限性,也正是因爲這種侷限性,讓魏國率先強大而無後繼之力,反觀秦國則是堅定不移的貫徹適應時代發展的法家思想,這也是秦國能統一華夏的根源所在了。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戰國策》、《史記》、《韓非子》、《先秦學術概論》、《漢書·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