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醫院來了一位家長,孩子已經在家反覆發熱4天了,在家進行物理降溫和藥物退熱還是高燒不退,家長沒有辦法只好帶來發熱門診就診。

偏偏,孩子在這個時候也開始咳嗽了。

醫生開了單,告知孩子需要檢查血常規,還要做CT檢查。

家長聽到後猶豫着開了口,詢問是否可以不做CT檢查,擔心孩子太小,做這個檢查危害較大。

其實這位媽媽的疑問很常見,局長也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

醫院裏的拍片(X線)、CT檢查孩子也能做嗎,做了會不會增加孩子患腫瘤的風險?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醫療輻射的事情吧。

01什麼是輻射?

輻射也稱之爲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它有好也有壞。

我們身邊縈繞着很多輻射,比如每天都要使用的微波爐,它所產生的熱效應也是一種輻射。

除非靠太近會被燙傷,或者直接把自己塞到微波爐裏會爆炸之外,這一類的輻射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傷。

會傷害人體健康的輻射,我們稱之爲電離輻射。這類電磁波穿透力非常強,達到一定能量時可以直接打斷生物大分子的化學鍵。

簡單說來,就是它可以對我們的人體細胞造成很大的損傷。

那麼,電離輻射有哪些?

除了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太陽光紫外線,還包括X線、伽馬射線等。

只有在特殊場景下,我們纔有機會大劑量地接觸到電離輻射。

02X線跟CT一定會引起腫瘤的發生嗎?

當人體接觸電離輻射時,輻射會進入細胞,從而誘導細胞遺傳物質發生改變,或是細胞損傷、死亡。

這種改變了遺傳物質的細胞,有可能轉變爲腫瘤細胞,增加未來引起腫瘤的風險。

當然,這個效果不是立即形成的,有可能是5年,也有可能是10年,也可能不會發生。

拍片(X線)跟CT都會產生電離輻射,使用的是X線或者伽馬射線(γ射線)。

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給出的標準,X線和伽馬射線都是屬於一類致癌物質,意思就是這兩者是人體確定的致癌物質。

但是,能夠致癌並不意味着一定會導致癌症出現,它跟我們接觸的劑量、時間以及人體對這個X射線的敏感程度有一定的關係。

到底接觸多少劑量能夠產生癌症呢?這個就現在的臨牀數據來看尚不明確。

結合大數據分析,單次放射對人體能夠造成腫瘤的風險極小,但不管風險有多小,它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讓我們來看看X線和CT的輻射量數據。

目前公認的研究結果表明,普通的X線導致癌症風險增加的可能性很小。

因爲X線屬於極低輻射量的檢查,做一次人體接受的有效劑量爲0.1mSv,部分專家認爲這個不會引發腫瘤風險。

而CT的輻射量是X片的100~400倍,譬如一次CT腹部,大約會帶來10mSv的輻射量,這個輻射量相當於我們日常環境中積累3年的“本底輻射量”。

是的,哪怕我們什麼都不做,3年裏也會受到這麼多的輻射量。

03兒童接受CT檢查後,風險會增加多少?

兒童處於快速生長發育階段,其細胞分裂迅速較快,所以對電離輻射很敏感,尤其是甲狀腺、性腺等組織。

而且在輻射暴露後,孩子的剩餘壽命比成人更長,這就給了細胞更多癌變機會。

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的患癌風險相對較高。

隨着積累輻射劑量增加,腫瘤發生率越大。有研究數據表明:

22歲前接受過CT掃描的人,並且積累輻射劑量≥30mSv,出現白血病的風險要比積累劑量<5mSv的人高出3.18倍,積累輻射劑量≥50mSv出現腦腫瘤的風險是2.82倍。

不過媽媽們也無需過於擔憂,另一項研究提示,對兒童進行的每10000例掃描中,大約有一例癌症。

通常醫生要求進行CT檢查,往往是懷疑患者發生重大疾病,並且沒有其他替代檢查手段時纔會採用,是權衡利弊之後做出的選擇。

04CT會對胎兒造成哪些影響?

這裏需要特別提一下胎兒時期,尤其是在受精卵剛形成時,此時接受醫療輻射造成傷害巨大。

如果是懷孕初期,胚胎僅由幾個細胞構成,輻射對一個細胞造成損傷有可能引起胚胎死亡。

如果胚胎細胞處於分裂階段,此時一個基因片段或是細胞分裂出現差錯,很可能導致人體整個器官出現問題。

這個器官有可能是大腦、肺部或腎臟等等,意味着孩子一出生可能就有生理缺陷,而且用醫學手段難以治癒,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完全不可逆的。

所以胎兒時期,CT檢查應該要禁用。若非暴露不可時,應該在腹部等敏感的部位蓋上鉛板來進行防護。

基於孕婦和兒童的特殊體質,目前醫療上也是建議儘可能減少對他們的輻照,能夠代替CT檢查的可以進行替代檢查,比如對頭顱CT的檢查,可以換成顱腦磁共振,實在替換不了的再使用CT。

當患兒或孕婦在短時間內接觸過CT,被再次要求接受檢查時,事前一定要跟醫生講清楚,讓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判斷,以免重複CT累積輻射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