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巨大的業績反差不只發生在人保財險上,互聯網保險第一股衆安在線也在信用保證險上嚐到了苦頭,消費金融行業爆發的風險甚至整體賠付率也上升。人保財險信用保證險的原保費收入由2018年的115.75億元飆升至2019年的227.63億元,同期承保利潤從1.85億元轉爲虧損28.84億元,頗有些高風險低迴報的感覺,不過這一情況在2020年一季度也有所改變,其信用保證險2020年第一季度信用保證保險保費規模爲24.97億元,去年同期爲47.99億元,下滑48%。

5月12日,"人保關停助貸險部門"的消息刷爆金融圈。

對此,人保財險表示:中國人保財險沒有關閉助貸險部門,更沒有關停此類業務。同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確實對公司業務,包括助貸險業務造成一定影響,但在公司可控範圍內。人保財險作爲一家商業機構,根據市場變化和自身經營情況對內部業務進行一定調整完全正常。

雖然人保財險否認了關閉助貸險部門一事,但不可否認的是,在信用環境下行的背景下,信用保證險的市場正在迅速降溫,不少險企已經開始更謹慎的對待這個曾經的"香餑餑"。

多家媒體指出:人保財險與合作的米麼金服、中興飛貸、搜狗等多家平臺提前終止了合作,也有多位不願具名的互聯網貸款行業人士對讀懂新金融證實合作停止、收縮的消息"我們和人保早就沒有合作了,去年行業不景氣,人保相關業務就縮緊了;因爲疫情原因,我們和人保的合作縮減了很多,現在規模小到可以忽略。"

在監管收緊、信用環境下行等多方因素影響下,信用保證險業務也遭受了巨大挑戰,信用保證險對於恢復經濟、復工復產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下各險企會如何抉擇?

被動降溫的信用保證險

信用保證保險,是指以信用風險爲保險標的保險,分爲信用保險(出口信用保險除外)和保證保險。該業務近幾年的走向與互聯網貸款休慼相關,而2018年是這兩種業態共同的轉折點。

2019年人保財險信用保證險承保虧損近29億元,綜合成本率高達121.7%,而在2018年該險種承保盈利近2億元。

巨大的業績反差不只發生在人保財險上,互聯網保險第一股衆安在線也在信用保證險上嚐到了苦頭,消費金融行業爆發的風險甚至整體賠付率也上升。

2019年衆安在線的賠付率爲67.4%,相比 2018年上升7.5%,其財報指出:"2019年的賠付率同比有所上升,是由於受到業務結構變化,以及消費金融全行業風險上升的綜合影響;2019年宏觀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消費金融全行業 的風險持續上升,導致金融生態賠付率同比上升 24.7 個百分點。"

部分險企曾經因爲踩雷P2P而評級下降甚至監管處罰。

2018年長安責任保險公司(下稱"長安保險")合作的多家P2P平臺暴雷,2018年三季度,長安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爲-41.50%,償付能力不達標,風險綜合評級從B類直接跌落爲D類,直到2019年三季度,長安保險風險綜合評級纔回升到C類。

除了上述公司外,中華聯合財險、長安財險、安心財險等多家險企都因信用保證險踩雷P2P而遭受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從宏觀數據來看,信用保證險整體以虧爲主:"由於市場違約率提升,信用風險事件增加,信用保證保險風險加大,尤其是融資類的信用保證險賠付快速增長,出現較大的虧損。2019 年,信用保險承保虧損22.32億元,保證保險承保虧損17.99億元"(數據來源:《朱儁生:2019年保險市場回顧與2020年展望》)

"短期市場有波動,但不會市場不會明顯下行",易觀分析師張凱對記者表示"近兩年面向互聯網貸款的信保業務頻繁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承保的P2P業務頻繁爆雷,使得保險公司在近幾年承擔了大量的賠付責任;另一方面也是之前很多保險公司在開展信保業務的時候並沒有過多的關注核心標的的風險,盲目開展信保業務所致。從增速上看,未來短期內,信保業務增速可能會出現下滑。但是由於我國的消費金融和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依然處於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面對互聯網貸款的信保業務在未來不會呈現出下行的趨勢。"

集中爆發的風險讓信用保證險被動降溫,迴歸理性。

加碼、收縮?信保業務冰火兩重天

2019年各險企在信用保證險上的策略以收縮爲主。

衆安在線的應對方式是"縮減了消費金融的業務規模,尤其是在與互聯網金融平臺合作時大幅提高了准入門檻,以控制宏觀經濟下行帶來的逾期風險,截至2019年末消費金融生態所承保的在貸餘額同比下降約22%"。

策略的改變直接反映在了保費收入上,同時衆安在線信用險的保費從2018年的14.92億元下降到4.40億元,同比減少70.5%。

而"成也信保,敗也信保"的長安財險在2016、2017兩年保證險業務均收入近2億元,而在2018年則腰斬至2018年的6986.22萬元,2019年直接斷崖式下跌至128.96萬元。

不過,也並非所有險企的策略都是收縮規模,有一部分險企反而在2019年選擇了加碼,畢竟監管大力整頓車險後,財險公司需要強有力的新興業務作爲新的增長引擎。

人保財險信用保證險的原保費收入由2018年的115.75億元飆升至2019年的227.63億元,同期承保利潤從1.85億元轉爲虧損28.84億元,頗有些高風險低迴報的感覺,不過這一情況在2020年一季度也有所改變,其信用保證險2020年第一季度信用保證保險保費規模爲24.97億元,去年同期爲47.99億元,下滑48%。

無獨有偶,太平洋財險的保證險業務走勢與人保財險十分接近只是還沒有虧損:保證險業務收入由2018年的35.09億元上升至56.16億元,而淨利潤卻從2.56億元下降至1.25億元。

2019年各險企在信用保證險的業務規模上策略不一,但整體走勢並不樂觀,這是否說明該業務潛力有限?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尹振濤教授認爲"對於信用保證險應該理性的看待,一方面它可以稀釋一定的信用風險,但是在疫情、經濟的宏觀環境的影響,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綜合成本率升高的情況,這和銀行壞賬率提高是一個道理,不能因此否定它本身的價值;同時信用保證險的引入一定會出現融資成本升高的情況,如何與普惠金融取得一個平衡是該業務在長期發展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中國太保也指出"央行、銀保監綜合施策,持續引導金融機構下調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綜合融資成本,着力解決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從而導致保費的下降,對承保利潤形成挑戰。"

不過,信保業務發展的利好因素也有很多。

"隨着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的合規程度越來越高,消費者的徵信信息越來越豐富,整個消費金融底層資產的資產質量也會越來越高。也會更加有利於信用保證險的健康發展"張凱補充道。

業績、責任,險企該如何抉擇?

新冠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經濟挑戰更加嚴峻,信用保證險也將承擔更大的壓力,不過信用保證險對於加大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金融支持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4月22日指出"充分發揮信用保證保險分擔信用損失的作用,一季度信用保證保險賠付支出161億元,同比增長50%。"

可以預見的是,信用保證險在2020年的成績單不會很好,但是對於借貸雙方都能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其社會意義不容忽視。

當前的諸多險企就是這項措施的執行者,或許這也是爲什麼人保財險沒有取消助貸部門的原因之一;疫情期間,中國太保在信用保證險方面也就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做出了一些新的舉措:一是針對國家、監管重點扶持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的小微企業主及個體工商戶,給予減免1個月保證保險保費;二是針對因患病,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客戶,給予減免3個月保證險保費的政策。同時,還針對湖北中心疫區、浙江、安徽等10大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客戶,贈送保額76萬太保君安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一份(含20萬新冠肺炎保險保障)。

張凱認爲"信用保證險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企業應收帳款的安全。在疫情之下,信用保證險的確可以起到穩定經濟,幫助債權人減少損失的作用。但需關注的是,隨着保險公司風控能力的逐漸增加和信用保證險業務的逐漸規範,底層資產質量較差的項目在未來恐怕會難以獲得信用保證險的相關服務"

信用保證險有助於復工復產,但是也不能過於迷信其作用,作爲商業機構的保險公司必然是以利益爲核心,在市場利益被滿足的前提下,才能踐行適當的社會責任。

"作爲企業,保險公司不可能去大規模的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要做也是在企業自身的能力下,信用保證險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商業產品"尹振濤總結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