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蘇聯和波蘭之間圍繞伏特加的起源和專利權爭奪了許久,波蘭人宣稱這個名詞可以追溯到10世紀末的波蘭,當時波蘭語中對蒸餾酒品的稱呼爲“wódka”,這種蒸餾酒技術是由意大利半島傳入德國地區之後再傳入波蘭 ,然後傳才入烏克蘭和俄羅斯地區的。英國海牛還攪和了進去,他們說俄羅斯的伏特加蒸餾技術是由英國商人在大約14世紀才帶過去的,因此東斯拉夫人的伏特加釀造與生產不但落後于波蘭,使用的技術也不同於波蘭傳統伏特加。

伏特加酒是一種濃烈的酒精飲品,它擁有悠久的歷史,也有着多種綽號,例如:“純乙醇液體”“液體面包”“生命之水”等多種稱呼,這種酒類是暢銷歐洲乃至美洲的知名商品,只要有斯拉夫人居住的地方就必不能少了伏特加,對斯拉夫人們而言,它就是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水”

一、伏特加的趣聞

伏特加酒最古老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世紀的波蘭,當時一個名叫阿爾拉齊的波蘭醫生從安納斯托利亞半島引進了蒸餾酒技術,並將之用於醫療消毒,提神和做香水原料使用,它被稱之爲“wódka”。後來在14世紀的時候,這種技術在斯拉夫人的傳統定居地——波蘭,俄羅斯與烏克蘭地區盛行起來,一些領主和教會使用蒸餾技術製造酒精飲品,甚至還將“wódka”銷售到了當時的法國地區和英國地區。

在斯拉夫人的國度裏,發酵麥芽汁蒸餾得到酒精飲料被認爲是酒中的“濃縮精品”,是獨一無二的,其實伏特加被稱呼爲生命之水是有原因的,這種發酵蒸餾酒品的原料取自於很多穀物,所以富含有必要的維生素,是斯拉夫人重要的營養攝取來源之一。

伏特加生產技術全面在波蘭和俄羅斯以及烏克蘭全面普及到鄉村已經到了15世紀,有研究者認爲這主要是受環境逐漸變暖,穀物生長速度加快所導致的。後來到了16世紀初,俄羅斯釀酒師又吸收了另一種蒸餾酒技術——“燒酒技術”,從而使得伏特加的酒精度進一步上升,口感也變得更加醇厚。

傳統上伏特加主要原料爲土豆,黑麥,小麥,大麥,小米,玉米,蕎麥,甚至可以使用豌豆和甜菜來製作,而製作伏特加的飲用水則要求比較嚴格,它必須是泉水或者口感甘甜的地下水,最次要使用清澈的溪水或者河流上游的清水,然後經過多道過濾沉澱工藝才能夠用於生產伏特加。

隨着時間逐漸的流逝,伏特加生產技術也在不斷的改良,到了18世紀,斯拉夫人已經不再滿足於使用傳統材料製作伏特加了,他們開始嘗試使用不同的原料釀造不同口感的福特加。比如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釀酒莊園會使用牛奶和雞蛋清來爲女皇生產伏特加,庫拉金斯王子的酒莊會使用不同的水果來爲伏特加增添口味。

英國的《不列顛百科全書》指出那羣波蘭人,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酒品就和野蠻的日耳曼人一樣,斯拉夫人也以誰造出來的酒燃燒的更旺,顏色更加藍來評比酒的質量,哪怕是酒精測量計發明以後,他們也樂此不疲的用火焰來檢測酒的好壞。

二、近現代的伏特加

隨着人類歷史進入了19世紀,各行各業的技術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隨着化學工業的發展,伏特加的生產技術也有了劃時代的進步,拜高純化設備所賜,伏特加的酒精含量最高達到了96度,就連嗜酒如命的斯拉夫人自己也不敢一瓶吹這種“酒精”。

甚至於沙俄的“酒精法”中明文規定飲用酒的酒精濃度不得高於40度,那些75度到96度的伏特加必須在稀釋後才能飲用,尤其是在酒吧中不得爲顧客提供高濃度的伏特加。此舉並非是限制釀酒業的發展,實際上是爲了保護那些嗜酒如命且毫無自制能力的傢伙,避免他們喝壞了腦子或者喝丟了小命。

到了19世紀末的時候,沙俄又有了全新的酒精規定,規定酒類飲品不得有天然雜質或者雜醇,隨後將這種規定推廣到了整個俄羅斯全境。一些俄羅斯科學家甚至專門開創了研究伏特加的課題,生產商和銷售商還組建了伏特加委員會。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伏特加甚至成了沙俄軍隊必不可缺的“軍糧”,它既能爲士兵們提供必要的維生素也能爲士兵們提供必要的熱量,畢竟每100克伏特加就能夠提供235卡的能量,還能讓他們在飲用了伏特加以後猶如傳說中的“北歐狂戰士”一般悍不畏死地衝向敵人的機槍陣地,用槍托砸扁奧匈帝國的機槍手,而高等級的伏特加還可以作爲獎賞賞賜給那些獲得戰功的士兵們,讓他們在下次戰鬥中表現的更加“勇猛”。

這種將伏特加作爲軍糧的習慣被後來的蘇聯所繼承,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斯大林曾經說過:“伏特加是蘇聯人民必不可缺的麪包和水”。誠如其所言,許多在冰天雪地裏和德軍作戰的蘇軍將士們就是靠伏特加來暖身子並補充熱量的,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在瓶口塞上棉花或者紙,然後點燃用來打坦克。

蘇軍突擊第二集團軍被德軍包圍在柳班的時候,蘇聯航空兵空投進包圍圈裏的戰略物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伏特加,正是這些伏特加才使得有大約2萬餘名官兵成功堅持到了突出重圍,而後重建了突擊第二集團軍。

伏特加不止可以用來飲用,它還可以用來清洗傷口,甚至用於爲動物園裏的動物治療。比如在柯尼斯堡戰役中,蘇軍官兵們在柯尼斯堡動物園裏發現了一頭被嚇壞了的河馬“漢斯”,它受了較重的傷並且被嚇得連食慾都沒了。獸醫建議士兵們用酒精爲河馬清洗傷口,蘇軍大兵們藉此機會額外領取了更多的伏特加,他們甚至和河馬“漢斯”分享了“蘇聯人必不可缺的麪包和水”並使用這種奇怪的方式成功治好了“漢斯”,驚得畜牧業學家都掉了眼鏡。

三、街頭巡邏人與伏特加紛爭

自蘇聯創建以來,就設立了一個特殊的工作崗位,這個工作崗位叫做街頭巡邏人,他們的任務是巡邏所管轄的街道或者社區,尋找那些喝多了伏特加醉倒在路邊的人,然後將他們拖回到自己的工作場所裏,免得他們被人偷竊財物或者在路邊稀裏糊塗的凍死。

這個崗位在蘇聯持續了大約70年之久,後來俄羅斯取消了這個崗位,也就沒人照顧那些醉臥馬路的醉漢們了,每年都有俄羅斯人因爲酗酒爛醉街頭而凍傷或者財務被人盜走。

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蘇聯和波蘭之間圍繞伏特加的起源和專利權爭奪了許久,波蘭人宣稱這個名詞可以追溯到10世紀末的波蘭,當時波蘭語中對蒸餾酒品的稱呼爲“wódka”,這種蒸餾酒技術是由意大利半島傳入德國地區之後再傳入波蘭 ,然後傳才入烏克蘭和俄羅斯地區的。

英國海牛還攪和了進去,他們說俄羅斯的伏特加蒸餾技術是由英國商人在大約14世紀才帶過去的,因此東斯拉夫人的伏特加釀造與生產不但落後于波蘭,使用的技術也不同於波蘭傳統伏特加。

儘管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列舉了許多的歷史文件試圖證實這一點,但國際仲裁機構在調查後認定沒有足夠的歷史資料佐證羅斯公國和沙俄比波蘭更早的生產伏特加,因此專利應該屬於波蘭而非蘇聯,更非後來的俄羅斯。

不過作爲折中方案,蘇聯獲得了生產專利授權,蘇聯食品研究所認爲無論誰先發明瞭伏特加,現在伏特加暢銷歐洲纔是最終結果,沒有什麼可爭奪的。

結語

伏特加是東西斯拉夫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斯拉夫人的喜怒哀樂,爲斯拉夫人的生活添加一絲歡樂。當然,伏特加不只是斯拉夫人的特有產品,現在這種高度酒已經被推廣到了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有生產這種酒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