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雲端之旅的第五天,我們已經完成了大部分自駕遊的行程計劃。從梅里雪山所在的雲南迪慶自治州德欽縣再往北100公里,就是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的芒康縣了,從那裏就能進入真正的西藏高原了。可惜我們的自駕遊主題是“滇西北人文自然之旅”,因此限制了我們活動半徑,接下來需要從德欽縣取道S237南下去往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最終回到麗江古城。

返程從德欽到維西再到麗江古城,主要走237省道、231省道,一路沿着瀾滄江順流而下。這一過程中,海拔會從3500米一路下降,沿途除了峯迴路轉,輕歌曼舞之外,清澈碧綠的瀾滄江始終伴隨着我們。這條路線上看到最多的人文景觀就是傈僳族村寨,它們不是建在公路旁的山坡上,就是建在河灣的臺地上,全部都是古老的木屋石瓦的房屋,和香格里拉那邊高大氣派的藏區民居相比,傈僳族的村莊顯然太破舊了。

中午前,我們越過了瀾滄江的茨中大橋。此時的海拔已經低於2000米,氣溫讓人感覺越來越溼熱。這裏有個名叫茨中的少數民族村寨,雖然茨中村坐落在傈僳族的聚居區內,但村民多以藏族、納西人和漢族人爲主。村裏有一處天主教堂,因爲中西合璧的造型而出名,沿途經過的遊客大多會過來看看。

我們到達教堂的時候喫了閉門羹——教堂大門緊鎖,神父外出不在家,天主教堂也無法參觀了。我發現教堂的門上貼着一張2015年的古老時間表,在紙張的最下面有人用筆給神父留了言:“我從千里之外慕名而來,一直默默等你,只爲瞻仰名勝古際(跡)。請問神父,你在哪裏?我的信仰你在哪裏?”在旁邊的牆面上還有各種來客的留言筆跡,意思大體相似。看來,神父“不務正業”已是常態,已有不少遊客或信徒在此喫過閉門羹了。

從茨中村南行約50公里,是我們正式走訪的第一個傈僳族村寨——“同樂傈僳族山寨”,它也是雲南地區橫斷山脈深處許許多多貧困級少數民族村之一。進村的時候,嚮導康巴扎西詢問大家是否聽過一首名叫《十元人民幣》的說唱歌曲?並詢問大家是否還記得其中有句歌詞“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你一言我一語地歌詞接力。嚮導告訴大家,這幾句歌詞說的就是同樂村之前的情形概括。

用嚮導的話說,維西縣大部分傈僳族村寨目前是雲南省墊底的貧困羣體,各種生活條件缺乏,村民收入水平低下。在當地,豬和牛都是一起放養的,雞鴨鵝是散養的。山上的果子熟了也沒人去摘,因爲沒有公路,摘下的果子也運不出去。許多村寨甚至只有黃土路,當地人出行只能步行走山路。由於網絡信號不行,當地人也很少使用手機。

當地人幾乎家家戶戶住的房子都是又舊又簡陋的木屋。走進當地人的家裏,你很少能看到像樣的傢俱。當地雖然貧困,但民風卻相當淳樸,據說過去幾十年都沒出現一起偷盜或其他刑事案件。村民只是簡簡單單地守着這片落後的山區,過着與世無爭的單調生活。

在同樂村寨的走訪過程中,嚮導康巴扎西向我們描述了傈僳族村寨過去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傈僳族家庭,通常成年男子具有無可替代的家庭主導地位,是一家之主。許多男人自覺權力大,所以一天到晚無所事事,家務活和農活交給女人和半大孩子去做,自己則養尊處優,到處閒逛。家裏點錢時,都會緊着男人去花。沒錢時,男人就會抱着自家的雞鴨去鎮上賣,直接把換來的錢去買啤酒,然後請朋友坐在路邊喫喫喝喝,直到敗光所有才回家。

如果某位傈僳族女人倒黴嫁給一位懶惰的老公,她就會成爲一生可憐的女人,每天把苦悶、艱辛和痛苦留給自己。最後嚮導補充說,這些是10年前他來當地時看到的情況,而如今維西地區的傈僳族羣衆因爲得到了國家各種惠農政策的照顧,家家戶戶的生活條件已經大大提高,人們的家庭意識也有所提高,但總體來說,這裏雖然自然環境優美,但也比麗江、大理和雲南其他地方更窮。

事實上,就像嚮導扎西所說,我們在2007年去雲南怒江大峽谷自駕遊的時候,在當地一些傈僳族的聚居區看到過傈僳族男人,身背弓箭,腰繫砍刀,手上拎啤酒瓶,耳朵上夾根香菸,吊兒郎當地逛大街。而我們此時所在的這座傈僳族村寨,雖然家家戶戶十分貧窮,但至少沒有看見我們以前遇到的那種“不務正業”的人,所遇到的村民對我們都十分熱情,山村的周邊環境也相當美。

距離同樂傈僳族村100公里左右的維西縣塔城鎮,是大名鼎鼎的滇金絲猴國家公園(門票+電瓶車票:150元/人)的所在地。園區裏面現有2個滇金絲猴種羣,大約800到900只,佔了整個中國滇金絲猴種羣數量的三成。每天清晨,太陽昇起,陽光灑進塔城傈僳村寨的山谷裏時,猴羣就開始下山覓食。確切地說,它們是開始“定點早餐”——每天上午九點,工作人員會把新鮮的長松蘿放到固定地點,滇金絲猴就會結伴過來“就餐”。

或許是光線角度的原因,無論在地上還是樹上,每一隻金絲猴都背對着我們。在這個還有點冷的季節,滇金絲猴背上的黑棕色毛髮能快速幫它們吸收太陽的熱量,使它們凍了一晚的體溫快速回升。誰不想在溫暖舒適的環境裏用餐呢?只是自始至終,幾十只“大聖”都固執地背對我們喫食、玩耍,這卻讓大家非常着急,有人學猴叫,有人用外語招呼猴子,但猴子們就是不給面子。

維西縣雖然沒有香格里拉那邊的雪山大湖,也沒有麗江、大理的古城風貌,但卻更加具有原生態的美麗氣息:一座座原始的傈僳族村寨,有趣的滇金絲猴國家公園,以及當地人樸實熱情的待客方式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滇西北高原的“雲端之旅”能在如此原生態的環境中劃下句號,也是一件完滿的幸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