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擁有700多年曆史的麗江古城(大研古鎮),白天還算是本地人的地盤,街道上可以看見一些當地人,遊客相對較少,但到了黃昏以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麗江和大理同爲G214滇北段上的兩處重要歷史古城,實際上都承擔了滇西地區重要交通驛站的功能,自古以來茶馬古道就從這兩座城市經過,如今南來北往的遊客比古時候多了不知道多少倍,遊客們更願意在大理或麗江消磨時光,或者做短暫的停駐,再從這裏出發。

麗江,如今是雲南旅遊最大的一面“金字招牌”,雖然這些年是非不斷,但卻真金白銀地給當地帶來了豐厚的效益。想必很多人過去這座赫赫有名的高原古城,如果十年前你有過麗江之緣,那時你是一位觀光遊客;十年後,你再來麗江,你就是“興趣消費者”;而再過十年,你還來麗江,估計你最多隻是一位匆匆過客。此行,我就是典型的“麗江過客”。

當雲南地區的旱季臨近結束時,我們空降在了海拔2146米的麗江古城,來到了這座讓許多人充滿遐想的地方。麗江三義機場外面,強紫外線折磨着我每一寸裸露的皮膚,僅僅22攝氏度的氣溫卻感覺有點灼熱——這又是一個適合白天貓在古城客棧裏刷手機,夜裏再出來逛街覓食的日子。

我們趕緊叫了出租車鑽了進去。去往古城的高速公路上,可以清晰看到玉龍雪山,她靜如處子般地矗立在遠處。我此行麗江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爲了追求傳說中的“豔遇”,也並非想要體驗什麼“最柔軟的時光”,亦或者“療傷”,因爲這些噱頭在多年之前就被證實是早期一些民宿客棧騙人的說辭,誰信誰上當。

由於麗江古城裏面禁行機動車,出租車只能載我們到達古城大門口,然後拖着行李箱走到古城的客棧。青石路鋪就的古街巷,身着納西族傳統服飾的樂班演員和當地人不少,遊客不多,只看到了三三兩兩的時尚男女,還有一支頭戴太陽帽的旅遊團,大家在狹窄的古街巷裏相逢,然後各行其路。古城就像一座超級大的舞臺,爲人們提供着各種展示空間,而舞臺上的演員就是懷着不同動機而來的遊客,以及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人人都有一個角色,就看誰的演技更加浮誇。

擁有700多年曆史的麗江古城(大研古鎮),白天還算是本地人的地盤,街道上可以看見一些當地人,遊客相對較少,但到了黃昏以後,就是另一番景象了。晚飯之後,我們結伴鑽進了麗江古城的腹地,去感受古城夜晚的情調,而真相呢——麗江還像從前一樣喧鬧。只有偏僻的小胡纔有安靜的氣氛,路邊銀飾匠人還是那樣專注,四方街還是那樣繁華,酒吧裏還是聲色犬馬。

夜幕之下的古城非常“熱鬧”,白天那些貓在客棧裏的遊客此時全都湧到了古城中心的街區,越靠近四方街的古街古巷,遊客越多,有點路段甚至讓人擁擠不動。據說,即使不到真正的旅遊旺季,晚上的大研古鎮街頭也常常活躍着四五萬名遊客。每個人都在夜幕的掩護下,尋找着自己的需求,扮演着“麗江古城大舞臺”上不能或缺的羣演。

可以想見,一座核心區域只有3.8平方公里的古鎮,街上一下子湧現數萬觀光遊客會是多麼熱鬧(喧鬧、嘈雜)的景象。此時此刻,麗江古城核心區域的遊客已經摩肩接踵,我們一步三挪地逃離了古城的“鬧市區”,跑到了邊緣街巷才找到一處安靜的角落。

想想有些好笑,大多數遊客口口聲聲“爲了清淨、想靜靜了”纔來到麗江,但放下行李後卻又立即跑上街頭往人最多的地方“湊熱鬧”,或者一頭扎進四方街喧鬧的演藝吧裏“縱情狂歡”,這究竟是怎樣一種矛盾的心理呢?

凡是到過大理古城和麗江古城的人,總愛把兩者的人文、環境、消費、美食等等進行比較,我們也不例外。麗江和大理同爲G214滇北段上的兩處重要歷史古城,實際上都承擔了滇西地區重要交通驛站的功能,自古以來茶馬古道就從這兩座城市經過,如今南來北往的遊客比古時候多了不知道多少倍,遊客們更願意在大理或麗江消磨時光,或者做短暫的停駐,再從這裏出發。唯一的區別,就是誰更適合誰,誰更符合誰的調性。

猛然間,我和夥伴關於兩座古城的討論有了結論:大理和麗江的不同,在於如今的大理基本還是當地人的大理,而麗江則早就不是麗江人的麗江了。經過近20年時間的外遷過程,大研古鎮如今已沒多少原住民了。

走在古城的街頭,你看到的幾乎全是操着南腔北調的遊客,氣氛也越來越浮誇;而大理,四四方方一座城,雖然也裝着五湖四海的遊客,但本地居民還是佔了多數,而且這座城市的一大神奇之處在於,它該安靜時就能安靜下來,該熱鬧的時候就能熱鬧起來,純粹得有點嚇人。

轉過身來再看麗江,人們爭相打着“純玩”的幌子來邂逅、來豔遇、來療傷,到頭來卻發現壓根兒就沒有真正瞭解過這座古城的納西文化和700年曆史,只顧着尋找所謂的“豔遇”、“療傷”,到頭來,卻發現這些訴求根本無法實現,全都是傳說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