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此次河西走廊自駕遊的行程採取了“前緊後松”的策略,爲的是把更多的時間留在中後期的精華段落。所以從武威市到張掖地區的行程就顯得非常緊湊。一路狂奔,路邊就是壯觀的“風車林”和白雪皚皚的祁連山,此時此刻自駕的感覺——超爽!到達張掖時,已是下午兩點多,當地文旅局的L科長已經等候我們多時了,大家寒暄幾句之後接上他繼續趕路。

L科長十分健談,一路上不停給我們介紹張掖的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很快,張掖丹霞地質公園的大門很快出現在視野中。縱觀中國境內,擁有著名丹霞地貌的地方有好幾處,比如江西龍虎山,廣東韶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福建三明大金湖,湖南邵陽的崀山,還有我們此時所在的甘肅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門票74元/人)。

若論規模之大和視覺壯觀程度之高,張掖丹霞可稱中國之冠。這裏與國內其他幾處著名丹霞景觀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西北地區氣候乾旱寒冷,缺少植被覆蓋,所以視覺程度顯得尤爲突兀;加之當地的山體構成成分複雜,整體上呈現着五彩斑斕的色彩,別的地方的丹霞大致是灰色、紅色和綠色構成,而張掖丹霞的色彩卻有5-7種之多,所以也被讚譽爲“七彩丹霞”,這些年來一直被國內外的自然攝影師所熱衷。

當你想形容一個地方的自然色彩豐富時,可能會想到那句被人反覆使用過的俗套比喻——“上帝不小心打翻了調色板”,但當你站在張掖丹霞景區的觀景臺上,在適合的光線下,欣賞七色丹霞的自然美景時,必須把“上帝的調色板”、“女媧的七彩泥漿”和“老天爺的大染缸”三種色彩的形容加到一起才能滿足此時此刻的所有想象!

我們面前是一條丹霞地貌的山谷,站在高處可以眺望從近到遠的大部分景觀,山谷的中央是一條鋪設了紅色地磚的道路,路兩側是層層疊疊、“花裏胡哨”的彩色丹霞,經過千萬年的風蝕,山體的土層被一點點剝落,逐漸露出深深淺淺的灰、紅、褐、綠、黃等顏色。整體看上去貌似凌亂,實則每一處山頭都有其規律的色彩變化,每一層的顏色都代表了一個古老時期的地質構造的變化。

用導遊的話說,張掖丹霞的色彩層次分明,就像仙女的裙襬或者一條條綵帶,變化萬千,七彩斑斕。並且在不同的季節裏,以及一天中的不同時段,還有各種光線條件下,丹霞山體的色彩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如果時間充裕,能夠在這裏停留完整的一天,你一定會感嘆自己的眼福不淺。我們的時間並不富餘,不能把所有時間留在這裏,但此時同樣也被丹霞地貌的美所震撼到了!

Tips:原計劃從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去附近的肅南“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門票:100元/人,其中冰溝景區40元,賽罕塔拉景區60元,可買全票,也可單買)參觀,但L科長特別提示了我們。肅南縣的裕固族羣衆多數已從遊牧轉爲定居,而4月下旬的草原上植被並不茂盛,也沒到裕固族放牧的時間,即便去了也看不到什麼,想要看到最棒的草原景色得6月以後纔行。可惜我們“遊不逢時”,只能好放棄。

L科長建議我們順路去看看張掖當地另一處著名丹霞地貌景區——冰溝丹霞(肅南縣)。“那邊的景色也很棒,而且和七彩丹霞(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不太一樣,而且還能看見裕固族姑娘……”聞聽此言,我們幾個來了精神!真是想什麼什麼來,當我們快接近冰溝丹霞景區時,冰溝丹霞景區的大門口果然有兩位身着盛裝的裕固族姑娘,她們真的是在等我們嗎?

在得到L科長的確認之後,我們也大着膽子和兩位身着裕固族民族服裝的姑娘聊了起來。姑娘自己介紹說,她們的民族服裝的特點是——高衣領,大圓帽上有流蘇纓子。衣服的花色、圖案都有其民族特徵,並且是一代代傳下來的。

兩位裕固族姑娘就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而且對於這片冰溝丹霞非常瞭解。用她們的話說,去丹霞公園景區看的是“色”,而來冰溝丹霞就一定要觀“形”了。我們面前這片風景區的核心面積大約有120平方公里,分爲小西天景觀區和大西天景觀區。

就像裕固族姑娘所說,冰溝丹霞的風貌猶如丹霞峯林,地貌單體多造型奇特,柱狀、峯狀、墩狀、陡崖狀、蘑菇狀、蜂窩狀、疊層狀……但凡你能想到的奇形怪狀這裏可能都有。其中許多丹霞山體還能和各種想象中的神話、動物相關聯,且栩栩如生。

整體感覺,甘肅張掖的冰溝丹霞景區雖與丹霞地質公園相距僅僅10公里,但風貌卻完全不同:一個色彩斑斕,一個有型有款,感覺十分奇特。而冰溝丹霞的“長相”與東邊500多公里外的白銀市景泰縣黃河石林“異曲同工”景象相似。如果你有機會來甘肅自駕遊,一定要把這兩個地方都看一看,比較一下它們具體的不同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