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冰 寒

如今,许多人都已经了解了日光过度暴露的危害以及防晒的重要性,但也常常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一谈到防晒,想到的只是涂防晒霜。合理而高效的防晒策略应当是多维、软硬结合、立体的,而涂防晒霜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防晒的ABCD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防晒原则是ABC原则,我们现在加上D(饮食),合起来是ABCD。具体地说就是:

A:Avoid,躲避。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是一天中紫外线最强的时段,下午4点以后,紫外线的强度明显降低,仅相当于最强时的25%或者更少。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应尽量避免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外出活动时,选择阴凉的地方行走、停留。

B:Block,遮挡。防止被晒到,也就是用衣物、帽子、伞、墨镜等进行遮挡。“硬防晒”通常用于代指上述这些防晒措施。

C:Cream,防晒霜。在A和B不能满足防晒需求的时候,采用C补足。

D:Diet,饮食。日常注意多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或者绿茶、胡萝卜、蓝莓、番茄等富含多酚类抗氧化剂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减轻光损伤和日光诱导的自由基损害。

硬防晒如何选择

要选择密织的不透光布料制作的伞,若布的致密度不够则需要加防晒涂层。伞外部的颜色随意,但内里以黑色为佳,应避免选内里为银色、金色等反光质地的伞。这是因为强反光的金、银色会把地面反射上来的紫外线二次反射到面部,而黑色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伞要足够大,这样才能有足够大的遮盖面积,建议直径应在1米以上,而且尽量不要使用有蕾丝镂空的伞,因为这样会缩小伞的有效防护面积。

帽 子

帽子应该够大,布料透气但不能透光,防晒效果和舒适度需要兼顾;帽子内里最好是暗色的,以降低二次反射;最好选择圆形帽子,棒球帽只能防护正面,无法防护侧面。在所有指标中,帽檐宽度是最重要的。以4月份的上海为例,早上8点钟以后,帽檐宽度大于11厘米的帽子才可以完全挡住面部。而且脸越大,需要的帽檐越宽。

若在骑行过程中,则最好选择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骑行面罩,既可挡风防晒,又避免了普通帽子被风吹翻可能造成的安全风险。

墨 镜

墨镜以带有特殊防晒涂层的聚碳酸酯镜片为佳,UV400(防晒波段可达到400nm)的防晒墨镜已经成为较为普及的技术,虽然UV380更常见。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深色镜片的防晒力会更好,但并不一定如此,因为紫外线是肉眼不可见的,墨镜的防晒能力主要取决于其防护紫外线的能力。而深色镜片之所以看起来颜色深,是因为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较强,并不一定代表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强。因此,完全有可能的是,某些深色镜片防晒能力可能不如无色的防紫外透明镜片。不过无论是深色还是浅色镜片,对红外线均缺乏足够的防护能力。

墨镜尺寸越大越好,因为可以尽可能防护眼睛周边的区域,而眼周区域是最容易受到光损伤而产生皱纹的部位。

墨镜的价格从数十元、数百元到数千元都有,但价格并不是影响防晒的主要因素,没有必要一定追求昂贵的产品。

防晒衣物

织得比较紧密的布,如白棉布、各种不透光的普通布料都具有防晒能力。之所以强调织得密,是因为防晒面料的防晒性能主要取决于密织度(或“遮盖率”),也就是被纱线遮盖的面积比例。一般来说,密织度应当超过94%,才有可能达到UPF15以上的防晒性能。因此,不难理解的是:过于轻薄和织得疏松的面料防晒能力比较弱,例如蕾丝、鱼眼装、丝袜等。

硬防晒有哪些优点

1.十分高效。一顶具有良好防护能力的帽子、一把伞、一件衣服或一副墨镜,可以轻易地阻隔超过90%的紫外线,而且对长波和中波紫外线都可以实现均衡防护,而目前的防晒霜几乎不可能达到这种防护效力。不仅紫外线,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蓝光和红外线可以引起类似于紫外线造成的皮肤损伤,而蓝光(属于可见光)和红外线可以被硬防晒护具遮挡。

2.完全安全。硬防晒护具不会渗入到皮肤中,因而不可能像某些化学防晒剂那样引起不良反应。

3.简便、持久。使用方便,不需要考虑涂抹均匀、清洁、化妆品的兼容性等问题,也无需担心被汗水冲刷。一件护具可以用好几年,只要没有磨损,就会一直发挥作用。

4.经济环保。帽子或伞的价格可能只是一瓶防晒霜的钱,但却能发挥几十瓶防晒霜的作用,也无需担心防晒剂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硬防晒有哪些不足

首先,有时候硬防晒的使用是不方便的。例如在游泳、登山时,不方便或者不可能时时打伞、戴帽子、穿着防晒衣或佩戴墨镜。

其次,硬防晒也并非没有漏洞,特别是长时间在户外环境下。这是因为我们面部所受到的紫外线辐射由三部分构成:约50%来自日光直射、约40%来自天空散射,余下约10%来自地面和环境散射。硬防晒可以很好地防护天空方向(自上向下)的紫外线,而地面和环境散射(自下向上)的光线却难以被帽子、伞阻挡。

平时上班或通勤期间,如果暴露于日光下的时间较短,10%的地面反射或许并不至于对皮肤造成很大的伤害。但在长时间在户外的情况下,数小时的地面反射,哪怕只占到日光总辐射量的10%,也会累积起来变成相当大的紫外暴露量,足以造成严重的后果。长时间在海滩、雪地、高山、旷野环境下,地面和环境反射的紫外线无法被硬防晒有效防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部分漏洞需要防晒护肤品(软防晒)来补足。

软硬结合实现立体防护

由上可见,硬防晒和防晒护肤品各有明显的优缺点,幸运的是,它们的优缺点彼此刚好可以互补。巧妙地利用各自的优点,采用软硬结合、多维防晒的策略,就可以实现对日光紫外线的全方位立体防护。

如何做呢?简单地说,在日常情况下首先做好硬防晒,将80%~90%的紫外线阻挡掉,然后将余下10%~20%的紫外线交给防晒霜。如果在户外的时间很短,比如几十分钟,只需要硬防晒就够了。

对于日常生活,SPF15、PA+++以上的防晒霜就足够了;在户外运动,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需要使用更高防晒指数的防晒产品,例如SPF30或者SPF50、PA++++。在防晒指数已定的情况下,防晒霜的效果90%取决于使用的方法,这包括足够的用量、均匀涂抹、恰当地补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