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既没有癌症家族史,也很少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那么得癌症的风险就会较低,但也不是百分之百。另外,癌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因素、生活所在地的空气质量、水卫生、饮食因素、吸烟、嗜酒、药物滥用、运动少、肥胖、久坐、熬夜、职业致癌物的接触、长期不良的负面情绪等,每多一种因素,就多了一分风险。

文 | 潘战和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熬夜似乎成了很多人生活的常态,有的人是因为娱乐,有的人是因为工作需要。熬夜对身体健康不利,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听说熬夜会致癌,这是真的吗?

熬夜到底会不会致癌

研究显示,相较于上白班,上夜班的女性似乎有更高的患乳腺癌风险,而上夜班的男性似乎有更高的患前列腺癌的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组织基于对经常需要上夜班的护士和空乘人员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把夜班工作列为可能致癌(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列为 2A类致癌物),但两者的相关性还不是十分明确,需要更多的可靠研究数据来支持。

所谓 2A 类致癌物指的是对人很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长期熬夜和睡眠缺乏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急性的影响主要是导致疲劳、提不起精神、动作变得迟钝、反应能力和思维变慢。

慢性的影响主要是削弱机体的免疫力,而免疫力是抵抗一切疾病包括癌症的基础,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

除了削弱免疫力从而间接增加患癌风险外,更主要的机制可能跟褪黑素的分泌减少有关。由于褪黑素主要在夜间睡眠时分泌,夜班或熬夜会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规律,从而干扰褪黑素的分泌,而灯光也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褪黑素有助于抑制性激素的过量释放,如果褪黑素分泌减少,性激素的释放自然就会相应增加。另外生物钟紊乱会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打乱性激素的平衡,从而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

癌症的“随机性”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那些夜晚上班或长期熬夜的人也并没有患癌?

前面说了,夜班工作与癌症的关系目前也只是“可能致癌”,研究的证据等级也并没有那么充分。

另外,癌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遗传基因因素、生活所在地的空气质量、水卫生、饮食因素、吸烟、嗜酒、药物滥用、运动少、肥胖、久坐、熬夜、职业致癌物的接触、长期不良的负面情绪等,每多一种因素,就多了一分风险。

本身基因不好,还吸烟嗜酒、胡吃海喝不节制,加上长期熬夜,那么得癌症的风险就非常高了。如果既没有癌症家族史,也很少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那么得癌症的风险就会较低,但也不是百分之百。

有的人会说,我家里没有得癌症的人,我也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为什么还是得癌症了?

其实,家里没有人得癌症,不等于你的基因就肯定好,只是你不知道罢了。

另外,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没有任何不良生活方式,或者不接触任何致癌因素。而且很多时候,患癌也确实有一定的“随机性”,也就是所谓的“运气不好”,但并不等于努力是白费的,努力去避免,就可以降低风险。

人生很多事都是如此,为概率去努力去争取。努力了不一定会百分百成功,但不努力的结果是更难成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