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寇準被召進京,十分高興,魏野卻贈詩規勸道:“好去天上辭將相,歸來平地做神仙。王旦對魏野自然也是有所耳聞的,他對贈詩所言十分信服,於是反省過失,不再貪戀權位,屢次向宋真宗請求告老還鄉,最終得以高位善終,哀榮備極。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啓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文化繁榮的北宋,不僅是詞的朝代,也是詩的朝代,不僅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壯,亦有“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哲思,不僅有蘇軾這樣的大詞人,也有魏野這樣的小詩人。

誠然,相比於范仲淹、歐陽修、蘇東坡等曠世大文豪,魏野的歷史知名度確實要小很多。但是,若論在當時的轟動與影響,魏野卻同樣不容小覷,關於他的故事,我們值得一聽。

魏野,字仲先,號草堂居士,愛讀書,好寫詩,卻一生沒參加過科舉,沒當過朝廷命官。魏野是真正的閒雲野鶴,他隱居於陝州(今河南陝縣)東郊,寄情山水,樂耕勤種,不爲沽名,不爲釣譽,更不是做做樣子給誰看,而是,真的熱愛。

就是這樣一個沒有顯赫身份的人,卻用他的詩,改變了三個人的命運,其中兩位是宰相,乃至於影響了一個朝代。

魏野寫詩,效法的是姚合、賈島,用詞精雕細琢,風格淡雅樸實。小學課本里收錄了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其實,魏野也寫過一首《尋隱者不遇》:“尋真誤入蓬萊島,香風不動松花老。採芝何處未歸來,白雲遍地無人掃。”若論知名度,魏野的《尋隱者不遇》自然不能與賈島的那首相提並論,但若論詩作水平,二者則是各有千秋。

魏野的詩,能爲國爭光:

魏野雖然貧寒,但年輕時便博覽羣書,著作等身,“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以及“燒葉爐中無宿火,讀書閣下有殘燈”都是他的名句。魏野有一本詩集名曰《草堂集》,是當時廣爲流傳的名著,不但盛行於中原,其中的前半部還傳到了遼國,深受契丹貴族追捧。

大中祥符初(公元1008年),遼國皇帝特地派使者來到汴京,向宋真宗求取魏野《草堂集》的下半部。此事讓宋真宗倍感榮光,於是親自邀請魏野出山做官,許以高官厚祿。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無疑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一樁,但魏野卻以“麋鹿之性,頓纓則狂,豈可瞻對殿墀”爲由拒絕,直言自己無心仕途,只想一輩子做個與世無爭的農夫。

魏野的詩,能幫好友升官:

據同時代王闢之的《澠水燕談錄》記載,魏野有個朋友,名叫劉偁【chēng】,他本是陝州司法參軍,後來因故罷官。由於爲官清廉,罷官後竟然連回鄉的路費都湊不齊 ,只能把馬賣了錢,換了一頭便宜的瘦驢,這才勉強回到家。魏野有感而發,寫了一首《送劉法曹東歸》:“上官多是嘆窮途,得替行裝盡有餘。唯有甘棠劉法掾,來時騎馬去騎驢。”(此詩被收錄在《全宋詩》中)

由於魏野當時已經是家喻戶曉的著名詩人,所以他的這首新詩迅速躥紅,很快就傳到了宋真宗耳朵裏。宋真宗讀完,不禁感慨道:“有如此廉潔官員,真乃國朝之幸!”於是,下令將劉偁調到京城做官,並在短短几年內,連升數級,從沒有品級的幕僚,一直做到了正六品。這無疑都是拜魏野贈詩所賜。

魏野的詩,能給宰相指路:

司馬光的《溫公詩話》裏記載了魏野與兩任宰相的贈詩故事。

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寇準在被貶陝州期間曾上門拜訪過魏野,二人相談甚歡,結爲至交。後來,寇準被召進京,十分高興,魏野卻贈詩規勸道:“好去天上辭將相,歸來平地做神仙。”建議寇準切莫貪戀權力,重蹈覆轍。寇準不以爲然,仍高調復出,行事風格一如從前。結果,僅僅兩年後就再度被貶。據說,寇準醒悟後便將魏野的詩題寫在窗前,日夜吟誦,用以自嘲和自省。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大搞“東封西祀” ,沽名釣譽,粉飾太平,祭祀活動由宰相王旦負責組織。事後不久,王旦就收到了一首魏野寄來的贈詩:“聖朝宰相年年出,公在中書十二秋。西祀東封俱已了,好來相伴赤松遊。”魏野的這首詩非常通俗易懂,就是在規勸王旦急流勇退,以便保全生前身後名。王旦對魏野自然也是有所耳聞的,他對贈詩所言十分信服,於是反省過失,不再貪戀權位,屢次向宋真宗請求告老還鄉,最終得以高位善終,哀榮備極。

天禧三年十二月三日(公元1019年12月31日),魏野病逝,終年60虛歲。陝州令上報朝廷,宋真宗無限哀痛,御賜美稱“陝州處士”,追贈他爲祕書省著作郎。(注:處士的意思是有德才而隱居不願做官的人。)

參考資料:《全宋詩》、《溫公詩話》、《澠水燕談錄》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