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筆者之所以推崇李清照的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裏》,是因爲她將寫梅與個人經歷和國家命運完美融合在一起,層層遞進,既有故事節奏,又有思想深度。李清照之所以堪稱“千古第一才女”,是因爲她既有女性的細膩敏感以及對愛人的依戀、對愛情的渴求,同時又不只是沉浸在個人的小情小愛中不能自拔,她的心中有國家,有天下,有對民族命運的擔憂,而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裏》正好完整體現了她的這些偉大之處。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啓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電視劇《清平樂》的熱播,讓宋朝相關歷史和文學成爲熱議話題。其中,《清平樂》這個名字本身就很值得探究。熟悉此劇的讀者或許知道,原著名爲《孤城閉》,出自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的“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那麼,拍成電視劇後爲什麼改成《清平樂》呢?

這是因爲,原著的主線是富康公主與內侍梁懷吉之間的愛情悲劇,《孤城閉》三字更能體現主人公受困於皇家孤城身不由己的主旨,而電視劇則意在全景式再現北宋仁宗朝的前朝後宮故事,用《清平樂》作爲劇名,其一體現了北宋是“詞的朝代”這一特徵,其二取“清和平允”之意,用以形容宋仁宗時期的太平盛世景象。

另外,清平樂原爲唐教坊曲名,是取用漢樂府中“清樂”和“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的,“樂”即樂調,所以清平樂要讀作清平樂(yuè)而不能讀作清平樂(lè)。

作爲宋詞的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等宋朝著名詞人都曾寫過《清平樂》詞作,其中我們最熟知的當屬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今天,筆者要爲大家重點介紹的則是李清照的冷門詞作《清平樂·年年雪裏》:

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李清照生活於兩宋之際,趕上了北宋亡國、南宋偏安,經歷了親人離散、丈夫去世,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裏》正是創作於她家破人亡後、流離失所時。此詞表面上看是一首賞梅詞,實際上卻句句寫梅花,句句又不只是梅花。

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

:開篇兩句,李清照回憶了她與丈夫趙明誠的新婚甜蜜時光。那時候,李清照尚且年少懵懂,趙明誠正值青春年華,夫妻間郎情妾意,兩情相悅,每年冬天踏雪尋梅,趙明誠摘下一朵最嬌豔紅梅,插在李清照的雲鬢裏,二人沉醉在如此情趣中,滿滿的都是初戀的美好。

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後來時局動盪,李趙兩家相繼罹禍,李清照與趙明誠經常分隔兩地,那段歲月裏,李清照變得孤獨憂愁、百無聊賴,對於曾經熱衷的賞梅,也雅興大減,她折下一枝梅花,在手中揉碎,眼淚不禁沾溼了衣襟。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如今,國破家亡,財失夫死,李清照遠離故土,漂泊異鄉,她芳華不再,兩鬢花白,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是昔日模樣,無限感傷,盡在字裏行間。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看樣子晚上是要颳起大風了,吹落梅花,再難見它絢爛模樣了。結尾兩句最是絕妙,表面看是惋惜梅花即將凋落,實則寄寓了詞人對國將不國的憂思。這裏的“風勢”即“國勢”,暗喻了南宋在與金國的鬥爭中極其不利的形勢。如此家愁國難,李清照哪還有心思賞梅?

筆者之所以推崇李清照的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裏》,是因爲她將寫梅與個人經歷和國家命運完美融合在一起,層層遞進,既有故事節奏,又有思想深度。其中,詞人以憶舊傷今的方式,通過對早年、中年、晚年三個不同時期賞梅畫面的刻畫,表現了她早年的幸福、中年的落寞、晚年的不幸,不僅總結了自己的一生境遇,也暗示了國家的命運走向。

李清照之所以堪稱“千古第一才女”,是因爲她既有女性的細膩敏感以及對愛人的依戀、對愛情的渴求,同時又不只是沉浸在個人的小情小愛中不能自拔,她的心中有國家,有天下,有對民族命運的擔憂,而這首《清平樂·年年雪裏》正好完整體現了她的這些偉大之處。

參考資料:《全宋詞》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