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箇中國汽車企業負責人作爲人大代表,在兩會召開前夕已公佈了提案建議,包括如何助推中國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品牌、新能源汽車產業完善發展,提升消費者擁車/用車便利性和交通環境等多個領域。針對國外市場,王鳳英則建議制定中國汽車“走出去”國家戰略,引導新能源汽車出口新增長點、建立汽車質量品牌評價體系、搭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優化跨境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建立健全風險防控和權益保障機制。



本文共 1492字,閱讀全文約需 3.7分鐘。

建言獻策,一線的聲音將最有價值。

5月21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在京召開;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在京召開。多箇中國汽車企業負責人作爲人大代表,在兩會召開前夕已公佈了提案建議,包括如何助推中國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品牌、新能源汽車產業完善發展,提升消費者擁車/用車便利性和交通環境等多個領域。

疫情之後的兩會提案,更具前瞻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更加聚焦和接地氣。

1 改變稅制,建立行業發展長效機制

今年兩會車企提案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聯名提交的《共享稅》提案。

提案中,建議將車輛購置稅由中央稅改爲中央地方共享稅,中央和地方共享比例爲50%:50%,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1700億元/年(2019年數據測算)。

由此,可緩解地方承擔汽車保有量增加帶來的交通擁堵和道路、停車場、充電樁等基礎設施等投入成本。也爲地方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消費環境,進一步激活消費活力提供了財政基礎。

提案還建議,將調整後車輛購置稅地方財政收入適當比例用於汽車企業新技術研發以及促進汽車消費。

此外,李書福還建議,將汽車消費稅徵收環節由目前的生產環節後移至銷售環節,並建議中央與地方“五五共享”。可減少生產企業流動資金的大量佔用,有利於企業對技術創新、產品研發進行投入。

2 中國品牌向上尋路

受疫情和市場競爭影響,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在2020年再度出現下滑。中國品牌向上和可持續發展成爲車企代表重點關注的領域。

針對國內市場,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建議倡導領導幹部及公務人員、公衆人物,優先使用、購買中國品牌汽車;大型活動或國家行爲層面,更多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重量級媒體引導,助力中國汽車品牌向上完善網絡管理機制,共塑行業輿論環境。

針對國外市場,王鳳英則建議制定中國汽車“走出去”國家戰略,引導新能源汽車出口新增長點、建立汽車質量品牌評價體系、搭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優化跨境金融政策支持,以及建立健全風險防控和權益保障機制。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建議,國家統籌針對全球汽車標準體系與共性技術壁壘進行研究,建立中國汽車的技術新標準,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化發展。

3 新能源產業體系完善細化

相比過去發展新能源的建議,今年兩會車企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提案則更加細化和落地。

主流乘用車之外,小型電動車和商用車的新能源化在此次兩會提案中被重點關注。

王鳳英建議: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準;制定以降低能耗爲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凸顯小型電動車優勢。

尹同躍建議:將輕型商用車與乘用車雙積分管理辦法融合,統籌制定爲輕型汽車雙積分管理辦法。

寧德時代創始人曾琉羣則建議:通過開展示範工程加速推廣應用、建立相關標準法規引導技術發展等方式,推進工程機械和重卡等公共服務領域車輛電動化。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方面,上游的氫燃料電池和下游的儲能產業被代表關注。

王鳳英建議:加大氫燃料電池基礎科研投入、各地因地制宜開展氫能示範應用、鼓勵能源企業牽頭建立穩定\便利\低成本的氫能供應體系。此外,在國家層面將氫氣納入能源管理體系後的管理細則制定,合理規劃加氫站,制定長期穩定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政策。

曾琉羣建議:將儲能納入國家能源發展規劃,加快電化學儲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價格機制、完善標準和管理體系、建設吉瓦時級大型儲能示範站。

此外,汽車電動化變革還伴隨着交通智能化。

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建議:加強探索城市智能交通運營商模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加快交通相關的智能化改造;建設全國性的新一代智能交通治理平臺,加快形成安全可靠的現代化交通治理體系。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