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報告顯示,男性對租房結婚的接受度相對較高,但從實際來看,男性準備婚房的積極性更強。報告顯示,有55%的女性受訪者拒絕租房結婚,且越年輕的羣體對租房結婚的接受度越低。

文|財經天下週刊 北牧

編| 華記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2020年,第一波90後步入30歲,而95後也到了適婚年齡。是租房結婚,還是一定要買房結婚?如果是後者,那麼房產證上要寫幾個人的名字?婚房資金是共同承擔,還是拼爹媽?所有問題湧向適婚族。

然而,人世間的喜悲並不相通。無論選擇哪一種,各有各的幸福,也各有各的煩惱。今年5·20網絡情人節,貝殼研究院發佈了《2020婚房消費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有55%的女性受訪者拒絕租房結婚,且越年輕的羣體對租房結婚的接受度越低。另外,中國家庭受到長期以來形成的父母準備婚房的傳統觀念影響,婆婆的壓力高出丈母孃4倍。

沒有房就不能結婚嗎?

中國有句俗語“先成家後立業”。房子於中國人而言,是家的象徵。有了房子便有了屬於自己的家。而從樓市角度來看,選購婚房的人也一直是主流客戶羣,屬於剛性需求。但中國樓市近二十年的發展,很多適婚族的年收入始終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動輒幾百萬的房款,讓許多人望房興嘆。

不過,隨着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人們的住房觀念更加理性寬容。在一線城市,很多普通家庭的兩個年輕人想要結婚,即使雙方家庭掏空“六個錢包”,只能湊足首付,新婚夫妻還要承擔每個月大幾千塊的房貸。基於現實考慮,部分年輕人選擇“租房結婚”。中國青年報曾評論稱,“住房折射的婚姻觀念變遷,尤其當下年輕人租房結婚的選擇,恰恰是對生活不確定性的順應。”

然而真相確實如此麼?有多少年輕人能夠接受不房而婚?

貝殼研究院調研顯示,“租房結婚”和“無房不婚”是當下社會較爲普遍存在的兩種婚姻觀念,佔比幾乎持平。但是分性別來看,男女生對租房結婚接受與否的態度大不同,60.6%的男性能夠接受租房結婚,而只有44.9%的女性願意租房結婚。“有房先有家”的傳統觀念在廣大女性羣體中表現得更加顯著。

另一方面,受訪者對於租房結婚的態度在不同年齡段羣體中也存在明顯差異,越年輕拒絕租房結婚的比例越高,90後之前的受訪羣體不能接受租房結婚的比例尚未超過50%,95後羣體拒絕租房結婚的比例已達到56%,這一比例在00後中更高。

換言之,男性對租房結婚的接受度高於女性;而越年輕的羣體對租房結婚的接受度越低。

80後的李強完成學業後一直留在北京工作,2006年研究生畢業的他捧着不足萬元的月薪,遲遲不敢買房;如今的他月收入超過3萬,卻更感覺無力承擔北京的房價。秉承着租房也能生活的他,談婚論嫁成了目前的最大難題。

儘管報告顯示,男性對租房結婚的接受度相對較高,但從實際來看,男性準備婚房的積極性更強。大部分人在結婚前已經準備或未來會購買屬於自己的婚房。報告顯示,僅有7.5%的人表示不會準備婚房,有近5成男性已爲結婚準備婚房。

作爲婚姻關係中的重要財產,房子是人們抵禦風險、傳承財富的具體承載體。在拒絕租房結婚的原因裏,有52.5%的受訪者表示,有房纔有安全感。另有34.4%的受訪者則考慮到孩子的未來。

婆婆的壓力是丈母孃的4倍

按照中國家庭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觀念,在買婚房這件大事上,父母爲孩子準備婚房成爲理所當然的“義務”。報告顯示,僅4.8%的受訪者認爲父母不需要爲孩子準備婚房。

而且認爲“有兒子的父母需要準備婚房”的佔比最高,達到33.2%;“有女兒的需要準備婚房”的比例爲9.3%,婆婆的壓力是丈母孃的近4倍。

然而傳統觀念的改變,在年輕人身上發生的更快。早前“生女兒是招商銀行,生兒子是建設銀行”的說法正在被反駁。面對高企的房價,大部分女性也願意和男方共同揹負起買房的壓力。在已購婚房的羣體中,有47.7%的受訪者表示,願意男女方共同承擔起買房的首付款及還貸重任。

而且現在有部分女性在婚前有自有住房。與男性在婚前有房,不強求女性也要有房不同,假如女生在婚前有房,則對男生也要有房的態度更爲強烈,佔比達37%。

在女性看來,婚前有房是檢驗男方家庭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有房子是未來穩定生活的保障。而150萬以下的房子,通常是受訪者普遍選擇的資金範圍,佔比均達6成以上。相對於“未來會考慮結婚購買”的樣本資金預算分佈來看,現實中“已購婚房人羣”對高總價房源的接受度更高,購買房源總價在200萬以上佔比爲18.7%,高出4.8個百分點。

而購房之後,婚房的所有權歸屬問題又成爲每一對結婚家庭必須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往往越到臨門一腳,變數越多。很多最初甜蜜的情侶或因爲裝修問題,或因爲房本上寫誰名字的問題,最終分道揚鑣。如何做到“談錢不傷感情”,是每個預備結婚的家庭需要學習的課題。

貝殼研究院調研數據顯示,53.2%的受訪者表示不管誰出錢,房產證上都應當寫上夫妻雙方的名字,且75後的意願更爲強烈,佔比高達72.2%。房產證上署名夫妻雙方不僅僅是對房屋產權歸屬的界定,更是對維護家庭和諧、減少不確定性糾紛的保障。

不過,有律師提醒女性,如果房款首付全部由男方父母出具,即便丈夫同意房產證上加妻子的名字,但兩人離婚時,公公和婆婆依然可以通過某些特殊的方式,無法讓你順利拿到相應的房產。

婚姻本不是兩個相愛的人自己的事情,這涉及兩個家庭,四個老人,但愛情本應該是兩個人的事,可很多東西拿到檯面上掰扯後,總顯得不夠體面。

但無論如何,能走到談婚論嫁已然是雙方家庭對兩人感情的肯定和祝福。學會體諒父母,自食其力,不被蠅頭小利迷惑,或許是即將步入新婚姻殿堂的夫妻首要學習的事。又或許只有這樣,纔是對彼此感情最大的尊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