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系列講座共爲四講,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侯楊方教授將從歷史源流、歷史記錄以及侯教授團隊的實地地理考察,精準復原等多維度全面、深入地講述與大家想象不同的絲綢之路。原標題:雲講座視頻|侯楊方:探尋真正的絲綢之路 ——西出玉門,東歸陽關,敦煌樓蘭之間。

原標題:雲講座視頻|侯楊方:探尋真正的絲綢之路 ——西出玉門,東歸陽關,敦煌樓蘭之間

【上圖講座視頻】編號:SPA200592

提示

  • 爲使視頻連續播放,請事先在手機的 設置-顯示與亮度 中關閉“ 自動鎖定 ”功能。
  • 如需從微信端轉入手機瀏覽器中播放,請 選擇右上角的 ··· ,選擇在瀏覽器中打開。

B站觀看方式

· 都市文化系列講座

你從未見過的絲綢之路

——從紙面研究到實地考察

第二講

探尋真正的絲綢之路

西出玉門,東歸陽關,敦煌樓蘭之間

主講嘉賓:

侯楊方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導

首播時間:

2020年5月19日(週二)下午2:00

自西漢張騫打通西域始,從長安經河西走廊抵達歐洲的漫漫長路成爲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中國的絲綢、茶葉不斷經此運往中亞和歐洲。19世紀70年代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之命名爲“絲綢之路“。

但若以爲這一條連通中國與中亞乃至更爲遙遠的西方之路,其本質是爲了絲綢貿易,未免偏狹。從漢至唐它都更是一條保證帝國疆土的交通路線。駝鈴聲聲、馬蹄陣陣,當進出西域的梵音嫋嫋時,伴隨其後的是守護着一道道關驛、烽燧、城池的人們所付出的努力與犧牲。

本系列講座共爲四講,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侯楊方教授將從歷史源流、歷史記錄以及侯教授團隊的實地地理考察,精準復原等多維度全面、深入地講述與大家想象不同的絲綢之路。

第二講

探尋真正的絲綢之路 | 西出玉門,東歸陽關, 敦煌樓蘭之間

古代粟米特文字書寫的信函

“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不度玉門關”等諸多爲我們所熟知的邊塞詩句,都彰顯出陽關、玉門關在交通路線中的重要地位。但從敦煌到達樓蘭的具體路線如何,長期以來卻一直是“懸案”。

這是本系列的第二場講座,侯楊方教授將爲聽衆還原一個真實的絲綢之路,探尋失落的文明遺蹟,揭示玄奘偷渡的玉門關的位置和路線,追溯一段與中國王朝盛衰休慼相關的歷史往事。

侯楊方,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復旦-甘肅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協同發展研究院院長、復旦瑞南一帶一路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4月起,策劃主持了一個世紀以來,世界首次對整體帕米爾高原的系列考察,在10次帕米爾、南疆、羅布泊考察的基礎上,對絲綢之路進行了世界首次”精準復原“,並研製了世界第一套《絲綢之路地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對絲綢之路在地理信息系統上的直觀三維展現,用戶只需點擊進入系統,就可以精準導航顯示路線、地標及其經緯度、照片、視頻。隨着研究與考察的不斷進行,系統也將不斷更新。

侯楊方教授曾多次翻越海拔近5千米的山口,足跡遍及帕米爾高原境內外的多條重要河谷、山口,曾在一天之內在海拔3600米至4600米之間步行往返34公里,並且是清朝以來尋找併到達境外帕米爾高原上乾隆紀功碑原址的第一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