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朱棣幾次下詔,劉璟都沒有聽從。劉璟在建文帝那邊儘管不受重視,可他對皇室的忠誠卻沒有降低,始終不願意承認朱棣上位的合理性,也不願意投靠到朱棣手下做官。

大家好,我們的星河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身邊的謀臣,他精通經史且善於謀略,以神機妙算和運籌帷幄聞名於世,經常有人將其比作諸葛亮。劉伯溫一生爲朱元璋出謀劃策,爲明朝建立做出的貢獻數不勝數。不過,他沒有居功自傲,在朱元璋一統江山後,找機會離開朝廷,歸隱在民間。可惜的是,劉伯溫這種居安思危,謹小慎微的處世方針,並沒有傳給子孫後代。劉伯溫的次子劉璟見到朱棣後,因爲說錯了1個字,結果被朱棣打入死牢。
劉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他從小就喜歡讀書,精通經典古籍,也喜歡談論兵法和策略。公元1381年,溫處葉丁香、吳達三起事,朝廷派兵前去平亂,期間劉璟運籌帷幄,藉着這次戰爭展露了自己的軍事才能。負責統領這支部隊的唐勝宗,班師回朝以後,在朱元璋面前大肆讚揚了一番。當時,朱元璋非常高興的稱讚了一句:“璟,真伯溫之子也。”此後,劉璟時常奉詔入京,對明朝皇室越來越忠誠。
後來,建文帝朱允炆從祖父手中接過皇位,他擔心自己的地位被外地藩王搶走,很快就產生了削藩的想法。結果因爲手段過激,引起了藩王朱棣的強烈反抗。原本大佔優勢的朱允炆,因爲接連不斷的昏招,白白浪費戰機,讓朱棣的實力越來越強。南京告急時,劉璟匆忙進京,一連貢獻了16個計策,結果沒有一個被採納。隨後,劉璟奉命跟隨李景隆一起北伐,一路上又出了不少計謀,可李景隆始終不願聽從,最終敗得一塌糊塗。
公元1400年,身患疾病的劉璟,拖着孱弱的身子進京,給朝廷獻計獻策。因爲皇帝不願聽從,劉璟憤然棄官隱居故里南田。公元1402年,大獲全勝的朱棣登基爲帝,他知道劉璟是一個有能力的功臣元勳,於是派人將劉璟找來,想讓他爲自己效力。劉璟在建文帝那邊儘管不受重視,可他對皇室的忠誠卻沒有降低,始終不願意承認朱棣上位的合理性,也不願意投靠到朱棣手下做官。
因此,朱棣幾次下詔,劉璟都沒有聽從。最終,朱棣惱羞成怒直接派人將劉璟抓進京城,準備用軟硬兼施的方式,逼迫劉璟屈服。古代的統治者,特別擅長用這種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對手下恩威並施。這個方法說起來老套,可用起來卻很犀利,趨利避害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大部分人都不會拼死抗爭。朱棣沒有想到的是,劉璟見到自己的後,非但沒有屈服,反而連“萬歲”都不願意喊。
除此之外,劉璟還說了一句話:“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朱棣始終認爲,自己的皇位繼承於朱元璋,根本不承認自己篡奪了建文帝的位置。爲此,朱棣取得勝利後,極盡所能的破壞文獻記錄,抹除建文帝存在的痕跡。朱元璋的年號是洪武,他死於1398年,史稱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繼承皇位後,更改了一下年號。結果朱棣強行取消建文帝的年號,繼續使用“洪武”紀年,因此有了洪武三十五年的說法。
朱棣爲了證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甚至連死去幾年的老爹都敢來出來當擋箭牌。劉璟的“篡”字,可以說是觸犯了朱棣的逆鱗。緊接着,劉璟被朱棣打入死牢。或許是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活命,劉璟當天晚上就用自己的髮辮自盡了。直到崇禎皇帝執政時,劉璟才被追封爲大理寺少卿。有人認爲,劉璟堅決不向朱棣低頭,是一種堅貞不屈的氣節。也有人認爲,劉璟是不識時務,認不清現實,死有應得。對此,你怎麼看?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