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欽州市欽南區緊緊圍繞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山、城、海”的區位優勢,在物流三產、海水養殖、特色農業上下足功夫,謀劃推進一批帶動強、輻射廣、效益長的集體經濟項目,做大做強百香果、辣椒、大蠔、海紅米等優勢產業集羣,開拓發展物流產業,因地制宜做強做優實體產業,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在現場務工的欽南區久隆鎮荷木村貧困戶梁小玲說,今年疫情期間,外出務工不方便,在百香果基地裏務工,一天有80元收入,既能創收,又能在家照顧小孩,一舉兩得,希望村級集體經濟越做越大。

欽州市欽南區緊緊圍繞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山、城、海”的區位優勢,在物流三產、海水養殖、特色農業上下足功夫,謀劃推進一批帶動強、輻射廣、效益長的集體經濟項目,做大做強百香果、辣椒、大蠔、海紅米等優勢產業集羣,開拓發展物流產業,因地制宜做強做優實體產業,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欽州市欽南區:“山、城、海”齊發力 村集體經濟發展快

欽州市欽南區新農園百香果育苗基地。通訊員 張相兵 攝

連日來,在廣西欽州市欽南區久隆鎮荷木村村級集體經濟20畝黃金百香果基地裏,來自村裏的貧困羣衆正忙着給一排排整齊藤架上的百香果苗修剪枝條、插設支柱引導主蔓上架,牽導側蔓成螺旋狀纏繞生長。放眼望去,坐落在綠水青山間的百香果基地又將迎來一片枝繁葉茂的景象。

荷木村是欽州市欽南區唯一的深度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2戶120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6.1%。2019年,荷木村通過土地流轉,盤活荒置土地,打造20畝黃金百香果集體經濟種植示範基地,基地通過以點帶面、以面帶片,輻射帶動17戶農戶種植百香果,其中貧困戶16戶。2019年,荷木村集體經濟僅百香果基地收入就達到12.68萬元;脫貧貧困戶11戶6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實現整村脫貧摘帽。基地還聘請了9名貧困戶務工,有效增加貧困戶勞務收入。在現場務工的欽南區久隆鎮荷木村貧困戶梁小玲說,今年疫情期間,外出務工不方便,在百香果基地裏務工,一天有80元收入,既能創收,又能在家照顧小孩,一舉兩得,希望村級集體經濟越做越大。

今年春,荷木村提前謀劃村級集體發展項目,除了發展百香果種植、光伏發電、入股合作等項目外,又新開發200畝油茶種植基地,使產業發展做到長短結合,確保集體經濟有穩定收入。截止目前,荷木村今年集體經濟項目達到8個,預計全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18萬元以上。據欽南區久隆鎮荷木村第一書記宋國生介紹,村集體經濟項目帶動農戶的示範作用非常明顯,去年17戶村民參與百香果種植,每戶增收5000多元。今年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做到長短結合,實現集體經濟收入穩步增長。

欽州市欽南區村級集體經濟扶貧物流產業園項目規劃圖。作者供圖

山裏產業旺,城邊物流忙。建設扶貧物流園是今年欽南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舉措。今年,欽南區運用“集體投資、按股分紅”的方式,引導全區47個貧困村、15個非貧困村共同投資334.2萬元建設物流園項目,建設鋪面倉庫面積共1.05萬平方米,成功引進一批大型物流公司入駐,從而讓“死”資源變“活”。截至5月13日,已成功招租5500平方米,租金到賬97.7萬元,各村可獲得分紅3萬元至18萬元,預計每年可爲村級集體經濟帶來約240萬元的收入。

欽州市欽南區龍門港鎮大蠔養殖基地。通訊員 張相兵 攝

這邊“城”的文章書寫方興未艾,那邊“海”歌越唱越響。在龍門港鎮的海域上,由龍門港鎮東村、北村與欽南區順和水產養殖有限責任公司共同投資合作的兩公頃大蠔養殖項目長勢良好。預計今年產量有150多萬公斤,可以爲兩個村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康熙嶺鎮流轉轄區內的鹽鹼化土地1880畝,分別建成了1630畝的海紅米連片種植區、250畝的漁光一體示範區,覆蓋全鎮9個村,每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以上,把“撂荒地”變成“聚寶盆”。2019年以來,欽南區安排發展資金170多萬元對海紅米種植進行獎補,制定海紅米綠色栽培及禾蟲培育技術的規程,農業農村部門派出服務團隊進行技術指導,創建了欽州海紅米品牌。海紅米種植已經覆蓋了欽南區6個沿海鄉鎮,建成了5000畝海紅米集體經濟產業基地。

目前,欽南區142個村共實施項目712個,全區47個貧困村每個村都發展有集體經濟項目3個以上,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實現多元化發展的態勢。預計全年欽南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可達1540萬元,實現村村收入五萬元以上的目標,爲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張相兵

來源:當代廣西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