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羅城縣委常委會經常討論研究少數民族幹部問題,從基層選拔了一批年輕的仫佬族幹部,充實到縣直機關和各公社領導班子,還輸送一些文化程度較低,但實際工作能強的民族幹部,到各級黨校學習,送去區內外高校進修。萬祥同志在羅城工作期間,堅持貫徹黨的幹部政策,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

丹心一片獻山鄉

一一懷念劉萬祥同志

1973年《民族畫報》刊發了羅城縣委常委現場規劃水利建設的場景。左四爲劉萬祥。作者供圖

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於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人的一生能儘自己的心力,使社會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快樂、最有意義的事情。劉萬祥同志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參加工作之後,堅決服衆組織安排,忠誠黨的事業。從北到南,從部隊到地方,從城市到偏僻的少數民族山區,幾十年如一日,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勞苦奔波,盡心盡力,做了許多實事、好事、羣衆受益的事。人過留名,雁過留聲,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人生價值。

劉萬祥同志1928年出生在黑龍江省肇源縣一個小村莊,1947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四十四軍一三二師政治部當宣傳員。後隨軍南下進入廣西,先後在玉林、容縣、河池軍分區工作,1970年任羅城縣委書記兼武裝部政委。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世居着漢,壯,仫佬,苗,瑤民族,這裏崇山峻嶺,交通閉塞,農耕爲主,工商衰弱,窮鄉僻壤。地形象一個倒扣的鍋,縣城就在鍋底上,溪水四面下流,城裏存不住水,十年九旱,水是羅城發展的關鍵。劉萬祥同志上任之後,發動羣衆大興水利建設,找水源,築水庫,挖渠道,修山塘,建水櫃,千方百計解決工農業和羣衆生活用水問題,很多“望天田”變成了自流灌溉的保水田。在縣城建了自來水廠,解決了長期困擾縣城居民用水的問題。仫佬族羣衆唱道:“仫佬山鄉變了樣,高山嶺上修水塘,旱地變成保水田,感謝恩人共產黨。”

縣城所在地東門鎮是個小山鎮,只有一條街道橫穿全鎮。當時縣財政非常困難,但萬祥同志依然下決心抓縣城市容市貌改造建設。他四處籌集資金,搞規劃,跑項目。發動縣直機關和街道居民積極參與市政建設。拓寬城區面積,改造舊屋,新建樓房,鋪柏油路,植樹造景,重布路燈,美化街道。各單位和居民實行門前“三包“,改變髒亂差的現象,縣城面貌爲之一新。萬祥同志是個責任心很強人,對縣城的建設牽腸掛肚,每天一大清早就起來,獨自沿新修街道走一圈,發現哪條街道,哪個門面,哪處路口不盡人意,上班後馬上找分管的領導一 一指出,並限時解決。縣城面貌的大改變,羣衆反映極好,上級有關部門三番五次到羅城開小城鎮建設現場會。原先不爲人知的小縣城,變得小有名氣。各地紛紛組織人來參觀,羅城縣城規劃建設成了當時小城鎮建設的先進典型。

羅城的黃金、龍岸兩地是血吸蟲高發區,歷史記載,很多村落被血吸蟲摧殘,已絕無人煙,”萬戶瀟疏鬼唱歌“。萬祥同志任縣委書記的那屆領導班子,在歷年消滅血吸蟲,醫治血吸蟲病取得成果的基礎上,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廣泛發動各族羣衆掀起開新溝填舊溪,消滅釘螺,查病治病,水管糞管防治血吸蟲病的羣衆運動。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戰,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羅城基本消滅了血吸蟲,許多被血吸蟲摧殘瀕於毀滅的山村又恢復了生機,呈現出一派人旺糧豐、欣欣向榮的動人景象。那些年羅城縣委還抓了合作醫療衛生工作,充分發揮山鄉赤腳醫生的作用,初步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

黨中央發展民族地區工業的政策,加快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七十年代初羅城縣委狠抓了地方工業發展,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縣委根據羅城縣的資源和工農業生產的需求,先後興辦了爲農業服務的農機修造廠、氮肥廠、磷肥廠和農具廠等20多個國有工廠,有力地支援了農業生產。各社遂也自己辦了小煤窯、小型農具廠、糧食加工廠、磚瓦廠和林場,改變了偏僻山區沒有工業的歷史。邊遠落後的民族地區實現了穀物脫離、排灌加工、運輸、耕作機械化或半機械化,大大地解放了勞動力,促進了仫佬山鄉經濟的發展。

黨歷來重視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教育。萬祥同志在羅城工作期間,堅持貫徹黨的幹部政策,十分重視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羅城縣委常委會經常討論研究少數民族幹部問題,從基層選拔了一批年輕的仫佬族幹部,充實到縣直機關和各公社領導班子,還輸送一些文化程度較低,但實際工作能強的民族幹部,到各級黨校學習,送去區內外高校進修。組織部門動員在區內外高校本地大學生,畢業後回仫佬山鄉工作。在黨的陽光雨露哺育下,一大批民族幹部,特別是仫佬族幹部茁壯成長,成爲仫佬山鄉各項事業發展的骨幹力量。

我1970年大學畢業分配回縣委新聞報道組工作。在一次參加討論縣委會議文件時,第一次接觸了劉書記。後來常參加起草縣委文件和領導講話稿,聽他作報告,特別是我進了縣委常委班子,調到縣委辦公室工作之後,與萬祥同志交往甚密,工作上我們是上下級的關係,情感上我把他當師長,親友。他是個典型的東北爺們,爲人正直,待人真誠,很重情誼,人挺幽默,平時愛開點玩笑。他思維敏捷,思路清晰,辦事果斷,雷厲風行。對工作要求很嚴,管得很細,一絲不苟。在羅城工作期間,幹部羣衆口碑很好。

我和萬祥同志有較深的交流是有一次他要下農村蹲點和羣衆搞“三同”(同喫同住同勞動。他是北方人,又是漢族,聽不懂仫佬話,要帶個翻譯,還特定了個翻譯的條件,是本地人會講仫佬話,年紀輕,有寫作能力。當時我在縣新聞報道組,組織部選來選去把我選上了。就這樣,我和劉書記朝夕相處了一個多月。他塊頭雖大,身體不是很好,患有高血壓,睡眠也不好。我用仫佬話告訴生產隊長,儘量安排些輕活給劉書記。開始他以爲乾的活和村民們一樣,後來發現了不對頭,便問我:“隊長是不是專派些輕活給我們呀?”我笑了笑不回答。第二天劉書記早早起來,喫完早餐硬是跟大家一塊去挖田頭水櫃!那天我可真怕他累壞了。可晚上他還繼續召開基層幹部座談會。

在農村蹲點的那些日子,我和劉書記同住一個房間,兩鋪牀平排睡。開始我非常謹慎,生怕打擾領導。每天晚上聊天都是劉書記拉開話題,和我拉家常,詢問我的家庭情況,個人經歷,講仫佬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民間故事。有時還讓我談談對縣委工作的看法和建議,並說,你是當地人,又是仫佬族,對家鄉的事要盡心盡力,多出點主意,努力做好工作,爲家鄉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他很健談,知識面也很廣,有時話閘一打開,會聊到三更半夜。前後一個多月的接觸深入瞭解,我從萬祥同志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對剛出校門參加工作的我,受益匪淺,真可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劉萬祥老書記丹心一片,始終情繫仫佬山鄉。後來他調到地區和自治區工作,還一直牽掛着山鄉的建設,一有時間便回羅城走走看看,看望老同志,拜訪老戰友。縣裏一些重大活動都邀請他回縣裏參加。他視羅城爲第二故鄉,他愛這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愛這裏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人們,時刻關心,關注着仫佬山鄉建設發展。山鄉的人們也把他當作親人,視爲朋友,稱爲仫佬山鄉的貼心人!

如今,每當我回憶起40多年前的情景,恍若昨日,很多人物、場景、畫面歷歷在目。劉萬祥同志已逝世多年,早就該寫篇文章悼念他,但一直沒有寫成,這次總算是補上了這課,了卻了心願。我和劉萬祥老書記工作過一段時間,受他教益那麼多,得到他很多幫助,要寫的東西還很多,畢竟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記憶力有限,且紙短話長。謹以此文告慰他老人家,九泉之下安息吧!

作者:潘琦

來源:當代廣西

(作者爲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桂學研究會創會會長,作家、書法家、詞作家。曾任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廣西文聯主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