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還要住得下、有收入、能致富,如何寫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是當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圖文聚焦,一起來領略我區各地搬遷戶生活的鉅變——

配套設施樣樣全 安家樂業像花園

搬遷羣衆在小區的文體活動設施愉快玩耍。農春波 攝

如何留住搬遷戶的鄉愁?百色市樂業縣花坪鎮政府將安置點旁71.21畝的土地進行整平規劃,創立“微田園”,供搬遷羣衆栽種果蔬。“有了微菜園,不僅減少了日常生活開支,還可以喫到安全衛生、新鮮的蔬菜,真的很好。”搬遷戶吳營福說。

除此之外,吳營福對安置點的基礎配套也非常滿意,生活在這裏可以用幸福來形容: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自來水;移動網絡實現全覆蓋、入戶道路與主幹路互聯互通;文化休閒廣場統一安裝健身器材,打造文化宣傳欄和文化長廊,極大豐富了居民的生活。(農春波)

隆安“六送”服務凝聚人心

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隆安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家米喫完了,請幫買一些。”“請幫忙買一把青菜。” 疫情防控期間,南寧市隆安縣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的社工志願者覃蘭接到這類求助後,立即爲安置區內居家隔離的居民提供服務。

社區居民普遍反映,社區志願者的工作很細緻,不僅方便了他們的生活,更暖了人心。在隆安易地扶貧搬遷震東集中安置區,由黨員骨幹及居民組成治安聯防、就業創業、文體娛樂、樂益關愛等8支服務隊伍,每月定期開展“送醫、送崗位、送學、送技術、送政策、送娛樂”等“六送”服務,增強了居民與社區工作人員的親密互動,也讓社區生活更加溫暖和諧。(韋小妹)

產業助羅城搬遷羣衆穩定增收

5月12日,在羅城東門鎮平洛村“千畝千戶”紅心獼猴桃示範園,羣衆在管護獼猴桃。廖光福 攝

“我和我老公都在‘千畝千戶’紅心獼猴示範園做工,每人一般都有80元/天的收入,遇到管理繁忙和乾重活的時候每人是100元/天,工作不算很累,又穩定,還能照顧家裏,很好了!”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點“仫佬家園”社區搬遷戶黃鳳羣如是說。

近年來,羅城積極探索和謀劃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產業,充分整合縣級部門資金和利用勁牌集團、深圳福田區等各方幫扶資金,通過流轉土地形式,創新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產業“千畝千戶”紅心獼猴桃示範工程,在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周邊的東門鎮平洛村火燒窩屯、中石村呼略屯等地,建設1200畝連片的紅心獼猴桃示範園。示範園按每戶搬遷戶享受1畝紅心獼猴桃產業65%的分紅,連續分紅10年,可帶動1200戶搬遷戶4600人實現穩定增收。

除此之外,羅城還實施了千畝毛葡萄和千畝百香果等“三千工程”。(廖光福)

作者:農春波 韋小妹 廖光福

來源:《當代廣西》2020年第10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