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阿里巴巴市值少了315億美元(約2246億元人民幣),拼多多則增加了116億美億元(約等於827億人民幣)。

受美股大盤以及昨夜發佈2020年一季度財報影響,阿里巴巴股價下跌近5.87%至199.7美元/股。同樣在昨夜發佈財報的拼多多,股價沒有下跌,反而增加了14.5%,達68.7美元/股。

1-3月,電商公司或多或少受到影響。算上上週發佈財報的京東,這三家電商公司在2020年一季度營收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至近年來低值。

服飾、鞋包、化妝品等“出門用”的品類原本是電商銷售的主要商品。剔除以3C爲主的京東以外,上述品類在阿里和拼多多的銷售份額分別佔了38.42%和55.98%。

2020年受疫情影響,大家都減少出門,也就大大地抑制了這幾個品類的需求。阿里巴巴CEO張勇和拼多多CEO黃崢都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坦承,1-3月平臺服裝和快消銷售受到較大影響。

雖然兩家公司沒有出示具體的數據,但宏觀數據也能佐證上述品類銷售在今年一季度遇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2萬億元,同比下降0.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穿類商品下降15.1%。喫類和用類商品則在這三個月裏分別增長32.7%和10.0%。

在回答“疫情帶來哪些消費結構性變化”時,張勇提到了食品、生鮮有新的變化和新消費者,包括過去不網購的老年人羣體。“服裝、化妝品下降,但(中國市場)消費力量在,(只是)側重點發生了變化。”張勇說。

儘管如此,但此前已有分析機構指出,其他品類很難填補“出門用”商品銷量的缺口,食品飲料水果等的泛食品在電商銷售佔比均在4%-7%,與“出門用”的品類動輒佔比僅40%相比,差距太大。

財報發佈會後,我們統計了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等三家公司年內在資本市場的變化,發現拼多多增值672億美元(約4792億元人民幣),京東增304億美元(約2168億元人民幣),阿里卻少了313億美元(約2232億元人民幣)。我們扒了這三家公司財報電商業務數據,試圖瞭解疫情期間三家公司的電商業務變化。

三平臺營收增速繼續放緩,拼多多虧損擴大

1-3月,阿里、京東、拼多多營收持續增長。其中阿里巴巴營收1143.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京東營收1462億元,同比增長20.7%;拼多多的則爲65.41億元,同比增速爲44%。

三家電商平臺在2020年第一季度的增速爲近幾年低值。電商營收增速放緩已是近年來常態。一方面受宏觀經濟的變化影響,中國個人消費整體增速放緩。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流量見頂,以及人口紅利漸行漸遠,都與電商市場發展息息相關。

2019年以來,電商平臺尋求新的增長引擎,“下沉市場”以及“百億補貼”成了增長引擎的新關鍵詞。投中網曾在《電商巨頭的2019年:百億補貼,無人缺席》寫過,2019年三家公司在這兩塊領域的投入:

1、爲與拼多多爭奪下沉市場,阿里“復活”聚划算,京東推出了京喜。

2、2019年三家平臺再次掀起“燒錢戰”:5月拼多多首次推出“百億補貼”。之後618期間,京東宣佈要要“百億補貼”,阿里系則稱要“千億補貼”。平臺之間思考如何把補貼週期拉長,把百億升級爲千億。

三家電商公司也因此加碼對市場銷售和營銷的投入。爲了在疫情期間保障商家利益,今年1-3月三大平臺在持續對用戶“百億補貼”同時,或多或少也都出臺了對商家的補貼政策,這對平臺的利潤也是個額外的打擊。從三家公司財報數據也能佐證該結論。

1-3月,拼多多虧損有所擴大,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爲人民幣31.70億元,對比去年同期淨虧損爲人民幣13.79億元。阿里巴巴排除投資損失和收益後的,非公人會計準則下的淨利潤爲222.87億元,增速11%,前值爲50%。京東的淨利潤爲11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85%。

拼多多方面解釋,虧損擴大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疫情期間,爲了幫助平臺上的商家,拼多多在保持0佣金的基礎之上,主動繼續降低商家在平臺上的營銷成本,並將大量的免費流量資源優先給到了用戶最需要的醫療用品,因此在交易額翻倍增長的情況下,營收只實現44%的增長。一方面則是加大在技術、產品和商品直接補貼上的持續投入。

而阿里方面,以天貓爲例,線上實物商品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增長10%,佣金收入卻同比下降2%。爲支持商家客戶,天貓免除了商家2020上半年的年度服務費。

而京東則縮短對供應商的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從2019年Q4的54.5天縮至一季度的51.7天。在京東的財報電話會議上,京東高管稱,這是疫情期間對供應商的支持。“我們會提前把費用先付給他們,幫助他們,尤其是和我們合作的一些供應商,和品牌以及一些商家來渡過這個財務難關。”

持續百億補貼,換來更多活躍買家

拼多多在這一季度依舊然持續百億補貼,1-3月起銷售與市場推廣費增速爲三個平臺中最高。在對商家的扶持上,三家電商平臺均給出了不同程度的佣金率以及流量扶持。

具體來看,1-3月拼多多的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用達到了72.97億元,同比增加49.25%。營銷換活躍用戶。在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前12個月內,拼多多的年度活躍買家數達6.28億,單季度勁增4290萬,繼續保持用戶的高速增長勢頭。與2019年同期相比,活躍買家數更是增加了1.85億。

而阿里巴巴在1-3月期在銷售與市場推廣費上支出121.79億元,同比增加26.22%。而截至3月末的前12個月,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市場移動月活躍用戶達到8.46億,較去年同期增加1.25億;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12個月,年度活躍消費者達7.26億,較去年同期增加7200萬。

京東在同一期間的銷售與市場推廣費爲44.7億元,同比增長14.62%。截至2020年3月31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購買用戶數較去年同期的3.105億增長24.8%至3.874億。2020年3月,京東移動端日均活躍用戶數較去年同期增長46%。

直播帶貨反覆被提及

毋容置疑,疫情是本季度電商平臺最大的影響因素。

而在這一季度裏,直播帶貨的效應達到了一定峯值。張勇直呼,直播帶貨成了新的銷售方式,達人、名人都進入了這個領域。

“我們將直播視爲在線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黃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如是說。儘管拼多多1月才全面想商家推出直播,但隨後大筆投入,2月至5月14日期間,僅“市縣長直播”累計售出助農產品超過8.5億斤,新入駐“外貿轉內銷”企業達到11.3萬家,產業帶訂單成交額超過58.9億元。

京東則通過京喜團隊,做了大量的農產品的銷售和直播。“既起到了銷售好的作用,同時也爲這些農戶做出了相應的企業責任貢獻。”京東的高管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直播帶貨,本質上是一個銷售方式,所以會涉及佣金。那麼直播帶貨對行業又什麼長期影響,商家需要給直播的 KOL 佣金,是否會影響平臺整體利潤?

張勇稱,目前阿里巴巴把直播帶貨當做消費者運營的一部分,而不是單獨的業務。他表示對商家來說,找名人、KOL直播帶貨,是一次性的大營銷成本。所以,直播帶貨更重要的是商家獲取價值的實現,一次性直播帶來的用戶,未來是不是能持續經營。

雖然疫情後續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不過三家電商平臺都認爲,中國消費力量依然強大。進入二季度後,多項經營數據逐步恢復。“3月中旬,我們每天發送5000萬個包裹。因此,對於我們的平臺,(商品銷售和線營銷服務)兩項業務勢頭都已恢復到相當正常的水平。”黃崢說。

京東則表示,隨着疫情的緩解,京喜已經恢復到了春節前正常的水平,而且中小企業廣告主的廣告的活躍度在提升。

阿里巴巴方面,張勇稱,沒有受到疫情影響話,1-3月的這一季度會表現很好。在截至3月末的前12個月(2020財年)裏,阿里營收5097.11億元,而全生態實現了1萬億美元的GMV(成交總額),其中中國零售市場的GMV達到 6.5 萬億人民幣。“所以我們相信,新一季會表現好,增加 1 萬億人民幣 GMV。”張勇在財報電話會上說,同時還預計下一個財年阿里巴巴營收會突破650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