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的指标有哪些?

下列几点可作为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的指标:

(1)青少年糖尿病一般比成人糖尿病的病情要重一些。

也就是说,1型比2型糖尿病病情要重。

(2)病程长的比病程短的糖尿病要重。

(3)血糖长期得不到满意控制,处于较高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亦较高者,病情较重。

(4)已发生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有心、脑、肾及神经病变、肢体坏疽者,均应视为重症糖尿病。

(5)多次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或反复发生急慢性感染及易出现低血糖者,均属重症糖尿病。

(6)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发生过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如脑梗塞)者,均应视为重症糖尿病。

(7)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糖尿病病人,无论其性别、年龄、糖尿病型、病程长短,均可划为轻型糖尿病:血糖长期保持稳定,例如空腹血糖一般在8mmol/L(144mg/dl)以下,食后2小时血糖(指每次餐后,而不仅仅是早餐后)一般在10mmol/L(180mg/dl)以下,而且无低血糖发生。糖化血红蛋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无任何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亦无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发生;体重基本维持在理想范围内(即标准体重),生活起居自如、胜任正常工作。

每个糖尿病病人均应明确:病情轻重之间可以转化,尤其是轻症患者若不长期坚持认真治疗与自我保健,就有可能由轻变重。即使病情偏重的患者,只要没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脏器功能尚属正常,在经过坚持不懈的认真治疗后,病情就可能减轻。

在上述判断病情轻重的各项指标中(也意味着治疗效果)最为重要的指标是两条:即血糖控制是否良好与有无并发症,因此监测血糖对糖尿病病人十分重要。

病人复查血糖时是否要停用降血糖药?

有些病人复查血糖时,常将当日的口服降血糖药停掉,这是不对的。复查血糖时应保持原来的治疗,按时服药,这样才能判断所用药物是否有效。把药停掉等于未治,这将无法调整药量。

糖尿病病人是否要经常检查血糖及尿糖?

每个糖尿病病人均应定期检查血糖,血糖不稳定的病人每周至少有2天要检查血糖,血糖已经平稳者亦应每7~10天中有1天测血糖。每日测血糖一般为2次,即早晨空腹与早餐后2小时,较为精确的则应查4次,即早、中、晚三餐饭前及临睡前,有特殊情况时则随时检查血糖(例如疑有低血糖)。检查血糖时应注意下列几点:每次检查血糖的方法应当相同,(如微血管法或静脉抽血法中之一种),尽量不要无目的地随意更换,以免造成误差;在检查血糖时如果有外界因素干扰,例如精神刺激、发热感染、饮食变动等应予注明;应详细记录每次血糖测定结果,以便于前后比较。

尿糖测定虽有一定的局限性,干扰因素也较多,但其简单、方便,又不用抽血,故仍不失为观察病情的基本手段,每个病人均可自行操作。尿糖测定应每日检查4次:即早、中、晚饭前及睡前。在每次测尿糖前30~50分钟应排尿一次,然后再按时测尿糖。例如某病人每日早晨7时早餐,为了测早餐前尿糖,则应于610分左右解一次小便,然后于近7时再解小便留验尿糖,这样才能反映早餐前真实的尿糖水平,而不受原来贮存于膀胱内多时的尿液干扰。此外,经常测24小时尿糖定量(每月测1~2)或分段尿糖(每日分3~4段尿)对观察病情也有帮助。必须强调指出:尿糖测定虽简便易行无痛若,却绝不能取代血糖监测。不少病人长时期不检查血糖,或者只是偶尔查几次空腹血糖,有的病人只测尿糖不查血糖,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应彻底改正。

患了糖尿病之后,病人在思想上首先要明确哪些概念?

下列几条基本概念是糖尿病病人必须明确的:

(1)糖尿病为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只能做到控制病情发展而无法彻底治愈,因此每个病人都要树立与疾病长期做斗争的决心,在思想上千万不要消极悲观,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前途暗淡。糖尿病虽不能治愈,但与不治却不相同。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日渐完善。

就当今的医疗水平而言,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使糖尿病长期保持稳定,对于一个有坚强意志与恒心的糖尿病病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为数不少的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坚持自我保健与卓有成效的治疗,使病情在几十年内保持稳定,即使步入古稀之年亦能维持正常生活状态。糖尿病毕竟与癌症不同,它是一种可以通过主观努力使病情得到控制的慢性病,主动权掌握在病人自己手中。如果抱着自暴自弃或毫不在乎的态度,则必然招致不良后果。

(2)每个糖尿病病人都应当认真阅读有关糖尿病基本知识的读物,掌握自我保健、自我治疗的原则与方法,切勿完全依赖医生与家人。要知道,糖尿病须终身坚持治疗,因此七分靠自己,三分依靠医生。漫长的医疗保健之路要靠自己走,医生只能起着指路作用。

(3)治疗糖尿病是长期而细致的过程,必须终身坚持,毫不松懈。即使血糖及其他检测项目均已恢复正常、自我感觉良好,也不能中断治疗,只能根据病情好转的程度灵活调整治疗方案。长年坚持有效治疗、尽量避免病情反复,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从而使病人的寿命接近正常。

(4)详细做好病情记录,包括血、尿糖及其他检查结果,用药剂量及品种变化,饮食情况等。每年应定期到医院系统检查至少两次,以便及时发现有无并发症的迹象。平时病情若有变化,应随时去医院检查。

(5)要相信科学,不要有病乱投医,到处寻求灵丹妙药,希望在一夜之间便能使病除根,这种幻想是不现实的。

(6)糖尿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合理安排自己的起居饮食、工作与社会活动,生活一定要有规律,这对控制血糖、稳定病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